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兒子高中成績不錯,未來應該選擇較多,他卻衷情萬金油的金融專業,大家怎麼看?


1、金融入門易、深入難、做精做透勢比登天。

不像物理、數學這些大一就可以掛掉半個班的專業,金融常識初步理解起來是非常容易的。

中國有1.5億股民,理論上其中每個人都已經在進行著金融實踐,但賺少賠多,真正能夠長期跑贏指數的基金經理仍然是高度稀缺的。

與很多基礎學科不同,金融學是以數學為基礎、經濟學為骨架、會計、法律為磚瓦的一個綜合性專業,這也是它難之所在。特別是近些年來,它還被其他學科滲透的很厲害。微觀領域的行為金融(心理學與金融學的交叉)是大熱門的方向;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投資領域的應用也產生了為人矚目的成果。

學習金融,你對它的入門之“簡”大可放心,但必須對其深入之“難”嚴加戒備。

2、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金融也不例外。

大部分人也談不上有多麼高的學術理想,選專業的時候其實是在選一份未來職業。所以報志願這一關是在搏人生最大的一個β。

中國金融行業是隨著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快速擴張而發展的。到目前的階段,金融資產規模和金融行業利潤相對整個經濟體而言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統計顯示,2000年-2016年,中國非金融資產增長了10.3倍;金融資產增長了13.8倍。金融資產增速顯著高於非金融資產,導致金融行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快速上升。2019年一季度41家上市銀行利潤4722億,佔到全部上市公司四成。“脫實向虛”、“金融成本侵蝕實體利潤”等方面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再加上最近強監管的趨勢,實際上金融行業受到的發展約束越來越大了。

我倒不是覺得金融行業會短期內下滑的多麼厲害,但無論是從基數效應的角度,還是從產業結構調整、實體經濟發展之所需,一段時間裡這個行業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對人才要求的提高、競爭的白熱化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當然,這個週期從一個波峰再到下一個波峰要多久,五年、十年還是更長,沒有人能知道。金融行業也不是鐵板一塊,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細分領域也各有各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問題在於,你要不要賭一把?

3、金融業已經聚集太多的人才。也有很大部分金融專業的畢業生無法找到心儀的工作,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區的頂級金融機構總部崗位已經一再縮減招聘人數、提高標準要求。有很多做數據挖掘、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的頂級博士生都會經常為了高薪去應聘。

這行業最不缺的就是高學歷人才。

4、金融學專業真的在學“金融”嗎?

我看過一些高校本科生的專業課,開句玩笑說,大概是按照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審慎規制局的用人需求定向培養的。

中國大部分金融學專業教育偏重宏觀系統,而非微觀實用。過於關注貨幣銀行而非公司財務、資產定價。出來如果不是直接進貨幣當局、監管機構或者做學術研究,其實不那麼接地氣。然而那畢竟是少數,因此很多學生會反饋說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不如CFA教材裡講的實用。

這其實也不完全是高校的責任,跟整個金融體系的發展和多年來大政府、大監管的思路是有關聯的。

當然,這一點最近幾年是有所改觀的。很多一流大學不斷加強對數理基礎、財務會計和微觀經濟金融基礎的培養,引入了大量的海外留學人才“洋為中用”,還是為學科發展和行業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

所以,你到底想學什麼?

5、作為一個本科專業而言,金融專業的就業壁壘不強。

從實際工作用到的專業能力來看,金融行業有幾個典型的“工種”:

一是銷售。做投資銀行、做各種貸款、賣各種金融產品,說到底是把東西賣出去,它所需要的人脈、社會資源和溝通等軟技巧(soft skills)遠大於專業本身的門檻(雖然專業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但那是競爭激烈的表現,並且不是不可逾越的)。本質上,比的是人的基本素質。

二是資產定價。包括投資、研究、ECM之類的工作,這裡面涉及最多的專業能力是兩方面,一是專業基礎,二是分析框架。一個純粹金融背景的人在研究大部分非金融行業基本面的時候,比具有這個行業專業背景的人有一定初始劣勢,當然至於後面誰會更好,要看個人能力了;分析框架方面,如果訓練了紮實的經濟學體系基礎,學金融的人在起步階段會有一些優勢。但還是那句話,你覺得是學了十年化工的博士學習一點財務報表分析建模容易,還是你在理解CAPM的基礎上研究清楚各種烷、烴、烯容易?

三是中後臺。比如系統、清算、風控、合規、法律、財務等。光看看崗位的名字和介紹有時候都能感覺得到,一個懂一點金融的IT專業人士,會比懂一點編程的金融專業人士在很多時候有不少實踐上的優勢。

其實,這不是說學金融沒有用,恰恰相反,從偉大的博弈到漸行漸近的金融週期,經濟、金融學理論已經並且仍將持續的改變這個世界。頂級金融學人才(比如某些拿到終身教職以後出來兼職搞對沖基金的名校大咖)仍然依靠這門專業獲得了很高的就業門檻,只是因為這個學科真的很難,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學藝不精,沒有達到那個境界罷了。還是那句話,金融學入門容易,想到塔尖,一個字,難!

