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繼“現在出門,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後,

“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已成功入選當代社會第三大經典謊言flag。

什麼盲盒

你肯定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各大平臺上,看到過這個噘著嘴的大眼小女孩~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幾年前還沒什麼人玩,限量兩千盒都賣不掉,可如今幾乎是個商場都有它們的店鋪、自動售賣機。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這玩意雖然看起來可愛無公害,但實際上癮程度跟毒品差不多,幾十塊錢就能輕鬆拿下,有人剛入坑一個月就為它花掉一萬,有人一年甩個七十多萬也不在話下~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圖片來源 微博@一琳Naomi

上到60歲大爺下到十來歲小弟,任由你再嗤之以鼻說這是“智商稅”,下一秒卻無一例外走向“啪啪啪”打臉的大型真香現場。

這些無公害小娃正是來自國內最火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沒聽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10年才成立的公司,硬是靠著無數上癮者的支持在17年就上了市!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它到底施了什麼魔咒,一步一步把你套牢、榨乾你的錢包的呢?

一、盲盒心理:拆盒子很爽,不知道里面是啥更爽

1、拆盒子很爽,不知道里面是啥更爽

盲盒(Blind Box)是啥?就是買的時候不能拆盒,付了錢才能拆開知道是啥的玩法。

這不就是以前的扭蛋嗎?沒錯,盲盒最初正源於日本,一個小盒子裡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來按系列售賣,每個系列約有12個款式,玩的就是打開後才知道是啥的刺激和心跳。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的扭蛋機

作為國內最火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就很上道,他們模仿了日本扭蛋的玩法,進行的是盲盒售賣。玩友們寧願花幾萬塊錢去抽,也不願意直接花錢買現成的,畢竟玩盲盒最開心的就是開盒的那一刻,幾十塊錢開出極品那種感覺比中了彩票還開心。

如果你規規矩矩完整展現在大家面前,那它只是小眾圈子玩的手辦;但套上了盲盒的神秘頭套,它就變成了大眾魔力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雖然玩泡泡瑪特這類盲盒不是賭博,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有著同樣的原理,一種未知的刺激和獵奇心態,可以讓人輕鬆上頭、樂此不疲、無法自拔。

2、下一次一定能抽到更爽的

如果打開後的結果不是你想要的,你也總會想著再試一次翻盤。哪來的蜜汁自信?

人家背後可是有理論正兒八經驗證過的,研究表明,在一件事情上一旦排除了一種錯誤的方案,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離正確的道路更近了一步。

每次失敗,你總是感覺就差一點點,於是你決定再來一次,結果90%的概率是失敗的,但問題是你並不認為自己失敗了,而是只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就差一點,再來一次,兩者之間的承接不需要任何輔助。“下一次一定能抽到我喜歡的盲盒”,這跟差一點就能贏錢,玩遊戲差一點就能過關是一樣的,這種強迫性心理暗示想要再來一次,就是人們成癮的重要機制,一旦掉進這個漩渦,結果就是一點又一點,一次又一次。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這還沒完,有些人沉迷於賭博和購買彩票,並不僅僅是“就差一點”的心理在起作用,“可能獲得獎賞”也是讓人沉溺其中的另一魔力。

泡泡瑪特也一樣,如果打開後是你想要的,這種幸運之神眷顧的滿足感也會為你的下一次購買埋下種子。再加上泡泡瑪特特別設置的“隱藏款”,也正正開啟了獲得獎賞的另一種可能。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什麼是“隱藏款”?就是在這些盲盒中,有一些款式是最特別的,它們一般不會出現在商品包裝中,有的甚至在開賣之前都不會提前揭曉,那它存在的概率有多小呢?

作為驚喜值最高的必殺器,一般來講,一小盒有12個娃娃,一箱有12盒,據說1大箱才會有一個出現概率極低的隱藏款,如果直接從一箱中選,抽中的概率是0.69%(1/144)~一個娃娃售價59元,得掏個萬把塊錢才有機會得到一個隱藏款~

更過分的是,有的盲盒會一下子出好幾個隱藏,根據概率又分為小隱、大隱和超隱……沒想到這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隱藏款的玩法套路。

明知是套路,咋還這麼瘋狂?老話不是說了嗎,物以稀為貴,一個隱藏款在鹹魚上被炒上天價都是常事。被炒的高溢價再加上群內氪金大佬時不時曬出個隱藏款,這種滿足感和炫耀感

,更刺激你萌生“別人能抽到,我也能抽到”的想法。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如此,在“差一點點,再來一次”,疊加上升級版的“可能會好,再來一次”,讓人一旦入坑,就是無底洞。

