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從多年的生活經歷中我得到的最深刻的感悟就是接受人們本來的樣子,而不是讓他成為你心中所期待的樣子。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麼你就很有可能因為別人沒有達到你的要求而失望,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讓你感到不安。但是,一旦你相信每個人都處於當前的最佳狀態,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不要獨自承受壓力——我認為這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雖然我在童年時期從來沒有聽到父母對我說過: “讓我們來和你一起分擔你的憂慮。” 但是我父母的種種行為都顯示出了他們對我的關心。不過,作為父母,我們還是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認認真真對孩子說: “心理壓力大時,千萬不要一個人扛。”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那些在心智理論能力方面有缺陷的人總是會被正常的人群孤立。如果你身邊的人不關心你的想法,你的感受,這會讓你很惱怒。缺乏心智理論能力的人很危險,他們會觸發我們的邊緣系統,讓我們感到害怕。而我們若是不使用前額皮質進行理性思考的話也會引發別人的恐懼情緒。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恐懼,尤其是擾亂我們正常生活的恐懼,一般都產生於我們對未來事件的預估。記憶是關於過去,預估則是關於未來,都是前額皮質的功能。在下意識中,我們就開始對未來事件進行危險評估。比如,我是否該舉手,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否該把這個男孩或女孩約出來?我是否該去應聘這個崗位?每當我們心裡暗自斷定,這件事情的弊會大於利,那我們就不會舉手,不會約別人出來,也不會去爭取那份新工作。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隨著大腦的進化,我們也會轉變對他人缺陷的看法。現在被我們視為反常的狀態,在以後會被我們所認可。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人、一個細胞、一個國家當前所做出的最佳反應,而不會認為他們當前的狀態不佳,能力不強。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開始啟用前額皮質來理性看待他人,意識到了每個人都處於最佳狀態。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儘管我們沒有意識到心智理論能力的存在,但我們卻一直在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輕車熟路地推測著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感受,這也是人類進化歷程中的一部分。我們也許不會察覺到我們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也不知道在無意之間我們就能讓別人產生恐懼感或者信任感。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事實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是不願意正視甚至承認自身存在的問題。因為我們可能會因為這些缺陷而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把自己看作是有缺陷的人就等於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失敗者”

——《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