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昆明市盤龍區概況

盤龍區是昆明市轄區之一,因盤龍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盤龍區早在3萬年前,盤龍大地便有古人類活動。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成為人類繁衍生息之地。1928年市政公所改為市政府,昆明市制正式確立。

盤龍區全區戶籍人口55.37萬人(2017年)[1],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毫米,月最大降雨量208.3毫米。

2018年上半年,盤龍完成GDP總量310.12億元,在全市縣區中排第3名;GDP增速11.1%。

盤龍區是昆明市轄區之一,因盤龍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盤龍區早在3萬年前,盤龍大地就有古人類活動。

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成為人類繁衍生息之地。

昆明市盤龍區概況

盤龍區

戰國時期,已經進入文化水平較高的青銅時代,並迅速地向鐵器時代過渡。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詔王閣羅鳳派其長子鳳伽異在昆明築拓東城,意在“開拓東境”。拓東城址在今盤龍江和金汁河之間,即今盤龍區大部分地區。拓東城的興建,開啟昆明城市發展的先河。

明、清時期,昆明城區作為雲南府城,全省的重要行政機構大部分都盤龍區境內。

1911年10月30日,昆明人民舉行“ 重九起義”,響應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在滇統治。

1913年,廢雲南府,改稱昆明縣。

1922年昆明市政公所成立。

1928年市政公所改為市政府(2011年遷址 呈貢區錦繡大街1號),昆明市建制正式確立。

雲南和平解放後,昆明調整行政區劃,將民國時期的8個區調整為6個區。

1953年,再次調整,城區設一、二、三、四個區。

1956年,一、三兩區合併,10月19日經雲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盤龍區正式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易名為“東風區”。

1968年重新恢復盤龍區名稱。

位置

盤龍區位於昆明市主城區東北部,東、南面與 官渡區相連,北接 嵩明縣和 富民縣,西臨 五華區。盤龍區東經102.7°,北緯25.05°。

盤龍區

氣候

盤龍區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小時,年蒸發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溼度76%。

地形地貌

盤龍區中心海拔約1891m。 拱王山馬鬃嶺為昆明境內最高點,海拔4247.7m, 金沙江與 普渡河匯合處為昆明境內最低點,海拔746m。區域地處雲貴高原,總體地勢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階梯狀逐漸降低。中部隆起,東西兩側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 地貌形態為主,紅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2800m之間。礦產資源

礦藏有鐵、煤、鋁土、石英沙、磷和岩鹽等。

農業資源

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菸草、油菜、豆類、蔬菜、花卉,盛產桃、梨、蘋果、松子、板栗。

盤龍區眾多旅遊資源中包括2個國家4A級旅遊區(世博園、金殿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金殿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松華壩溼地保護區),2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宮金殿、真慶觀古建築群),5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泉觀/黑龍宮,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墓,松華壩賽典赤·贍思丁墓,曇華寺《朱德贈印空和尚詩文碑》,錢灃墓)和12項市、區兩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昆明世博園

昆明世博園位於昆明東北郊,毗鄰金殿風景名勝區、野生動物園,是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昆明世博園彙集了全國各省、區、市地方特色、風格迥異的園林園藝精品,並且在保持原有精緻園林園藝風景的基礎上,部分場館增加了休閒度假、會議接待、康體養生、娛樂休閒的功能。中國館,集展覽、會議、宴會、商務洽談功能於一館;世博玉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中華玉文化及滇玉文化特色;康體養生餐飲會所,體會“人在畫中游”之娛,“民以食為天”之樂;遊樂項目,突出參與性、娛樂性特色的三江漂流及4D電影。

金殿森林公園

金殿森林公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景區,位於主城區東北郊7公里處的鳴鳳山,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因山勢嵯峨,萬木蔥蘢,歷史悠久深厚,有滇中第一名勝之美譽。擁有中國第一大古代銅殿(太和宮金殿)和中國最小的明代磚筑紫禁城,中國第三大古銅鐘(明永樂銅鐘)和中國第一大茶花專類園。來到金殿名勝區,可遊歷陳圓圓與吳三桂歷史遺蹟,暢遊明清古建築群,欣賞古滇國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物,瞭解古代雲南燦爛的青銅歷史文化,並可觀賞昆明園林植物園千奇百態的園林園藝植物、珍稀瀕危植物。

黑龍潭公園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東北郊12公里處。該名勝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山下有碧潭,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黑龍潭。黑龍潭由兩組道教建築群構成,隱於綠蔭深處的龍泉觀稱為上觀,臨於壁潭深水的黑龍宮稱為下宮。尤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最為有名,稱為黑龍潭林“四絕”。國內古碑林立,明代刻制的道符,看時凸現“萬物茲生”四字,人們習慣稱它為“凸字碑”,是明代名道士劉淵然來滇傳道時寫給龍泉觀的道符。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該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紅、白、綠等87個品種,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雲南野生動物園

雲南野生動物園距昆明市中心七公里,地處金殿國家森林公園之中,毗臨金殿水庫,與世博園隔水相望,佔地面積2800畝。園區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200餘種10000餘頭(只)。

曇華寺公園

曇華寺公園位於昆明市東郊2公里處金馬山群峰之中的瑞應山麓,佔地面積8公頃,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因園內有一株優曇樹(樹齡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曇華寺以寺古花勝而出名,是一座仿江南古典園林的公園。

昆明植物園

昆明植物園座落在北郊黑龍潭,離市區11公里。始建於1938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為東、西兩園,共佔地660畝。蔡希陶、吳徵鎰、馮國楣等老一輩著名植物學家曾為其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野鴨湖

度假區

昆明 野鴨湖度假區位於昆明東北金殿公園後十公里。該度假區面積2.3平方公里,基本為坡地、臺地和谷地,綠化覆蓋率高達70%,其中75%為森林植被,25%為可開發用地。區域內及周邊屬淺丘陵地帶,基本為坡地、臺地和谷地,綠化覆蓋率高達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