03.04 身體哪幾個部位發生變化,就可以判斷是高血壓了?

漫天畫飛雪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中常見的慢性疾病,據統計,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群已高達3億餘人。身體 哪幾個部位發生變化,就可以判斷是高血壓,這個還真有點難度。不過,高血壓患者確實有一些不是特別典型的症狀,出現時,建議監測血壓明確。

一、頭痛、頭暈

血壓急聚升高,超過腦血管的調節能力時,會出現頭痛、頭暈,尤其是在勞累、精神壓力大時明顯,部分患者會在出現感冒時頭痛加重,這種頭痛又有別於感冒引起的頭痛,其主要特點是通過降壓治療後,頭痛可減輕或消失;如果監測血壓正常,仍出現頭暈、頭痛,建議排除顱內病變。

二、頸項板緊

頸項板緊主要表現為頸部的活動受限,或伴有疼痛不適,但其並不是高血壓的特徵性表現,出現頸項板緊時,通常會考慮頸椎的問題或落枕,如果排除了頸椎的問題,建議測量一下血壓,可能為高血壓引起。

三、心慌、心悸

心慌、心悸多為血壓升高,心臟做功增加,心跳加快所致。長期如此,可能發展為左心室肥厚,不加干預,甚至可發展為心力衰竭。但需要注意的是,出現心慌、心悸時,建議排除心律失常,此時不僅僅需要測量血壓,建議同時完善心電圖以排除。

四、鼻出血

鼻部毛細血管豐富而脆弱,在血液的高壓衝擊下,很容易發生破裂,如果中老年人頻繁出現流鼻血,不僅需要考慮耳鼻喉科疾病,還應排除是否合併有高血壓,建議常規檢測血壓。

五、胸悶、氣短、心絞痛

胸悶、氣短、心絞痛通常為冠心病的症狀,但部分高血壓患者由於常年未健康體檢,不知道血壓已經升高,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直接以高血壓的併發症--冠心病就診。所以,如果出現了胸悶、氣短、心絞痛等症狀,及時就診,一是要排除是否有冠心病,二是排除是否有高血壓。

從上述與高血壓相關的症狀可以看出,幾乎沒有一項症狀是高血壓所特有的,用醫學術語表述:沒有特異性表現。即使出現上述症狀,很少會有人會將它們與高血壓聯繫在一起。所以,針對高血壓,不能簡單依靠身體出現的變化來判斷,人到中年,建議定期監測血壓,這才是發現高血壓的可靠途徑,如果通過身體變化來判斷,出現某些變化時,已經太晚了,比如心絞痛。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我是高血壓老病號,已經吃減壓藥十六年了,堅持每天都吃,從不敢間斷。

因為,心臟是血液輸送的“水泵”。管路壓力高了,會將血管撐破,使血栓形成,如腦部血管破了是腦卒中,中風了。



而這壓力高了,帶來另外一個影響是將心臟撐大,使心肌肥厚,心臟變形,形成高血壓造成的心臟病。所以要天天遵醫囑吃減壓藥。


我的高血壓第一次發現,是在49歲那年秋天,早上10點人發暈,暈跌在地,到醫院一撿查,發現是高血壓,於是就開始吃藥直到今天,從不敢間斷。現在心臟尚可以,未發現異常。

發現高血壓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天天吃減壓藥,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的,並且也能長壽。


老蛇正宗


血壓升高了,真的不一定有症狀和徵兆,而某些所謂的症狀,也不一定是高血壓引起的,因此,想要判斷高血壓問題,去診室量個血壓,或者自己用電子血壓計量一下血壓,就可以了,如果真等出現了明確的症狀和病症,再去判斷高血壓,那就晚了三秋了!

