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之前有一篇文章刷屏,講的是摩拜被美團收購,創始人80後胡瑋煒套現15億。於是出來一個觀點: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這篇文章發出來後,很多人大呼戳痛點。同樣是80後,人家創業3年就賺了幾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自己呢?自己的年薪甚至不如別人的月薪,在狹窄的格子間日復一日工作,看不到未來。

但是也有很多人持反面觀點,比如大V韓寒,就認為這種標題和觀點,不僅是販賣焦慮,而且是在製造恐慌。沒有賺到錢就被同齡人拋棄了嗎?人各有志,成功的定義並不僅是錢。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有人評價韓寒衣食無憂,他當然可以這麼說。但是年輕人卻無法迴避焦慮這一現狀。

看到這些觀點,我如鯁在喉。暫且不去評價誰對誰錯,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兩個詞:焦慮和拋棄

01

放眼四周,我很少看見有人不焦慮的。

我的下屬,一個很優秀的90後。由於業績出色,連升幾級跳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工資也比同齡人高出幾倍。像他這麼一位super star,卻總是無意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

他是北漂一族,要結婚買房,但是工資漲得再快也不及房價增長的速度。他愛旅遊,愛消費,好不容易存點錢,出去玩一趟就花光了。

加薪升職給他帶來的快樂轉瞬即逝。一想到未來,他就倍感焦慮。

我的另一位91年的朋友,畢業兩年後創業。他有著很強的對商業和趨勢的敏銳度,創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現在公司也是估值千萬。

就這樣一位青年才俊,每次和他聊天,都能感受到他的焦慮。他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別人做得好,擔心失去競爭力,害怕公司明天會倒閉。

這些混得不錯的人,尚且焦慮,更何況其他人?還有無數人拿著低收入在事業上徘徊不前。結婚生子買房子,這些都如一座座大山壓在頭上,喘不過氣。

不焦慮怎麼可能?

優秀的人在焦慮,不夠優秀的人更在焦慮。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02

人們常說,不患貧,患不均。當身邊所有人都一樣的時候,沒有人會難受。

但是,如果身邊有人突然飛黃騰達了,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這就會帶來一系列消極負面情緒。

所以,你的焦慮很多時候並不是別人引起的,而是你自己。你不想比別人差,你不想輸給生活。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我們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要多得多的壓力。

一方面社會正在發生鉅變,很多人抓住機會迅速飛了起來;反過來,更多人卻成了不進則退的代表。

另一方面資訊空前發達,我們很容易被社會上好的壞的消息所影響。胡瑋煒也好,李叫獸也好,其實任何時代都有大把這樣的成功人士。只是,那時的消息遠不會像現在這樣來的鋪天蓋地罷了。

而同時,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會如此“拜金”。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是高企的通貨膨脹以及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

沒有錢,的確舉步維艱。

所以,面對現實吧,你逃不掉的。

總有人比你要更好,時代也總會給你帶來危機感......這一切都會讓你焦慮。

而你能做的就是:面對它,接納它。

但是,焦慮有用嗎?

讓我們辯證來看待這個問題。

適度的焦慮對我們有幫助,但是過度焦慮會害了我們。

正是因為你對現狀不滿,你才會迷茫和焦慮。這樣的情緒從某種程度上,會督促你發奮,並積極尋找機會。

但是,一旦焦慮過大,會反過來毀掉你。很多人或因此自暴自棄,或陷入抑鬱,最後成為一個逃避現實,討厭自己的人。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03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不是逃避,而是直面);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上;去了解別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學習、自己應該如何改進;去做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在談及積極主動這個概念時,曾經講述過影響圈和關注圈的概念。

關注圈是指你很關心,但是你基本上不能夠控制或者是你很少能夠控制的一些事情。

例如別人發達了,別人買了房子,別人升職加薪了......這些都是你關注,但對你沒有實質性作用的事。

而影響圈是指你能直接影響那些事情,或者是你能控制的一些事情。

我們很多東西都不能控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肯定可以控制的,那就是我們自己。例如我可以去健身,可以去看書,可以去學習。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行為。

如果我們把目標從別人身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那麼我們就能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高自己。

所以結論是:我們應該去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關注可控的事),縮小關注圈(減少對不可控事物的關注)。做好自己可控的事,把對外界產生的焦慮,轉移到對自身的成長上來。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積極主動的人,從而最終帶來更好的結果。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04

我們這一生的長跑,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我們只和自己賽跑。

沒錯。你無需和任何人賽跑,除了你自己。

人生並非只有一條賽道,別人跑到再快那是他的事,而你完全可以在不同的路上,過著你最喜歡的,最擅長的生活。

正如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寫道:親愛的,外面沒有人,只有你自己。

任何人都無權說,你已經被拋棄,除非你自己放棄。

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放棄追求最想過的人生,放棄不斷成長和進步。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不是被別人拋棄,而是被自己拋棄。

面對殘酷的競爭環境,擺正心態,把自己做到最好,就是成功。這才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態度。

最後,把這首詩送給你。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有人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奧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鬆。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安排都很準時。

- THE END -

嗨,小夥伴們,我是薇安姐。我寫的文章都來自於我自己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溝通,情商和人生智慧也都出自於我的體會。

可以關注:薇安說,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二字,你將會得到一本經典文集——《高情商的成功之路》。這本文集是薇安經典的原創文章精選,有超過上百萬人閱讀,這些文章深受讀者喜愛。

如果你想獲得更快速的成長,少走彎路,這本書一定值得你看!

“畢業3年,同學的月薪卻是我的年薪”:是什麼讓差距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