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1984年,隨著北汽與美國汽車公司、上汽與德國大眾的依次合資,中國汽車行業正式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合資時代。如果把合資當作一種聯姻,那這幾十年有分有合,有聚有散,展現出來的是中國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圖景。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行業起點低,合資正當時

在如今一眾的商用車企業中,如果你身上沒有點合資血統,好像在售賣車輛的時候都會心虛不少。尤其在重卡行業,合資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慶鈴、上汽紅巖依維柯、廣汽日野、中國重汽等一系列主流重卡企業,好像都要跟上這一股潮流。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對於汽車工業起步較晚的國家,要想以最快的速度達到世界的汽車工業水平,都會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引進國外卡車先進技術;第二步與國外先進企業進行合資生產;第三步,進行自主產品的研發及製造。當年的日系車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一點點發展起自己的汽車工業,而且在市場上也贏得了自己的口碑,中國也不例外。

合資風潮盛行,日系車奪得頭籌

1985年,慶鈴與五十鈴合資,開始了國內第一家合資企業的商用車製造。1993年江鈴與五十鈴合資,引進五十鈴的車型及技術。五十鈴憑藉穩定、可靠、經濟性高的產品特點使得日系車的口碑風靡了市場。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那時候不管是現在的重卡大省山東、河北、河南還是偏遠地區的寧夏、新疆、青海、西藏,都能看見日系車的身影,很多就是合資企業的製造產品。日系車的成功試水為商用車的合資提供了範本,與單純的引入技術相比,合資具有著更有利的結果導向。

歐系車入駐各大企業,重卡合資大勢所向

隨著日系車的成功合資案例,越來越大的商用車製造廠開始開啟了合資之路。合資好像成為企業開掛的絕好機會,更是佔領市場的有效途徑。

21世紀伊始,隨著中國進入眾重卡時代,中國商用車企業也從日系車轉投歐美車系,一波合資大潮在沸沸揚揚地上演。2007年上汽、依維柯、重慶機電組成上汽依維柯紅巖,依維柯先進的科索發動機及駕駛室設計,讓上汽依維柯紅巖在市場上不斷勇創佳績,傑獅、金剛等產品更是助力上汽紅巖摘得“工程之王”的名號。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廣汽也不甘示弱,2007年與日本日野建立起廣汽日野,廣汽日野700系列重卡一經推出,就憑藉高可靠性、高經濟性、超長使用壽命等產品特點再一次驗證了日系車的實力。尤其隨著國家對大噸小標的治理和超載的嚴格管控,日系車更有王者歸來的陣仗。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隨著合資企業的發展,合資方式也悄然變化。國內企業不再滿足只是簡單合資帶來的市場收益,對合資帶來的技術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視。2009年中國重汽與德國曼進行合資時,為中國重汽帶來了曼技術發動機、駕駛室、整體生產工藝。以進口車替代的汕德卡更是在市場上打出了口碑,憑藉著高可靠性和超長運營里程牢牢坐穩了國產高端品牌的第一把交椅。

關係分分合合,合資百態叢生

並不是所有的合資都順風順水,東風與沃爾沃的合資之路用“漫長”兩字形容再合適不過。一開始與日產合資,並沒有帶來商用車方面過多幫助,東風果斷再尋他法。經過長達9年的談判,2013年東風與沃爾沃正式合資。東風憑藉沃爾沃的發動機及變速箱技術,讓新一代天龍車型更具市場競爭力,不斷搶佔市場,更是實現了多年銷量第一的驕人成績。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江鈴在合資上也是進行過多次嘗試,從一開始與五十鈴的合資到後來轉投福特懷抱生產重卡,不斷根據市場情況調整自身戰略定位。江鈴與五十鈴的不歡而散或許也促成了另外一段故事。2011年慶鈴與五十鈴開始進軍重卡領域,經過6年的努力,終於打造出巨咖系列車型,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而四川南駿與韓國現代重卡的合資之路卻並不順暢,從一開始不溫不火的市場反應到之後的中方股東撤資,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目前的處境也略微尷尬。這一系列的合資案例,不禁重新讓我們開始思考合資到底好不好?

除合資情況多樣,合資方式也發生著轉變。與傳統合資方式所不同,北汽福田採用以歐曼業務相關實物資產出資、戴姆勒以現金方式出資的方式。同時,北汽福田幫助戴姆勒打入中國市場,而戴姆勒將支持歐曼的海外市場拓展。中方企業越來越關注對於自身企業的幫助和扶持,而不僅僅停留在技術、生產層面的引進。

合資企業縱橫行業,自主品牌亮點十足

雖然合資模式是大勢所向,但是不乏自主品牌的生命力。上世紀90年代,解放在與奔馳談判的破滅好像使解放更能耐得住性子,開始自主研發之路。數十年的自主之路成就瞭解放的金字招牌,一汽解放旗下J6、J7,青島解放旗下的悍V、JH6等一系列產品更是風靡市場。同時解放也在近幾年迅速搶佔市場,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陝汽也是自主製造的佼佼者,除了引進德國曼的駕駛室用在F2000上以外,其他的重卡產品也全部都是自主製造的結果,陝汽德龍X3000、M3000等一系列的市場爆款更是讓市場看到自主企業的實力。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自主製造不錯的市場反應,好像在揭示這樣一個真相:自主品牌好像更懂中國市場,適合用戶的才是最好。之後大運、徐工、三一等一批自主企業拔地而起,都加入自主品牌陣營。而與三菱合資未果的華菱也開始走起了自主研發之路,為了實現技術不受制於人,更是一下子投入10多億研究自有的漢馬動力。這便是自力更生、奮鬥不息自主精神的實在體現。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可不是所有的自主品牌都能得到中國市場的認可,聯合卡車的自主之路就走得異常艱難。該自主還是該合資,這個行業爭論了幾十年的問題,再一次困擾著我們。

合資、自主只是手段,用戶需求方為大義

面對合資企業當道的行業現狀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市場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範本。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才是好貓”,不懂中國市場的企業不管是合資還是自主,終將走向消亡。

卡車e族認為,合資、自主只是手段,用戶需求方為大義。產品是為了用戶服務的,用戶不該為企業的合資、自主之爭強行買單。對於企業,他們是選擇通過合資獲得先進技術再進行消化還是通過自主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那是他們的抉擇和對市場的預判反應。但是最終的落腳點終將是用戶,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用戶。

重汽、紅巖、慶鈴、東風“聯姻”正當道,一汽解放為何笑而不語

當然,卡車e族也希望未來各大合資企業,可以通過合資模式的深入,最大程度地利用國外品牌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的優勢,真正發展壯大自我優勢,打造自己的設計、生產、製造、管理能力,然後做出真正自主的商用車品牌,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崛起貢獻出該有的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