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一位媽媽寫給15歲兒子的信:孩子,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兒子:

今天早餐,你熱了個漢堡,吃了兩口,就說:“媽,味道好像不對。”

我聞了一下,確實有點刺鼻。

還不死心,就咬了一小口,酸澀的味道讓我忍不住吐了出來。

於是,我又把剩下的一個漢堡,一個三明治熱了,依然如此。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說:“咱們拿著這些找他們去吧,他賣給我們的麵包是壞掉的。”

你說:“就幾十塊錢何必找人家算帳呢,再說到那裡吵吵嚷嚷得多丟人,要去你去。”

看著眼前十五歲的少年,聽著你說的話,忽然覺得好陌生。

雖然幾十塊錢是小事,我去找店家的出發點也不是為了討回這些錢,但你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讓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個人:碰到問題時死要面子卻缺乏面對的勇氣,解決問題時只知道吵鬧卻不懂得正確的章法,陷在問題裡只想著好與不好的結果卻不付諸行動。

兒子,我想來想去,還是要告訴你幾件事。

一位媽媽寫給15歲兒子的信:孩子,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1、 混的越好的人,越敢於放下面子

孩子,麵包質量發生問題,我作為家長前去處理,是義不容辭的。

但麵包是你的早餐,更應該是你自己處理。

也許你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也許是你作為一個青春期少年,害怕丟面子,

所以你選擇了逃避。

那還記得上次的期末考試嗎?

因為害怕丟面子,即使有不明白的題也不好意思去問。

不巧的是,期末試卷上的那道題竟然是你沒明白的同類型題。

結果你痛失全分,導致成績年級排名斷崖式下降。

但你班其他同學在考試前的答疑時間裡,還專門去向老師請教。

而你為了所謂的面子,就丟了期末大考中的十分,至今想來自己仍懊悔不已。

所以這學期你吸取了教訓,不懂就問,不再介意同學的眼光,不再怕麻煩到老師,終於又捧回了屬於自己的榮譽。

兒子,媽媽想告訴你,生活跟學習是一樣的。

就像哈伯德所說:“對付任何事情,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

我希望你能面對這件事,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逃避。

一位媽媽寫給15歲兒子的信:孩子,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還記得初中的心理課上,你們周老師講到了“惰性心理”嗎?

她說:“這是一種採用逃避、消極方式來面對問題的一種心理傾向。並且惰性心理是有慣性的,一旦你習慣採用逃避的方式,這種思維就會根深蒂固,長期以往會使人迷失,喪失對生活的掌控力,會缺乏遠見,只關注自己當下的感受,人的格局、人生髮展也將嚴重受限。”

所以我們面對問題時應該去面對去解決,而不是逃避,更不能因為面子而錯失機會。

而你用事實也證明了:學得好的同學,是不怕沒面子的,他們不會的就會問。

敢於放下面子才會比別人贏得更多的機會,也才會擁有更多成長的機會,一個人實踐的機會多了,收益和收穫才會成倍地增長。

2、吵鬧是為了發洩情緒,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前兩天你給我講了一條搞笑的新聞。

說有人在黃飛鴻門前動武,讓你想到了那句:關公門前耍大刀的俗語。

你說:“只因為在黃飛鴻祖廟前看錶演時,遊客的視線被太陽傘擋到,雙方就開始爭吵,還升級成打鬥,不僅影響演出進行,還影響了自己和其他遊客的心情,真是得不償失。”

孩子,我很欣慰,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下,你的三觀很正,看到有些人用吵鬧、暴力等方式解決問題,你會覺得很不屑,所以,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用這些方式去討公道吧。

就如你之前所說,損失個幾十塊錢的小事情,自認倒黴就算了。

是的,忍耐是一種智慧,也確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一位媽媽寫給15歲兒子的信:孩子,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但你要知道,這個辦法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