高血壓的判斷其實並不複雜,而且現在的醫療水平來說,及時在偏遠的地區,只要有一臺血壓計,有一個會測量血壓的人,就可以進行測量的血壓,因此,為什麼還要想著通過症狀去判斷呢?捨本逐末,緣木求魚,說的就是這種想法的朋友吧。

如果通過診室測量,兩週內不同天測得的血壓值均超過140/90mmhg的水平,在排除緊張型的白大衣高血壓的情況下,基本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的問題了,如果是家庭電子血壓計測量,考慮到血壓計的相對誤差,如果多次測量結果,均超過135/85的數值,也可以基本判定為高血壓的問題了。

還有的朋友說,人家美國的高血壓標準都改成130/80了云云,其實不管是哪個國家的高血壓標準,如果血壓開始出現升高的趨勢,不管是140/90,還是130/80,都應該開始引起足夠的重視了,你的血壓給你健康的警示,我們也應該改善不良的高鹽飲食、暴飲暴食、不運動、吸菸喝酒、熬夜等方面的不良習慣,去改善和控制它,如果不注意,血壓一定會繼續升高,直到引發疾病風險。

高血壓對於身體的損害往往是漸進性的,當你出現高血壓問題時,也並不是血壓一下子飆升的,也是逐漸的經過血壓正常值、血壓正常值高值,才發展成高血壓的,因此,往往身體是在不斷耐受的,因此,血壓升高了,而身體沒有感覺,是正常的,但血壓升高了,身體沒有感覺,並不代表血壓就不用控制。長期的高血壓不控制,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心梗,出血性腦卒中都有可能是因為高血壓不控制而引起,同時腎臟、眼底等靶向器官也會受到高血壓影響,一旦出現腎病、眼底出血等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是高血壓很長時間的事情了,如果靠這些症狀來判斷高血壓,那麼真的是太晚了。

有人說,頭疼頭暈,就可能是高血壓,心跳加快,心慌也可能是高血壓,但頭疼頭暈也有可能是感冒,頭暈,心慌不但可能是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也都可能引發這些症狀,因此,通過症狀去判斷是否有高血壓的問題,是不靠譜的!

其實歸根結底,這是一種對於健康的態度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因為某些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定期的檢查,儘早的發現問題,是一種態度,而且是一種積極的態度;而還有很多人是在等,等身體出現不適,出現問題再去檢查,甚至症狀不嚴重都懶得去做檢查,這種態度真的要不得,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幸運的,出現的不是大問題,及時的控制和治療,還好,如果不幸的,可能一出就是心梗、腦出血等方面的問題,治療不及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這種消極的態度,真的不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

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定要定期進行血壓、血脂、血糖等方面的相關檢查,如果身體出現其他不適,也要儘早的去就醫診察,及早的發現健康問題,針對性根據身體出現的健康問題,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選擇藥物控制和治療,這樣才是真正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健康。


李藥師談健康


首先,張大夫要澄清一個問題,通過身體部位發生的變化來判斷是否患有高血壓病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起病緩慢,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同時表露在外的臨床體徵也較少,所以基本少很少通過身體部位變化來診斷高血壓的。

其實,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發現高血壓是因為無意中測量血壓和心、腦、腎出現了併發症才發現血壓升高的。下面張大夫來說一說高血壓患者心腦腎可能出現的具體變化。

一、心臟

長期血壓升高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心肌細胞可以發生肥大,間質細胞可以發生纖維化,表現在外觀上就是左心室肥厚和擴張,臨床上管這種表現稱之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如果這種代償性表現出現後血壓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時間長了,心臟會走向心力衰竭。

二、腦

長期高血壓得不到控制,可以使腦血管發生缺血和變形,同時也可以是腦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腦動脈瘤,一旦破裂就是腦出血,發生堵塞就是腦梗塞。大腦的小動脈閉塞病變,可以引起針尖樣小範圍的梗死灶,這就形成了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腔隙性腦梗塞。

三、腎臟

長期血壓升高,腎小球囊內壓力增高,腎小球纖維化、萎縮、腎動脈硬化,導致腎實質缺血和腎單位不斷減少。慢性腎功能衰竭是長期高血壓的嚴重後果之一,尤其是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時候。

四、眼睛

長期血壓升高,視網膜小動脈早期會發生痙攣,隨著病程進展出現硬化。當血壓急劇升高的時候,視網膜可以發生滲出、水腫和出血。

最後,張大夫再次重申,高血壓通過肉眼可見的體表表現很難診斷,但是通過對於以上臟器的的檢測可以從側面推斷是否存在高血壓。當然,診斷是否是高血壓,最方便的就是測量一下血壓。

關注健康,關注張之瀛大夫。


張之瀛大夫


高血壓並不是通過身體變化,也就是症狀來進行判斷的!