如果讀到這裡,你還是想報考金融專業,我也提幾條不成熟建議:

1.你要真正熱愛這個行業。我一直覺得作為本科專業,需要寬口徑、厚基礎,理想和情懷還是很重要的。如果抱著功利的角度,同樣是應用學科,這個專業未來幾年並不會比學會計、學工程更好找工作。

但是,從事金融這個服務行業,無論是在學界、監管亦或是行業,都會比大部分其他領域的人更為及時和清晰的感受到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想想央行麻辣粉的多與少直接影響到平民百姓生活;商行、投行業務覆蓋社會範圍之廣闊;券商研報內容之博大;資產管理伴隨每個人生命始終……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2.本科四年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學數學和編程。甚至本科讀個數學、統計學雙學位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3.注重思想和框架而不是背誦知識本身。以我之淺見,本科階段金融學專業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維模式和邏輯框架。金融學理論之龐雜多樣令人髮指,很多問題背後有不同的理論支撐(比如各類資產定價模型),由於從根本上是基於不同的假設,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的。因而比“它是什麼”更重要的其實是“它適合哪”、“它因什麼基礎而存在”。

4.做好經常受挫、終身學習的準備。金融學,說到底研究的是一堆概率事件,我們既不知道一個政策下去市場會有50點還是100點的反饋,也不知道小米到底是值五千億還是兩千億。所有的一切都由市場來最終檢驗。因此,學這東西就要時刻做好被打臉的準備,而且很可能昨天還洋洋得意,轉過天來就一敗塗地。另外,不僅是基礎理論層出不窮,就連政策、技術這些變量也讓人應接不暇,因此,做這行基本上不是學到白頭,就是被迫轉行了。

最後,祝你好運!


廟算的價投之道


兒子高中成績不錯,未來應該選擇較多,他卻衷情萬金油的金融專業,大家怎麼看?

我的看法是:儘量不要去學習這樣的專業,除非你家中有相關資源和人脈的支撐。

金融專業是經濟學下的一級學科,是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投資學、金融數學、信用管理、經濟與金融七個專業的總和。

至於金融專業會學習那些東西,我們就以對外經貿大學的金融學為例進行說明:

我們能夠看到金融專業的就業面還是十分寬泛的。也就是你說的“萬金油”的專業。為什麼我不建議孩子學習這個專業,主要有以下理由:

一、金融和經濟類專業是最看身份的。金融和經濟類專業雖然看著都是高大上,就業環境好,都是白領,甚至金領。但是這類專業是最看身份的專業。也就是說是看學校的。如果你是“兩財一貿”,或者是西南財經、華中財經政法等財經名校或者北大、復旦、人大等名校出來的學生,天然就會比其他二本、三本的學生有競爭優勢。如果家裡有資源,就如九江的女行長,職業學校畢業的也能當行長、縣長,沒有這樣的資源,還是老老實實學習理工科為正經。

二、財經、金融類專業開始遇冷走下坡路了。財經類專業就業會越來越不樂觀。從今年全國各省財經類院校招生遇冷能夠看出,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財經類相關專業開始回調。加之隨著智能化、網絡化的推進,各大銀行和證劵機構減人已經是一個大趨勢。你可以想象4年,乃至7年後,到你孩子就業的時候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三、學科要求高。金融類專業是對數學要求非常高的專業。從你的描述中看不出孩子的數學情況,如果你孩子的數學成績低於120分,強烈不建議學習金融專業。否則只能是學習吃力和掛科。

我是甘肅高考志願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甘肅高考志願幫


兒子高中成績不錯,未來應該選擇較多,他卻衷情萬金油的金融專業,大家怎麼看?

樓上已經就金融專業回答得非常專業了。學金融專業如果想以傳統的就業模式進入銀行證券之類的,確實已經沒什麼必要了。金融方面如果純以上班的方式進入的話建議不如選擇另外的專業,如果有創業的慾望,倒可以試一試。現在處於風口浪尖的成功者無一不通曉金融,有金融的頭腦創業成功起來相比其他來說要相對容易一些。

你其實可以跟你兒子抽個時間開誠佈公的談一下,聽聽你兒子想選金融專業的原因,然後你要跟他分析現在金融就業的情況,最後再聽聽他怎麼想的。如果不選金融專業,你還要準備幾個專業供他選擇,最好是做足準備,要不然,光要他不選金融,但是又不知道要選什麼,那倒不如隨你兒子所願來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