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宋定都洛陽西安會不會延長滅亡時間?

漁爾Yuer


歷史沒有假若。從北宋滅亡的原因來看,即使都城是長安、洛陽也是同樣的下場。

第一,北宋直接亡于靖康之變。金國聯合北宋滅遼,然而北宋君臣對金國的狼子野心竟然毫不在意,以為像和遼國一樣達成議和即可。在金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皇帝在文臣的建議下竟然直接到對方軍中議和,然後結果就出來了,皇帝在對方手中,整個國家不戰而亡。所以說,北宋的滅亡跟都城沒有半點關係。


第二,從根源上來說,北宋亡於內。北宋吸取五代十國武人割據的教訓,重文輕武,結果,事情過了頭,武人地位太低,哪有打仗的積極性,優秀的人才都去學文了,誰去從軍。就連打仗也是文人帶兵,這就造成北宋經濟實力強大,卻屢屢在對外戰爭中失敗,一遇到問題就議和,沒有尚武精神。

金國第一次南下,被西軍狙擊後,金國感到難以戰勝,就撤軍了,金國北宋大臣覺得直接和金國開展會觸怒對方,就讓軍隊都回去了,所以才有金軍第二次南下,對方讓皇帝到軍中和議,被种師道阻止,但文臣竟然認為應該去,結果皇帝一去不復還,就亡了國。


第三,從軍事和戰略角度來看,長安、洛陽的確比汴梁適合作國都。北宋是繼承後周,國都就是開封,趙匡胤也曾有遷都之意,但受到大臣和趙光義的反對,遷都不成。為什麼,北宋的大臣同樣也是後周的大臣,他們早就在開封安家立業,根深蒂固,遷都就有損失啊。當然,長安、洛陽經歷五代戰亂也殘敗不堪,需要花費力氣修復也是客觀原因。


當然,如果北宋遷都洛陽、長安,從戰略角度來說,可以減輕冗兵,不用重兵首位國都,從軍事角度來說,長安洛陽,易守難攻,有地利之優勢,但是如果遇到同樣的君臣,並不能阻止北宋的滅亡,也有可能依靠地利之險能晚上幾天讓滅亡吧。


雷哥趣味讀史


歷史無法假設,所以可以肯定遷都洛陽或西安,對北宋的存亡有影響!

對於遷都一事,趙匡胤是有想法的,汴梁易攻難守,他出生於洛陽,想遷都洛陽,但遭到了大臣的反對,連趙光義也反對。想遷都西安,因為西安的險要,結果趙光義說“國之守,在德不在險”,趙匡胤很無奈。

但在趙匡胤那時,經長年戰亂摧殘,西安等北方都城早已不復舊日繁華,西安與以前已無法相提並論了!想要重建,勢必勞民傷財!雖然政治重心還在北方,但經濟文化重心的已經南移。汴梁地處中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漕運的發達,也很好地貫通了南北。

但如果遷都,從一個比較富庶的汴梁遷到幾乎成為廢墟的西安或洛陽,對北宋是是個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經濟重心的南移!即使遷都西安,經濟會拖垮北宋,還是會亡國,甚至更早!


易水寒90792


否定“都城論”

趙匡胤黃袍加身,屬於五代十國時期。當時中國群雄割據,不僅僅有宋一家。北漢,契丹,南唐,吳越,南漢,南唐,後蜀,武平,荊南,大理。

而趙宋繼承後周的領土不過山東,河南,安徽一帶。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為趙宋統一戰爭提供了便利性。


漁爾Yuer


洛陽就是陪都的命,離開了西安,什麼都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