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嶺北位於天關山之西,與縣城只有一山之隔,境內環境優美,四周群峰懷抱,溪澗眾多。嶺北溪呈“C”型穿過上洋、板場、村尾等村落,民居沿溪而建,兩邊多緩坡翠竹,境內大部分古道保存完好。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嶺北鄉已經登記建檔的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000多株,是泰順古樹名木生長和保存數量及種類最多的鄉鎮之一。村口的廊橋邊就有一片古樹林,樹幹高聳挺拔。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千年古道、道均洋古道、坑底古道、上洋古道、千年古木;同樂橋、泰福橋、道均洋橋;關漈後古村、北峰古村、上洋古村、潘厝,古樹、古道、清泉、密林,白雲纏繞,群峰映襯,猶勝世外桃源。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千年古道

即嶺北古道,又稱天關山古道,自古以來直至嶺北公路修造之前為縣城和嶺北兩地的唯一捷徑。古道始於白溪交溪鋪,終於嶺北村口,全長8公里,大部分路面寬近2米,石塊砌成。自白溪交溪鋪至山腳沿山澗溯源北上至嶺頭庵,為古道的南段;從嶺頭庵西折,沿山澗順流至嶺北村尾,為古道的西段。西段古道是整個嶺北古道的精華所在,幾百株古木名樹伸手可觸,道旁流水潺潺。該古道是泰順保存最完整的古道之一。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同樂橋

位於嶺北村尾,2005年由董直機主繩按照傳統工序新建,橋總長34.4米,寬23米,廊屋設三層。古樸的木質結構,契合處遍尋不著一顆鋼釘,橋頂是彩繪的八仙過海圖和水墨山水畫,整座橋如一件古典藝術品,遺落在青山綠水間。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泰福橋

位於同樂橋上游5公里外上洋村口,由董直機師傅主繩,建於上世紀40年代,為石拱木平廊橋,是嶺北方向前往福建壽寧的要津。泰福橋是因橋為泰順通往福建的交通橋樑而故名,據說當年建造泰福橋,原本計劃建三層廊屋,以增加橋屋的高度,更能遮擋開闊的水口,但由於經費不支,最終只好建一層橋屋,繩墨出於泰福橋要起到改造風水的作用,將屋簷改為三層,使廊屋增加些許高度,以利於遮擋水口。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道均洋橋

又名水尾橋,位於嶺北道均洋,系石拱木廊橋。始建不詳,民國8年(1919)重建,拱失高4米,橋屋長25.7米,寬4.6米,高6.2米,跨徑9.8米,12間,重簷。道均洋是一個村名,傳說古時有起義農民首領陶軍陽在此招兵買馬,後當地就以諧音稱道均洋。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古道穿越線路推薦:

始發地為羅陽交溪鋪,途經千年古道、同樂橋、村尾千年苦櫧、關漈後古村、北峰古村、道均洋古村、翁溪村,終點為碑排鐵爐基,全程為原始古道,約20公里。古道基本保持原始風味,山水風光宜人,但強度較大,行走時間約6小時。鐵爐基村有公路通往縣城,約26公里。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穿越泰順嶺北的原始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