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高平張家莊:“改廁”改出文明新風尚

“以前,我們這裡都是露天旱廁,每到夏天蚊蠅亂飛,臭氣熏天。現在用的水衝式廁所,跟城裡頭一樣樣的,乾淨又衛生。”陳區鎮張家村村民張愛平滿臉喜氣地對記者說。在她家的衛生間裡,剛安裝的陶瓷坐便馬桶潔淨白亮,地面和牆面也都鋪上了瓷磚,打掃的乾乾淨淨。這個沖水設備也用的是節水型,每次的沖水量不超過500毫升,非常省水。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今年以來,張家莊村把推進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工作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任務來抓,立足村中實際,落實責任分工,科學分解任務,多舉措推進,切實把改廁這項惠民工程做實做好。

“農村改廁是好事,但好事並不好辦。”張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閆晚志告訴記者,眼下很多村都在改廁,但是各個村的建設標準、技術模式、產品裝備等具體要求又不盡相同。為了保證改廁效果,改出最適用又實用的廁所,支村兩委詳細瞭解相關政策,並前往很多地方學習、取經,打開思路。在深入調查、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張家莊村綜合考慮了村裡的屋舍位置、地形特點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堅持“簡單實用、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等原則,為村上集中連片居住的30戶村民確定了上下水改廁模式,為其餘96戶分散居住的農戶確定了三格式化糞池式改廁模式。確定改廁方案後,他們開始做群眾工作,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微信工作群等方式積極宣傳改廁工作的重要意義,使大家從思想上認識到改廁的重要性。“一方面廣泛宣傳改廁相關政策及補貼措施,幫村民們分析旱廁汙染危害,算好健康賬、經濟賬,激發他們參與改廁的主動性;另一方面積極號召黨員幹部帶頭改,消除群眾顧慮,為廁所革命工作順利開展造勢。”談起改廁初期工作,閆晚志如是說。

村委會會計王建芳是村裡第一個改廁的,“當時在村上做了很多宣傳,但是村民們沒有見著實物,所以對改廁的效果沒有什麼概念。我就想著,我是黨員,又是幹部,我應該帶頭改,讓他們看看效果,都看著好了,自然就改了。”王建芳說,過去的農村廁所其實就是磚砌露天便池,無遮蓋、無處理,臭氣熏天、蚊蠅不斷。黨員幹部新改的水廁讓村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乾淨、衛生、方便,改廁的積極性立馬高了起來。

“我當時一看,嘿,真不錯,效果是真好,馬上就報了名要改,結果都搶著改呢,只好排隊了。”村民衛金虎感嘆道。思想認識統一了,幹勁也就跟著來了。張家莊村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採購、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要求,組織隊伍,整村推進,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改廁工作,徹底改變了以往“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牆圍四邊”的農村廁所舊面貌。“以前那廁所是真臭,尤其是夏天,蒼蠅哄哄的。現在好了,水一衝,什麼味也沒有,我們老倆口生活更舒適了。今年國慶放假,閨女女婿帶上小外孫回來,再也不抱怨說廁所上不慣了。”村民閆建中笑意盈盈,如今他家的旱廁早已改成了水廁,還整修了廁屋,乾淨又衛生。

為了做好日後的長期管理,實現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張家莊村還購買了一臺抽糞車,並建成一個40立方的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對村裡產生的廁所糞汙進行定期收集和轉運,發酵漚肥後還可供村上的百畝核桃林施肥用。

經過大半年的整治,如今的張家莊村人居環境有了大幅度提升,廁所改造、汙水治理、拆違治亂、增加角落綠化、整村街巷外牆粉刷、牆體彩繪、安裝路燈、木製花箱裝飾……一系列的工作,使這個山窪裡的小鄉村開啟了“美顏模式”:約2000餘平米的小遊園清新怡人、增設的體育器材和鞦韆等活動娛樂設施為村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新配備垃圾分類桶色彩繽紛、鉛灰色調的公廁小房在綠樹的掩映下別緻又美觀。現在,村上的每個角落,都透著整潔清新,村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有了很大提升,改廁“改”出了農家新生活、鄉村新文明。(牛剛 張玲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