為什麼說高血壓不能通過症狀進行判斷?

有些高血壓患者可以存在一些夜尿、腰痛、浮腫等症狀,這些高血壓患者確實可以通過症狀進行發現。

但也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明明患有高血壓,卻沒有任何異常症狀和感覺,這些患者如果不去測血壓可能一直無法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

連續三天內測出血壓高於140/90毫米汞柱,才會確診患上了高血壓病,偶爾一次發現血壓升高,並不能確診為高血壓。

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

少吃油,少吃油膩的肉類食物,高脂飲食容易引起血脂升高,肥胖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低熱量攝入,少吃主食多吃果蔬,以減少熱量的攝入。

戒菸限酒,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戒菸,吸菸是危險因素之一;酒最好也戒掉,如果實在為難,也請減少飲用量。

適量鍛鍊,生活規律、起居有常。每天堅持適量體育鍛煉,減少肌肉丟失,增強胰島素活性,還能保證健康的心態,減少負面情緒。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也呈上升趨勢,患者不斷的增多,而高血壓在初期也會有一些明顯的表現,可能很多人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等現象,但是每個人的現象都不會一樣,而因為高血壓引起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也很多,所以體現發現高血壓則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高血壓常見的表現有哪些?

高血壓的表現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表現,但是常見症狀還是會有的,如我們常見的頭暈,頭痛,疲勞,心悸等等這些現象都是高血壓初期的表現,但是這一類的會在休息過後血壓開始持續的平穩下降,但是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血壓的持續升高,高血壓的症狀也就越來越明顯,如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胸悶,乏力等等這些症狀,有些高血壓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嘔吐,眩暈等現象,更嚴重的還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現象。


藥療君


健康聽我說,我是全科掃地僧,您身邊的家庭醫生。

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保守估計患病人群已達3億之巨,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高血壓十分常見,但高血壓病程一般較長,絕大部分患者缺乏特殊表現,多是通過體檢血壓時發現。當然,部分患者在發病的早期也會出現一些症狀,但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易被大家所忽略。


高血壓患者可出現頭暈、頭痛、鼻出血、頸項板緊、易疲勞、記憶力減退、心悸、視物模糊、煩躁、失眠等症狀,但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症狀。這些症狀在季節變化、情緒激動等情況下會更明顯。部分患者聽診時可聞及收縮期雜音或主動脈瓣第二心音亢進等,但這些症狀和體徵都缺乏特異性,換句話說,這些症狀可出現在多種疾病中,並不是高血壓的專有,所以常常被大家忽略。

隨病情的進展,高血壓患者由於持續性的動脈血壓升高,可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常見的如心臟損害(如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腎臟損害(慢性腎功能不全等)、腦損害(如腦卒中等)、眼損害(視網膜水腫、出血等)、血管損害(粥樣硬化等)。這些病變肉眼難以發現,需藉助相應的檢查手段,可從側面反應高血壓的存在。


面對高血壓,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高血壓可防可控,應在預防,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並定期體檢,特別是對於存在家族史等危險因素的人群,更應注意監測血壓。高血壓一經診斷,即需要正規治療,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規律服藥和定期複查,以穩定控制血壓達標,減少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發生。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 關注作者,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全科掃地僧


伴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日益增長,由於高血壓去醫院就診的患者不斷增多。高血壓在早期不怎麼嚴重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明顯的表現,例如很多人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全身乏力,食慾不振,眼眶發紅等症狀。但是世界之大不同的事情很多,那麼高血壓患者的表現也會因人而異。由於高血壓會引起其他很多心血管疾病,因此,要準確及時的發現高血壓測量血壓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高血壓狀況因人而異,因此絕大多數的患者在高血壓初期是難以觀察身體的表面現象來正確判斷是否為高血壓的,因為高血壓所表現出來的表面現象和感冒、發燒的症狀有點類似,因此在臨床上高血壓特有的發病特徵是不怎麼明顯的。

通過中國傳統的“望聞問切”可能難以準確判斷高血壓了,但是我們可以去醫院通過現代發達的醫療手段檢查我們的心臟、大腦、腎臟和眼睛來判斷是否為高血壓!

