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孩子3歲進入人生第一個敏感期,家長:不干涉,做好該做的這些事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從三歲開始的啟蒙教育極為重要,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讓孩子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長。

不少爸爸媽媽會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特別“敏感”,比之前更容易哭,甚至也更容易生病了,這表明孩子進入了身體和心理的敏感期。

可以說,在孩子3歲前沒注意這些,後續要花更多時間去彌補,得不償失!

01、口腔敏感期

孩子3歲進入人生第一個敏感期,家長:不干涉,做好該做的這些事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千萬不要認為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

家長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02、肢體敏感期

孩子3歲進入人生第一個敏感期,家長:不干涉,做好該做的這些事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這階段的孩子會表現的非常活潑好動,甚至是“搞破壞”,家長千萬不要因此而責備孩子。

正確做法是: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遊戲運動,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係,並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

03、物權意識敏感期

孩子3歲進入人生第一個敏感期,家長:不干涉,做好該做的這些事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進行引導。

例如在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

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覆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

04、完美敏感期

孩子3歲進入人生第一個敏感期,家長:不干涉,做好該做的這些事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

還有一些孩子,吃米飯的時候會用勺子柄把米飯弄得平平的,沒吃幾口,再用勺子柄弄整齊。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這是在“玩”,是調皮,或者是自私——其實這是完美的敏感期,是外來事物破壞了孩子對整體的感覺。

我們看到許多幼兒園在做幼兒伙食的時候,特別是在做麵食的時候,做得非常小。

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其實是契合了孩子追求完整、完美的心理發展軌跡。進入完美敏感期的孩子,會表現得很“挑剔”。

很多家長並不瞭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一遇到孩子“挑剔”便呵斥孩子,搬出“鋤禾日當午”的大道理,數落孩子的挑剔和浪費。

但其實這樣的教育不但沒有好的效果,反而會有負面影響。它會強化孩子這一行為,並且在孩子小小的心田裡認定自己就是一個“挑剔”“浪費”的孩子。

3歲孩子有他們稚氣的地方,但啟蒙教育的開始讓他們逐漸向成人的角度靠攏,這一過程中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

維護孩子敏感的小心思,當孩子向成人世界示好的時候,給予他一個讚許的眼神,寬容的懷抱,是家長能做的最有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