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在貴陽,藏有許多有意思的街道路名,光是聽名字,就知道這些街路充滿歷史感。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位於護國路上的王伯群故居。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護國路

護國路位於大南門轄區中部,南起大南門口,北接中山東路,東西兩側與文昌南路和富水南路平行。

護國路,民國29年(1940年)改修成馬路。沿路公館較多且多為舊式建築,一般平民房屋則為木柱瓦房。民國31年(1942年)前,該路分段稱呼,由南往北有順城街、南書院、會文路、雙槐樹等地名。

民國31年(1942年)貴州省主席吳鼎昌等,為紀念民國5年(1916年)1月貴州、雲南兩省宣佈獨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之役”,遂將該路改名為護國路。

有意思的是,在護國路西側,有一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貴陽曆史上第一棟仿西式建築,它就是王伯群故居。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王伯群故居老照片

過完萬東橋,除了左側的凱賓斯基和亨特兩座大樓格外顯眼外,在這兩棟大樓的斜對面,一座位於下護國路口的仿西式建築也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它就是王伯群故居。這座建築修建於1917年,為磚木結構,佔地1600平方米,至今已有102年曆史。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從萬東橋方向往前看去,高樓林立,都市感十足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右側方向,在鬱鬱蔥蔥的大樹背後,一個西式的建築若隱若現

從萬東橋繼續沿右側道路往蟠桃宮方向走,不久便抵達王伯群故居,外面靠馬路的外牆上爬滿綠色植物,沿著斜坡上去,一塊上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王伯群故居”的石碑矗立在那。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外牆掛滿綠色植物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現已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再往前走,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便出現在你眼前。從外觀上看,建築長方形的上下兩層主樓,和樓頂的圓柱形碉樓組成。在平頂屋面的一角,還建有歇山頂樓閣,典型的中西合璧。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如今,這裡早已沒有人居住,建築外牆上已經長有雜草。但走進裡面,還可從一磚一木中感受到這座建築曾經的輝煌和魅力。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王伯群是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了護國運動,為護國運動骨幹分子。曾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兼交通大學校長。民國17年(1928年)創建私立“大夏大學”時任董事長兼校長,抗日戰爭爆發,大夏大學輾轉遷到貴陽,王伯群回到貴州,領導大夏流亡辦學。1944年病逝於重慶。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可見,貴陽護國路的由來,除了為紀念1916年貴州、雲南兩省宣佈獨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之役”外,也多少和王伯群這位貴州歷史上的護國運動骨幹分子有些關聯。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100多年,貴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護國路這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而位於下護國路口的王伯群故居,也依舊保存完好,成為貴陽發展變遷的重要見證者。

貴陽鬧市中,藏有座100多年的老建築,主人生前地位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