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贛州70年·解放的故事」會昌:兵分三路擒守敵

【凝望歷史】

1949年8月22日,解放會昌城的戰鬥勝利結束,宣告會昌縣解放。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8軍第144師432團解放于都縣後,乘勝迅速向會昌縣挺進。1949年8月21日下午,團長劉桐山率領1營解放了縣城以西30公里的洛口圩。當地的地主惡霸早已望風而逃。會昌縣的洛口、莊埠、白鵝等地,蘇區時是擴紅模範區,三分之二的家庭都有青壯年參加紅軍。聽說當年的紅軍打回來了,人們驚喜萬分。部隊還沒住下,周圍的農民,有的端茶送水,有的擔柴挑米,前來慰問。人們聽到要打會昌城,紛紛要求參加運輸隊、擔架隊,有的主動要求擔任嚮導。有兩個船工,找到團部,向團首長反映所看到的會昌縣城的情況。

當晚,432團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認真分析敵情,部署解放會昌城的戰鬥。根據偵察和群眾提供的敵情,認為縣城只有國民黨會昌縣自衛團和警察,沒有什麼戰鬥力,攻打縣城不會發生激烈戰鬥。但會昌城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只要控制城北和城南高地,並堵住東面通道,敵人就成甕中之鱉。會議決定,由1營擔任解放會昌城的戰鬥任務,1連、3連擔任主攻,2連為預備隊。為了全殲城內守敵,決定兵分三路:一路渡過貢水,直插縣城,把守南門外高地冠頂腦,一路佔領城北高峰嵐山嶺,一路渡綿江,堵住水東通道。

22日早晨,部隊沿貢水北岸急速行進。上路不到一個小時,l連因早餐誤食桐油而引起中毒嘔吐。劉桐山命令2連接替1連的戰鬥任務。下午2時,3連到達距縣城2.5公里處的勤建(棚下)。2連副連長楊青山帶2個排渡過貢水,從貢水南岸直插縣城。3連和2連的1個排分兩路,一路登上嵐山嶺高峰,一路從城東的黃坊渡過綿江。下午3時,登上嵐山嶺的3連,向城北門外發射了幾發炮彈,接著,城北、城南、城東響起了嘹亮的衝鋒號和槍聲。城內的國民黨會昌縣自衛團和警察,聽到槍炮聲,驚恐萬狀、亂作一團。縣長汪世魁看到大軍壓境,抵擋不住,慌忙化裝,帶著一支國民黨警察和部分自衛團官兵,急忙衝出南門。出南門後,發現城外冠頂腦有解放軍把守,便拐向湘江南岸,經林崗壩潛逃。2連副連長楊青山看到有敵人逃跑,立即帶領幾名戰士鳴槍追擊,因地形不熟而未追上。汪世魁僥倖逃脫。警察局長鄒垂訓看到解放軍兵臨城下,在慌亂中又沒找到縣長汪世魁,便帶著百餘名警察,經步雲橋向小壩方向逃竄,結果全部乖乖地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下午4時,解放會昌城的戰鬥勝利結束。

【喜看今朝】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放眼如今的會昌大地,城中碧水同社區交融,鄉間綠樹與院落輝映,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日新月異的會昌縣展現出清新美麗的姿態。尤其近幾年來,會昌堅持深耕資源優勢,實施創新引領開放發展戰略,繪就了一幅縣域經濟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美麗畫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新中國成立初期,會昌縣農村經濟一片蕭條,工業生產幾乎是空白。依託礦產資源稟賦,會昌緊盯市場前沿科技,高起點超前規劃,助推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氟鹽化工首位產業不斷向精細化、高端化延伸,全省唯一的省級氟鹽化工產業基地——九二基地,由原來的礦產品粗加工,走上了全產業鏈創新發展之路,首位產業優勢凸顯。

會昌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對標對錶全面補齊各項短板。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62485人降至2018年底的3274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4.02%降至2018年底的0.73%,8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達到了脫貧摘帽的標準要求,順利通過省2018年貧困縣退出評估專項檢查。

同時,會昌縱深推進主攻工業、精準脫貧、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六大攻堅戰,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縣經濟社會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83億元,增長8.5%;財政總收入14.25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3億元,增長5.7%;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6億元,增長9.4%;財政總收入7.54億元,增長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5億元,增長8.4%;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李嵐 實習生周懿龍 特約記者朱海鵬 記者蕭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