檢查心臟,高血壓患病太久,心臟的心肌細胞會發生肥大,在影像學上顯示為左心室肥厚,這種心臟病被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這個時候如果高血壓還得不到及時控制,那麼我們的心臟就會慢慢走向衰竭。

檢查大腦,高血壓會影響腦血管,使腦血管缺血、變形,可能會出現腦梗。

檢查腎臟,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高,影響腎小球功能,會出現腎功能衰竭。

檢查眼睛,在長期高度血壓壓力的壓迫下,我們的視網膜有可能會出現視網膜出血和水腫。

指導專家:陸正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神經一區專科主任。

專長:腦血管病、脫髓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頭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醫聯媒體


大家好!心血管王醫生今天和大家再次說血壓!

我們很難通過身體部位發生變化來判斷是否是高血壓!


如果都能從身體部位的變化來看出血壓升高了,要麼是神醫,要麼那血壓得高成什麼樣?

腦出血了!是不是高血壓?

就算腦出血也只是會懷疑是不是高血壓,還得通過血壓計測量。

當然通過脈搏,可以粗略估計一個人的血壓趨勢,跳動有力說明血壓可能高一些,跳動微弱說明可能低一些,但都無法準確判斷是否是高血壓。



其實絕大多數高血壓沒有任何症狀,所以我國目前高血壓知曉率不足50%,啥意思呢,多一半高血壓因為沒有任何不舒服,從未測過血壓,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壓高!

多少人呢?保守估計1.4億,如果從身體部位都能看出來血壓高,告訴大家,看看不就都知道有沒有高血壓了。

部分高血壓會出現頭痛、頭暈、睡眠不好、易疲倦、耳鳴、心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一當血壓長期升高,造成對靶器官損害,倒是會表現出來一些症狀。

比如心衰了:胸悶、憋氣、呼吸困難、腿腫等等。

比如腦梗了:半身不遂,偏癱,失語,嗆咳等等。

比如腎衰了:尿少,浮腫等等。

對於高血壓,我們絕對不能等身體部位出現信號了,一定要去測量一下自己的血壓。

血壓是感覺和看不出來的!


心血管王醫生


根據身體部位發生的變化判斷高血壓,不是不可以,但真的是晚了些。

古人云,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

徐醫生拿高血壓舉例,我國高血壓發病率非常高,每4-5人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不好好控制,就會出現嚴重的心腦腎等臟器損害。我們現在做科普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更多的高血壓患者看到並知道,高血壓是要早發現、早治療的,可以延緩或不出現臟器損害,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治將病之病。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往往是通過體檢或無意中測血壓發現的。

但有些沒有測量血壓的人群,身體哪些部位出現變化,就要警惕是否伴有高血壓了呢?

1.頭部不適。出現頭昏、頭悶、頭痛、頭部不清醒、頭部像戴頂帽子等不適,需要測量血壓,看這些不適是否與血壓升高有關。

2.流鼻血。高血壓可以使鼻部毛細血管破裂引發鼻出血,因此發生鼻出血時應測量血壓。

3.胸悶乏力。部分患者發生高血壓時感覺胸悶乏力,這時需要測量血壓,同時建議行心電圖檢查排查冠心病。

4.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也要測量一下血壓,判斷症狀是否因高血壓引起。

5.睡眠呼吸暫停。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需要測量血壓,因為這是引起高血壓的一個原因。

6.肥胖者。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者建議測量血壓。

7.耳鳴。部分高血壓患者有耳鳴症狀,因此有耳鳴時注意測血壓。

8.夜尿多、小便有泡沫的患者。夜尿增多是腎臟受損的一個早期標誌,小便有泡沫提示蛋白尿。腎臟疾病容易引起高血壓,高血壓又會進一步損害腎臟。因此這部分人群也需要注意測量血壓。

以上就是身體有哪些部位出現改變時,需要注意排查高血壓。早發現,早治療!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