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嶺寧陝磙子溝|當年畫下這畫的人,會是被土地耽誤了的畫家麼?


貌不驚人的地方,往往藏著驚喜。磙子溝第三戶人家,房屋比路面高出去許多。石頭堡坎粗獷而結實,差不多有一人多高。十幾根已經被燻得油黑的檁椽架,被從倒了的廚房裡翻撿出來,雜亂地堆放在路邊,上面全是經年累月的煙火蒸氣痕跡。

入戶路是一個斜坡,依靠在另一側的堡坎邊。斜坡大約有十多級石頭臺階,這些臺階被主人處理得很細緻,邊邊角角甚至還抹上了水泥。陽光直直地照耀著臺階。左側的石頭縫裡,探出來許多嫩嫩的花草。而右側的臺階邊沿,則滿是油綠的苔蘚。

一轉身望過去,沒想到這戶人家的院子,收拾得還挺齊整。柴禾整齊地堆放在屋簷下,窗戶釘上了一層薄薄的塑料紙。一小片菜地連著院子,裡面長滿了小小的菜苗。菜地裡還搭建了一個棚架,棚架上攀滿了苦瓜藤。棚架另一頭,用一根繩繫著房子。


大門上有三塊牌子。橙色的是“治安模範戶”牌,由安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監製。藍色的是門牌,上面寫著“筒車灣鎮-龍王坪村中心組-39”。軍綠色的是“十星級文明戶”牌,由寧陝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頒發。

大門左邊牆上,依稀可見“分田勤勞”四個毛筆字。五六十歲的人,一定會記得這樣一幅對聯:“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做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遙遠的記憶浮現眼前,始於1978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度改變了多少農村家庭的命運。

“分田勤勞”四個字下面,還有“曠工”“請假”“補勤”“出勤”四個記錄欄。這些字的旁邊,甚至還分別繪製了對應的畫面,小小人兒活靈活現。雖然年代久遠,這些字跡和畫面已經開始漸漸模糊,但仍然可以從上面找尋到,悠悠的時光在此駐足的身影。


就像倒掉的廚房的這面牆體一樣,靜靜地訴說著這裡的故事。藍天、白雲、青山不會忘記這裡曾有一戶人家,曾經上演過喜怒哀樂和生老病死。只是,用毛筆在牆體上書寫了“分田勤勞”的人去了哪裡?他朝氣勃勃、活力四射的青春又去了哪裡?

從手握毛筆寫字繪畫,到拿起鋤頭下地幹活,他是被這土地耽誤了的書法家麼?土地只會長出莊稼,土地是長不出藝術家的,但它卻能滋潤和養育藝術家。院子裡,秋日溫暖的陽光懶洋洋地照耀著新收的花生。細看這些花生,多是兩粒的,不過也有一粒和三粒的。

另一邊曬席上的辣椒,看樣子已經晾曬了五六天的樣子,其中大部分都已經癟下去。在晾曬之前,它們大概都曾被一雙粗糙的大手仔細侍弄過,因為這些辣椒的每一個辣椒把,都已經被小心摘除掉了。辣椒上壞掉的部分,也被仔細清理過了。


因為主人不在,我們停留一會之後,只好原路離開。走到入戶的臺階處時,回望院子裡面,沒想到竟看到一隻毛色黑白相間的貓咪,不知從那裡竄了出來。此時此刻,它穩穩地趴在院子裡,正抬著頭看著我們,目不轉睛,姿態慵懶而穩重。

菜地的苦瓜藤上,在一大片綠葉的簇擁下,四五個苦瓜看起來宛如幸福的一家人。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9月28日,地址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筒車灣鎮龍王坪村磙子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