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老沈聊戲:葉盛蘭串演八賢王

老沈聊戲:葉盛蘭串演八賢王

馬連良對葉盛蘭十分倚重,眾人皆知。馬龍的《我的祖父馬連良》中曾提到這樣一件事,一次扶風社在上海演出馬連良主演的《清官冊 審潘洪》。前臺經理為了刺激上座率,提出讓葉盛蘭來演裡子老生應工的八賢王,上海人管這叫“噱頭”。葉盛蘭當時正紅,有點年輕氣盛,不願意接這個活兒,就提出了兩個條件:第一,與馬連良並掛雙頭牌;第二,由旅館到劇場後臺,要求有汽車接送,藉此回絕前臺經理。老闆跟馬連良一說這個要求,馬連良說:“全照盛蘭的意思辦。”掛雙頭牌不說,還把劇場為自己安排的汽車讓給葉盛蘭乘坐,結果那天的演出賣了站票。當葉盛蘭扮演的八賢王唱道:“內侍帶馬不中用,本御帶過了馬能行。”兩句二黃散板時,聲音高亢激昂,獲得了滿堂的彩聲。馬連良接著唱:“自盤古哪有這君與臣帶馬”一句,更是一波三折,叫好聲、掌聲不絕於耳。觀眾過了癮,老闆掙了錢,連忙到後臺恭維馬連良說:“還是您高明!”馬連良只回答說:“都是為了戲,只要觀眾滿意就成了。”有人曾向馬老闆進言,認為葉盛蘭要求太多,幹嘛非用他呀?我可以給您找一個沒任何要求的小生。馬對來人說:“他可以沒要求,可我有要求!”顯然,馬連良對八賢王這個角色的要求,葉盛蘭最能領會和體現。

說到八賢王這個角色,那還要從《清官冊 審潘洪》這出戏說起。這是《楊家將》中一段故事。宋朝時,潘洪之子設擂臺,楊八郎延嗣打擂臺潘子被打死,潘洪懷恨在心。楊家將在金沙灘兵敗後,延嗣回朝搬兵,潘洪藉機把延嗣綁在芭蕉樹下亂箭射死。楊六郎延昭回朝後狀告潘洪賣國和陷害楊家將共十大罪狀,潘美被拿至京受審。主審劉御史因受潘洪之女潘妃之賄,被八賢王用金鐧打死,又調霞谷縣令寇準進京審理此案。潘妃又向寇行賄,寇準知案件複雜牽扯甚多,便把潘妃行賄之事告知八賢王。八賢王做寇的後盾,並在潘傲慢狡賴不招供時,二人定計,假設陰曹,夜審潘洪,潘才吐露實情,據實定罪。

這是一出馬派名劇,馬連良在審潘洪一折中的大段唸白,急緩有致,膾炙人口。當年馬連良和譚富英、裘盛戎合作,貼演全部《楊家將》,譚富英唱前邊的“碰碑”,馬連良唱後邊的“審潘洪” 配上裘盛戎飾演的潘洪,真是珠聯璧合,一時無兩。

《清官冊》中的主角是寇準和潘洪,八賢王雖然是配角,但從劇情看,他卻是潘洪的真正對頭人。八賢王的胞妹是柴郡主,柴郡主的丈夫是楊六郎,因此八賢王和楊家是親戚。潘楊兩家這場官司,背後都有極硬的背景,一方是皇帝的愛姬潘妃,另一方是皇帝的御弟八賢王。因此,此案審理和判決憑藉的不是真相,而是各自後臺的較量。寇準從一個小縣令調進京審理御前大案,受寵若驚,但註定是個傀儡,而八賢王才是要潘洪一命的主謀。有了八賢王鐧劈劉御史的前車之鑑,寇準嚇破了膽,只好問計八賢王。八賢王對寇準也心裡沒底,只能軟硬兼施,先是用劉御史之死進行恐嚇,然後又用皇家禮儀加以懷柔,他讓太監把御馬牽上來請寇準乘騎,寇準自然不敢在千歲面前放肆,請太監把馬拉下去,八賢王自己親自牽馬請寇準乘騎,寇準驚嚇不已,真是皇恩浩蕩,肝腦塗炭也不能回報。一個牽馬,一個推讓,一個施壓,一個驚嚇,兩人一來一往,這戲就唱足了,這一折戲演好了,不比後邊的審潘洪遜色,甚至內心更加有戲。

八賢王一角是“兩門抱”,即老生和小生都可扮演。當年馬連良演《清官冊》時,八賢王一角一直由裡子老生擔任。兩個老生同臺,如果沒有極好的交流,戲就瘟了,甚至出不來戲。葉盛蘭就不同了,用小生演別開生面,容易出彩,馬、葉都把戲做到極致,觀眾焉能不歡迎。這就是馬連良不惜答應葉盛蘭的“苛刻”條件,而合演此戲的原因。

老沈聊戲:葉盛蘭串演八賢王

馬連良唱戲講究全臺“一顆菜”,配角演員必須整齊,當年扶風社的馬連良、張君秋、葉盛蘭、劉連榮(後來是袁世海)和馬富祿,人稱“五虎上將”。馬連良對葉盛蘭尤為倚重,因為葉在馬連良常演的劇目中所擔任的角色非常關鍵和重要。馬連良曾把《淮河營》、《監酒令》、《盜宗卷》三出摺子戲連綴為一出完整劇目,起名《十老安劉》。馬連良本人主演前部的蒯徹和後部的張蒼。而中間的《監酒令》十分關鍵,如果這一折演的平淡那整齣戲就塌下去了,因此《監酒令》朱虛侯劉章一角非葉盛蘭莫屬。這一折本是唱功戲,但如果原封不動地“插”進去,站在那裡唱一段二黃就顯得“瘟”了,不能把全劇的氣氛烘托出來。於是,葉向馬連良提出了改進的想法:一是前邊“巡宮”的唱改為唱底調的嗩吶二黃,二是後邊在酒席宴前增加一段單手舞劍。馬連良聽後立刻點頭同意,並且叫人馬上購置大肚子燈籠,燈籠上還貼上“朱虛侯府”的金色大字,以代替傳統寫意性的小圓筒布燈籠。伴隨劉章巡宮的校尉也從兩人增加為四人。

老沈聊戲:葉盛蘭串演八賢王

新編的《監酒令》令人耳目一新,劉章在手執宮燈的校尉們引領下出場,葉盛蘭“扯四門”唱了一段新穎的嗩吶二黃,他的嘹亮歌喉竟然壓過了兩隻嗩吶的伴奏音響,把劉章勇武性格和滿腹幽怨充分表達出來。後面呂后大宴諸呂,劉章席前一段單手劍舞,新穎別緻,堪與《群英會》的雙手舞劍相媲美。最後劉章怒殺兩名呂氏宗親,大快人心,戲園子內氣氛熱烈,一直到馬連良扮演的張蒼出場才平靜下來。可見葉盛蘭的《監酒令》為《十老安劉》增色不少。

《全部借東風》是馬連良最珍愛的劇目,他每到一地演出必然拿這出戏打炮,每演必滿,而周瑜一角非葉盛蘭莫屬。因為此戲前半部“群英會”周瑜的戲份吃重,如果不是葉盛蘭扮演,戲就塌下來。解放初期,葉盛蘭加入國家劇團,馬連良找不到合適小生,他的拿手好戲《全部借東風》只好停演,這也足見馬連良對葉盛蘭之倚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