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晉江市地處泉州,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與臺灣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經濟發達,位居中國經濟百強縣前列。唐開元六年(718年)時任泉州刺史馮仁智以州治無縣,奏請置縣。乃析南安縣東南地置縣,新縣地臨晉江,以江名命縣。晉江之名源於“晉人沿江而居”,西晉永嘉之亂時期,中原士族為躲避戰亂,南渡長江,逃入閩南,據河而居,因懷念故土,為河取名晉江。晉江老城的核心區為青陽鎮,因坐落於青梅山之陽而得名。唐開元年間,社會開明,經濟活躍,沿海一帶民眾競率出洋,泛海經商,商賈往來頻繁。青陽有蔡氏五兄弟在官道邊開設飲食店五間以方便過往商旅,行客讚譽,稱“青陽蔡五店市”,青陽始有“五店市”別稱。通俗的講就是由五家店鋪發展起來的集市,青陽鎮便發端於此。

很早就聽說有這麼一處閩南紅厝,今日得見,果然氣度不凡,只見四周高樓林立中,一片紅磚大厝錯落有致,蒼榕掩映,流光溢彩,豔麗奪目,可謂獨領風騷。閩南這種紅磚瓦厝,屋脊對屋脊,一幢接一幢,氣勢恢宏。這種馬鞍牆、燕尾脊的建築風格閩南叫“皇宮起(體)”,傳說五代十國時期,工部侍郎黃納裕的侄女黃小厥被閩王王審知選入宮中,因其才貌雙全立為王妃。黃王妃身在宮中,仍念及家鄉民眾疾苦。一年春季,福州連下大雨,王妃想起家鄉閩南也正值雨季,民間都是茅草屋,遇上大風雨經常是茅飛屋塌,於是甚是憂傷。閩王看在眼裡,忙問何故,王妃如實相告。閩王沉思片刻便道:“寡人賜汝母厝皇宮起”,由於閩南話“你母”與“你府”音相近,遂使“皇宮起”的恩賜戲劇性惠及泉州府,逐漸成為閩南住宅的主要建築形式。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內保存有明清到民國、近代各個時期的傳統民居、宗祠、古廟、商鋪等建築,各個歷史時期的古建築文化、宗教民俗非物質文化在此交輝,傳承著本地廣泛流傳、歷久不衰的高甲戲、木偶戲、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建築一般都是磚石木結構,白色花崗岩基座、青石腰堵、紅磚面牆,門樓的抬梁式木結構,疊鬥連栱,雕飾繁複。門樓的石雕也是精工鏤刻,以青、白石構建,素雅大方。基石雕刻圖案除了梅蘭竹菊、鳳凰等傳統圖案外,還有魚蝦蟹蛤等,體現閩南特有的海洋文化。旁門門楣上除了傳統的八仙雕刻外,還有身插羽翼的“飛天”,這是閩南建築中常見的中西合璧現象。達官貴人、宗祠、廟宇的建築更講究一些,從屋脊上就能看出來,彩雕燕尾脊,直指天空,彩繪山花裝飾,雍容華貴,殿宇式建築,富麗堂皇。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天官第、蔡氏家廟、莊氏家廟、石鼓廟等。

古代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這座宅子的主人莊一俊,是明朝進士,吏部官員,於是當地人把這裡叫做天官第。宅院坐南朝北,進深三間,硬山頂磚石木結構,整體建築莊重典雅,體現官家風貌,前低後高,意喻“步步高昇”,天井較深,有泉井,處處顯示官家宅院的大氣與華貴。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蔡氏家廟始建於宋熙寧年間(1067—1077),歷代均有整修,1940年遭日機炸燬。1987年依舊址重建,1989年完工。青陽蔡氏六世祖蔡常安中進士後,捐出一大筆錢置祭田、修族譜,始建蔡氏家廟。明初,十四世蔡復賜重建家廟,並倡導族人依照先代規矩,每年會集在祠堂祭祖、行團拜禮,子孫世代遵行。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莊氏家廟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歷代重修。青陽莊氏溯源而上,源於唐朝光啟二年(886)的莊森入閩。莊森,字文盛,河南光州固始人,入閩後擇居永春桃源,是閩南莊氏始祖。元朝太宗三年(1230),桃源莊氏十二世孫莊古山遷居晉江青陽,是青陽莊氏肇基始祖。莊氏裔族居於青陽,一脈相承,繼往開來,人才薈萃,俊傑輩出。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在蔡氏家廟和莊氏家廟之間有個戲臺,亭臺樓閣,前有大埕,埕前有個狀元牌坊,高大氣派,昭示著這裡人傑地靈,英賢輩出,面前這條巷道就叫狀元街。露天戲臺平時會表演些節目,戲曲歌舞都有,成為週末居民休閒娛樂場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高甲戲、南音的傳播場所。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石鼓廟是古時青陽八景之一,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供奉著諸多神祇,主神為順正王黃志(舊志記載為王志,閩南人王黃不會分,也只能已現在的為準了)。黃志德才兼備,在民族危難、民生多艱的時期,有過護國庇民的貢獻,因而800多年來一直為當地人民所崇敬,並被供奉為神。石鼓廟還供奉著福佑帝君,他原是南安九日山神運殿的樂山神,因其神力可以抗災除險,被人們奉為“海神”,所以五店市也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石鼓廟還建有鄉賢祠,“人神共敦乎教化”,引人為善。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在這一片紅磚大厝中,也有些西式建築點綴其中,中西合璧,相映成輝。晉江是著名的僑鄉,下南洋形成了華僑文化,僑批、僑匯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涴然別墅建於1957年,主人是港胞蘇孫江、柯美英夫婦。別墅院內碧草青青,花木扶疏,綠意盎然。別墅主體是兩層高的洋樓,石柱圍欄,紅磚花牆,洋樓陽臺突出,大量運用古典柱式,屋頂水泥勾瓦(當時水泥還是奢侈品),上有書法家虞愚題額“梅山毓秀”。蘇氏夫婦長期在香港經營僑批服務,幫助僑民向內地匯款,也利用匯款進行外匯買賣和貨物進出口。長期往返於晉江、香港兩地。涴然別墅還曾於1959年作為晉江僑中校舍。無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改革開放之後,蘇氏夫婦及其子蘇千墅先生都始終保持愛國愛鄉本色,大力捐資興辦家鄉教育等公益事業。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漫步五店市的街頭巷尾,感受這撲面而來的紅磚大厝散發的古樸氣息,體味著歷史長河的變化萬千,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澱下來的古風古韻歷久彌新,風采依舊。小小的一方土地,孕育出燦爛文化,恩榮鄉里,澤被後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五店市身居鬧市,承載著傳統與現代,已被打造成“閩南文化新街口,晉江城市會客廳”。喝一杯清茶,品一段歷史,這裡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像一位溫文爾雅的少女,靜靜的等待欣賞她的人,你來或不來,她都在。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五店市,繁華依舊在,而無車馬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