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懂事惹人心疼,這樣窮養真的對嗎?

生活中我們遇到懂事乖巧的小孩子常會用"小大孩兒"來形容他,這個詞原本的含義是讚揚欣賞的, 但是在有的家庭中培養出的"小大孩兒",卻讓人非常心疼,這個詞甚至開始具有一種諷刺意味,讓人心裡很不舒服。

前段時間,我同事的電動車突然壞了,但是她下班後還要去接孩子放學、回家,於是我便答應說開車送她和7歲的女兒回家。下午下班之後,我和她一起去了她女兒的學校,把車停在附近停車場之後就去門口站著等孩子放學。過了一會兒,她的女兒出來了,孩子像是剛剛下了體育課,滿頭大汗,看起來很餓很疲憊。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小學門口附近有很多小吃攤,我們站的地方旁邊就是一個賣炸串的小攤子,很多孩子都擠在攤子前爭著買炸串,炸串的味道也確實非常的誘人。

我看到同事的女兒一直往炸串攤的方向看,就問孩子想不想吃炸串,我去給孩子買。孩子一聽立刻非常開心,但是這種開心只持續了一瞬間,笑容就立刻消失了。

孩子立刻神情緊張地轉頭看媽媽的臉色,我同事也立刻說:"怎麼能讓你掏錢呢!你開車送我們回家當然應該我請你們吃!"

孩子一聽媽媽要花錢,連忙說:"媽媽,我現在還不餓,我們還是回家吃飯吧!那個炸串攤又貴又不好吃!"最後同事礙於面子還是堅持去買了很多炸串。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她的女兒拿到炸串之後滿臉都是滿足的表情,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之後還說:"我還是第一次吃這家炸串攤呢,味道真不錯!"。

但是我吃炸串的時候心裡卻很不是滋味,因為我很心疼她的女兒,她為了做個懂事的孩子而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

原本我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但是第二天到了單位卻聽到那位同事在和大家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她的觀點是孩子一定要"窮養",千萬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

只有這樣孩子才知道理解父母的辛苦,將來更加踏實努力地掙錢;這樣做還可以避免孩子對物質產生太多欲望,防止攀比心理,如果總是滿足孩子的慾望反而會讓她不懂得珍惜。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我突然想起來昨天接她女兒放學的場景,說實話校門口的小吃攤對每個孩子都是巨大的誘惑,但她的女兒卻是第一次吃校門口的炸串。

可見她應該很少滿足女兒在這方面的慾望,也難怪她女兒根本就不敢提這件事,只想著為媽媽省錢。

其實我這位同事的家庭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不是富豪,但至少有車有房,也沒有還貸的壓力,但是平時花銷卻非常節儉,原本我以為她只是對自己節儉而已,沒想到她為女兒花錢也那麼嚴苛。

雖然說,她培養女兒金錢觀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似乎用錯了方法,最後可能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為什麼這樣說呢?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第一, 孩子的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會滋生自卑情緒

有一位網友曾經發帖描述自己的童年經歷,他家庭條件不錯,但是父親卻從來不讓他買玩具,連零食都沒吃過幾次,如果他提出需要買貴的東西,父親的第一反應就是給他找個二手的。

就連過年的新衣服也是從頭到腳不超300元。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他已經不僅是"節儉",而到了"摳門、小氣"的地步,這成為了一種他再也擺脫不掉的性格缺陷,成年後他的收入不低,卻總是不捨得花錢,談了好幾個女朋友都因為忍受不了他的摳門而分手了。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第二,"窮養"的孩子性格可能會更加吝嗇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對於物質慾望得不到滿足的孩子來說,本身她就處於一種資源匱乏的條件下,對物質嚴重缺乏安全感,因此她一定不願意、不捨得和別人一起分享,喜歡佔小便宜,不願意吃一點虧。

這樣的性格很難發展出廣泛的交際圈,畢竟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互助互利的,但這樣的人卻只願意佔別人的便宜,而不願意為別人付出。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第三, 缺錢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缺志氣、缺格局

一個人有了錢,做事就會有底氣,沒錢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覺得沒有底氣,而人沒有底氣,做事情就會變得束手束腳,不敢有太多的慾望,往往也沒有膽量去接觸項鍊手錶等奢侈品和理財投資等等需要大筆支出並承擔一定風險的東西。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膽量不大,眼光不夠長遠,視野不夠寬廣,一句話總結就是"格局太低"。

“媽媽,我不餓”,7歲女孩替媽媽省錢,懂事的真相媽媽卻沒看透

所以中國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金錢觀的這個問題上,真的應該正確理解"窮養"的含義和程度,因為成功的理財教育不是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如何省錢,而是讓孩子對金錢有把握管理能力,能夠良好的處理金錢和慾望的關係。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在評論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