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母親的心頭肉、掌中寶,不管孩子多大,在媽媽眼裡永遠都是小孩子。但是,作為母親,如果不及時地和孩子建立性別的邊界感,反而會錯誤地引導孩子。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有這樣一則消息,有個農村男孩15歲了,還十分依賴母乳,即使媽媽早就沒有奶水了,放學回家他也要吸一吸,有時出門在外,“奶癮”犯了,他的媽媽也會掀起衣服給孩子哺乳,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男孩快20歲。又過了幾年,男孩長大成人,成家了。雖然脫離了母乳的依賴,但是對於母親仍然十分地依戀,在婆媳問題上,永遠都是站在媽媽的這一邊。結婚了好幾年,由於僵化的婆媳關係,他堅持和自己的老婆離婚,感覺和不尊重母親的女人怎麼都過不下去了。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在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過於疼愛孩子的父母由於沒有給孩子建立性別的邊界感,所以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過重的依賴,產生了“戀母”、“戀父”情結。母子之間相處,跨性別的親情應懂得“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1.

在家長眼裡,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但實際上,在孩子2、3歲左右就需要幫助他們建立性別意識,告訴他們男女有別。在家裡,跨性別的親情需要避嫌。對待兒子,媽媽換衣服時需要回避,也要告訴兒子不能看媽媽換衣服,這是一種禮貌。在外面,帶孩子出門上廁所時,也要讓孩子知道男孩子只能上男廁所,女孩子只能上女廁所。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性別意識不重要,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2.

通過家長們的諄諄教誨,孩子終於明白了對於性別的基本尊重。接下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還需要繼續鞏固孩子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兒子的洗澡工作媽媽就不該參與,女兒的洗浴、換衣應該讓媽媽輔助,通過這樣的性別分別讓孩子進一步地鞏固性別意識。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3.

當孩子長大,步入青春期以後,孩子在心理上會自然地與父母分離。這時,家長們要承認孩子的成長,不要再把他當做小孩對待,不能夠再對孩子“親親”、“抱抱”、“舉高高”,避免與孩子過於親密的接觸。親子之間的表達方式可以變為:父子之間深入人心的交談、母子之間關切的問候、日常生活起居的關照……感情的表達可以用更沉穩的方式替代。

1、

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家長們就會給孩子購置衣物和玩具。對待男寶,家裡的用品大多都是藍色、綠色,對待女寶,家裡則是粉色的用品居多。當孩子出生後,有一定的觸感和抓握能力,家長們可以通過玩具和衣物之分給孩子建立性別意識,例如:給女寶寶買芭比娃娃、穿裙子,給男寶寶買汽車、穿牛仔衣褲……從小藉助輔助物品幫孩子建立性別意識。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2、

當孩子越長越大,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意識,從行為和思想上引導孩子成人,讓孩子脫離父母對父母的依賴,特別是對於跨性別的依賴。兒子不應當過於黏媽媽,女兒也不應當過於依賴爸爸的照顧。這既有利於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也有利於幫助孩子完善堅強、獨立的人格。

“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理所當然地給孩子最多的愛和庇護,但是家長們也應當注意,孩子是會長大的,跨性別的親情應當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不讓孩子過於依賴,這既能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和精神。

專注育兒知識分享,為寶爸寶媽排憂解難。歡迎各位與我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確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