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保險診斷室# 我們常常喜歡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往往討厭一個人還是需要一點理由的。聖經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保險進入中國的這幾十年裡,本來是好事,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反感保險呢?這個是存在一些歷史原因的,發展到現在,基本來來去去就是以下這些原因:1,保險長得像騙子。總有些騙子惦記著自己的錢包,很多人覺得。因為覺得自己不會出事,而保險就是保各種出事,你丫得是咒我吧,不吉利,買了也白搭,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麼看都是騙子啊,誰會喜歡騙子呢?反感是很正常的。2,賣保險的人不專業賣東西的職業我們統稱是“銷售”,所謂銷售也就是需要背銷售業績指標的人,本來嘛,買賣就和愛情一樣,只能靠緣分,不能強求,人們都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的時候,為了達成業績,很多時候就走了一些灰色手段,比如幫客戶簽字、主動或假被動的幫客戶隱瞞疾病情況等方式來快速完成自己的業績指標,但是客戶的利益其實是受損的,因為很多時候很多步驟客戶是不知道的(理論上客戶需要知道並參與),這就導致客戶事實上沒有如實告知,這就會讓保險公司拿這個理由拒賠。舉個栗子,業務員小李為了出一份重疾保險,找了客戶張三,張三坦白了他有糖尿病,如果按照正常途徑購買是沒有資格,但是小李沒有告知張三需要走健康告知,就讓張三買了。這樣小李業績完成了,但是張三卻悲催了。過了幾年,小李早就不做業務員了,張三被診斷重疾險,卻被保險公司以之前沒有如實告知而拒賠,你說吧,張三找誰哭去?這個時候,怎麼可能還對保險有好感。3,買保險的人不誠實說完賣東西的,再說說買東西的。本來吧,賣東西都是要雙方互相誠心的,古代買賣如果約定是十五個貝殼換半斤豬肉,結果在集貨市場上,你用十個真貝殼,五個假貝殼換了半斤豬肉,看似成功了,但是事後人家回過味來,自然要找你算賬的。保險同理,買保險最大的原則就是誠信,一般來說買健康險都是需要健康告知的,正常的邏輯是我給你看健康問卷,你身體情況符合的就可以買,不符合的就不要來買了。但是有些人比如張三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沒辦法買,怎麼辦?張三就不誠實了,心理默唸三句:“我沒有糖尿病”,“我沒有糖尿病”“我沒有糖尿病”,然後就心一橫,下單買了,買完之後再對保險公司默唸咒語“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很傻很天真。實際上保險公司的理賠調查能力很強,只要之後張三申請重疾理賠,就很容易查出來張三是不如實告知,就直接執行拒賠。但是很多人在唸完“我沒有糖尿病”“我沒有XX病”後,真的以為自己沒有那些病了,完全忘記了自己沒有如實告知,結果被保險公司拒賠了,就非常生氣,就像那些生活裡拼命努力卻一直碰壁,卻只能(假裝)感動自己的人一樣對上天咆哮:“啊,為什麼要辜負我”。對於這類人,鍋一直都在保險公司那裡,對於他們來說,不是自己辜負了信任,而是保險辜負了他。所以反感保險也是水到渠成。當然了,還有些人被動不誠實,也就是壓根沒看健康告知就買保險了,這個後果大家也就能想到了,所以同樣會導致大家對保險的反感。(真的,這個鍋,很多時候得回到上面的賣保險的人身上。)4,保險做得讓普通人看不懂現在想給一個人介紹對象,會問對象的要求,很多人開始說:脾氣好,下的廚房下的廳堂,會賺錢,會哄人,不粘人,長得好看等等等,我靠要求好多啊,簡單點吧我說,到底要求是什麼。“這個嘛,活的,異性”。保險某種程度上就是這樣,傳統的保險條款做的超級複雜,一般人沒人看懂,部分產品甚至連業內人士都容易看暈,你說吧,這個東西是要賣出去的,連產品說明一般人都看不懂,你說咋整?很多人稀裡糊塗的買了,感覺自己有保險了很自豪,看哥多有保障意識,但是一問到底買了什麼,保障了什麼?直接一臉懵,說不出一個所以然?那麼這樣的保險買來有什麼意義?有的人好不容易接觸到保險,想看看細節,結果一看條款就和法律文書一樣,天書啊。媽媽說對於不懂的事情少碰,於是阻斷了不少人友好的接觸保險。當我們說看不懂一個人的時候,一般都是敬而遠之的。孔子曰,遠則怨,想必,反感就這麼來了。以上,保險進入中國市場後人們反感保險的幾個常見原因,與各位分享。實際上,上面的幾點情況已經在陸續改善了,相信未來中國的保險市場(尤其是互聯網保險)會更健康的發展,人們不再反感保險,更願意去主動接觸保險。保險,讓生活更美好。@頭條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