比如,上週一爸爸駕車正常行駛,路邊有個大卡車忽然倒車,尾部直接懟到車子右側護板上,交警判對方全責,4S店評估損失在八千元左右。

雖然事故處理、保險公司定損、4S店修復等耗費了我們一週的時間。

但面對這樣的損失,沒人會自認倒黴吧。

我也很不認可那些一碰到問題就要吵鬧的解決方式,他們只是在發洩情緒,還會讓矛盾升級,真正的問題卻被丟在了一邊。

面對問題,我一直堅信良好的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孩子, 很高興,最終我們還是一起去了麵包店。

我向店家說明情況:買的麵包有問題,請他們確認。

店家的態度很誠懇,查看產品後承認是質量問題。才開業的新店,有些設施還不完善,可能是麵包燜在展示櫃裡溫度偏高,導致了變質。

這是他們未曾預料到的,所以非常感激我們的及時反饋,讓他們避免了更多的質量問題。

店家給出解決方案,等今天第一批麵包出爐時,用最新鮮的產品補償給我們。

我們一起愉快地接受了。

孩子你看,好好地溝通,解決問題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在生活、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當問題發生後要懂得怎樣去改變現狀,人才會有進步,至於如何改變,就要靠溝通能力了。

一位媽媽寫給15歲兒子的信:孩子,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逃避、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悄悄地告訴你,媽媽最近常聽職場人說:“溝通已經不再是種職業技能,而是一種生存方式了。“

有心理學家也指出:你的溝通方式,將決定你的一生

所以孩子,媽媽希望你能儘早地掌握溝通這種生存方式,希望未來你可以走得更遠更穩。


3、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孩子,其實有問題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一直不停地糾結在各種結果之間。

如果人家不承認呢?如果人家不配合呢?如果事情無法圓滿解決呢?想想都覺得麻煩,要不就算了吧。

而當你行動起來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比如,暑假剛開始的中午,每到吃飯時你就想發火。

因為爺爺的老朋友們很喜歡到咱們家來串門,到點就會坐到我們餐桌前和他聊天,看到你都長這麼大了,總是要摸摸你的頭,捏捏你的肉,和你閒聊兩句表示親暱。

而你不想自己吃飯時被圍觀,擔心他們的口水噴到菜裡,菸灰飄到湯裡。

你忍了幾天沒發作,最後那次來了四五個人,你實在受不了了,匆匆扒兩口飯就跑進房間。當我推門進去時,你眼淚汪汪委屈地朝我咆哮。

孩子你想要自己的隱私空間,爺爺和朋友們想要熱熱鬧鬧,誰都沒錯。

於是,我建議你把自己的不滿和爺爺溝通一下,你立馬回我:“說了有什麼用,還不是會說我不尊重老人。”

我說:“試試呢?也許爺爺不這麼想呢,你不說,他都不知道你在不高興啊。”

第二天, 你還是接受了我的建議,上午就和爺爺開誠佈公地聊了這件事。

爺爺表示理解,並主動並提出兩個解決方案:他提早吃飯,然後去找朋友們;或中午把門關好,讓他們以為家裡沒人,這樣就不用拒絕人家入內了。

託你的福,此後,這個假期,一家人中午都能安安靜靜地吃飯了。

一位媽媽寫給15歲兒子的信:孩子,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你看,你做了,並且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是你未曾料及的,也是你勇於行動後的成果。

我們都熟知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是的,只有做了才會有結果,只有去做了才知道結果是什麼。

所以,孩子積極行動起來吧,無論何時都要開始,成功不是機遇的恩賜,而是不斷實踐的必然。

親愛的孩子,你已長成青春少年,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所以,任何一件能讓你成長的小事,我們都會陪你認真面對。

所有的成功不是將來自然會有,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開始積累。

出發吧,少年!

希望你有美好未來的媽媽

作者:“一點心理學”作者茵茵細語,中學生生涯規劃、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師,“熊孩子逆襲”奇蹟見證者。敬請訂閱更多心理分析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yidianxinlixue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