二、花樣出新:玩盲盒嗎?傾家蕩產那種

品牌成癮,就是讓人們追著品牌奔跑。泡泡瑪特把這句聖經發揮到了極致,除了不會那麼輕易讓你抽中心儀的款式,還跨界多IP聯合,比如Hello Kitty、蛋黃哥等等,當年和迪士尼這個超級IP的合作產物,就引發了全國爆搶現象!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聯合迪士尼推出的米奇米妮系列Molly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聯合非人哉推出的發呆哪吒系列

泡泡瑪特自家的設計師也從不偷懶,往往是這個系列還沒集齊,下一個主題系列又出來了。不曉得先入手哪一套?彆著急,Molly、Pucky、Labubu等泡泡瑪特旗下最火的系列輪番來招呼你。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泡泡瑪特旗下最火的系列之一:Pucky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泡泡瑪特旗下最火的系列之一:Labubu

單單是當家花旦Molly,就有職業系列、開心火車大派對系列、校園系列、西遊系列、婚禮花童系列……只是去年,就在國內賣出了400萬個,銷售額超2億~

針對潮玩消費者經常光顧的Mall,還會專門打造各式

主題展不斷營造的魔魅新鮮感,對於人類來說永遠都是不可抗拒的驚喜。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還沒來得及給你的錢包鬆口氣,走飢餓營銷路線的限量款玩法也是泡泡瑪特出圈的必殺技,初級玩家會為其通宵排隊,即使是自制力極高的,看到特別款也忍不住手癢,這部,咵唧一下兩三百就沒了~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專業玩家則會部署一系列外掛程序,在開售那一刻直接攻擊售賣網站,花重金費技術只為搶到最稀有的資源。

集齊套裝、買到限量款是真的爽,同時錢包也是真乾淨!泡泡瑪特呢?當然是在背後忙前忙後,不負眾望地讓你的慾望永遠不會摔落在地上

三、低成本+多渠道的進入門檻:入坑容易出坑難,換新坑更難上加難

不像手辦那麼燒錢,單個盲盒50塊左右的價格設置也是非常微妙

此話怎講?如果它是199元一個,那可能把很大部分人拒絕在外,即使吸引來的人也會看在價格的份上,控制住每次只抽一個盲盒而已。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但事實上一個盲盒也就幾十塊錢,相比幾百元的服裝,上千元的包包,沒有貴到讓你承受不了,也就縮短了你做決策的時間。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一度失控的畫面……

加上對很多女性來說,抽盲盒和買口紅一樣,花小錢就能簡單高效換快樂,這讓人買起來一點都不手軟。難怪逛個知乎,都逃不掉類似“如何讓老婆或者女朋友從泡泡瑪特退坑?”的靈魂求助。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除此之外,泡泡瑪特無孔不入的多渠道進入門檻,也讓你的入坑變得防不勝防。

早在兩年前,泡泡瑪特就想進駐Mall擴大消費群,可是商場既不願意引進一個完全沒有歷史的品牌,也沒搞懂泡泡瑪特到底要賣什麼,導致只有一些面臨招租壓力的購物中心,才肯勉強給泡泡瑪特一些最角落的地方。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但才兩年光景,如今只要是個商場,幾乎都有泡泡瑪特放著巨大玩具招牌的門店或自動售賣機,讓人逛街路過時很容易忍不住去看一看。

畢竟這就像以前的夾娃娃機,看到熱鬧的人群,看到不容猶豫的價格,人們總是按捺不住想要試一試的衝動。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當然,這只是讓你入坑的第一步,線上天貓、抽盒小程序,社交平臺葩趣APP等等,泡泡瑪特變著法子鑽進你的視線。

品牌自身已經夠賣力宣傳,資深玩家也不落後,常常自發製造社群話題進行傳播,爸爸媽媽玩曬娃玩投票,他們也不服輸,輪番通過日常擺拍、旅行照片、故事分享等方式開啟另一種“曬娃”模式,不斷刺激著娃圈外的路人甲乙丙。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圖片來源 微博@毛三2019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 圖片來源 微博@KiMiKo羊

單價低、購買渠道廣、上新快、易上癮成習慣導致高復購率,泡泡瑪特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為你戒不掉的“毒藥”、錢包收割機。

當代“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的錢包的?

其實說白了,類似泡泡瑪特這樣的盲盒,就是咱們小時候玩的乾脆面水滸卡的升級版,只是產品更精細化,套路也更多樣化罷了,雖然具有不確定性、隨機性,但花錢就能有收穫,讓你覺得自己並沒輸,也變相讓我們的燒錢從2D時代跨入先進的3D時代。

不買的人特別不能理解娃友們為什麼這麼上癮,而娃友的的回答也很簡單,“你買一個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