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作為母親,愛孩子既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習慣。

但是,如何去愛?如何以適當的方式去愛?

這是每一個母親需要好好學習的。

楊瀾曾公開做過一個演講,主題是《母親最好的教育就是放手》,在這個演講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最好的教育就是放手

在這場演講裡,楊瀾分享到,在孩子15歲的時候,她和孩子做了一個約定:在進孩子的門之前要敲門,不翻孩子的手機、電腦,窺探他們的隱私。

做到了這些,楊瀾沒有和孩子產生隔閡,反而和他們像交心的知己一樣,偶爾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如果遇到孩子不願意說的話,也不強迫。

在演講中,楊瀾還分享了好朋友黃靜潔的故事。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黃靜潔是著名教育學家,在《父母的格局》一書裡,她這樣說:你要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即便你再愛他。

為了做到這一點,黃靜潔把每天和孩子散步的路線規劃交給孩子自己設計,有時候孩子會看著地圖上好像很近的兩個點對他說:“媽媽,這兩個點這麼近,一定走的很快吧。”於是就設計了這條路線。

但有時候地圖上看的很近的兩個點,一走就需要一個半小時,加上黃靜潔的膝蓋有點傷,並不太適合這樣的散步程度。

一般的媽媽也許會直接告訴孩子,或者就是自己設計,而黃靜潔的做法就是陪伴,一個半小時的路也走到底。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己感受到錯誤,學會成長。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楊瀾在分享完這兩個故事後表示:

“一個好的母親,應該展示給孩子一個好的活法。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思想非常重要,母親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個母親應該嘗試與孩子建立一種開誠佈公的,好朋友似的一種交心模式。”

是的,一個母親,只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應該是孩子的人生規劃者;

孩子,也不應該成為母親的附庸。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楊瀾也指出,成功的母親就是:讓孩子成功的離開自己,成就他自己的人生。孩子是他自己,並不是被我們所佔有。

《小歡喜》一點也不歡喜

與楊瀾恰恰相反的,是絕大多數父母的做法,那就是“我是為你好,你一定要聽我的。”

前段時間大熱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的媽媽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的代表。劇中,喬英子成績優秀,乖巧懂事,處處都對媽媽言聽計從。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高三開學的活動儀式上,每個孩子都寫一個願望在氣球上,然後和家長一起放飛氣球。英子的夢想是當個航天員,劉洋是她的精神偶像,所以她的心願是中國國家航天局。宋倩看到後要她改成清華北大,喬英子不肯,宋倩就自己上手改。

平常在家的時候,喬英子的一切時間都是她安排好的,幾點吃飯,幾點做卷子,要考到多少分,為了不生病耽誤學習要喝各種各樣的中藥。

只要喬英子一反抗,她就哭喊:“我這都是為了誰,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喬英子無話可說,只好一次次的默默忍受。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在媽媽的絕對掌控下,喬英子過著窒息一般的生活,到最後終於忍無可忍,她逃了。被找到的時候,看到爸爸媽媽的英子頭也不回的跑了,緊接著宋倩和喬衛東在後面拼命的追。

在英子情緒失控跳上橋欄杆差點落海時,宋倩一邊哭喊一邊還不忘記質問:“我想的都是為你好啊...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啊?”

長久壓抑的英子,終於承受不住這令人窒息的母愛,說出了憋在心裡許久的話:“你從來都是憑著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我並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宋倩是中國式父母的縮影,也代表了中國式父母“為你好”的觀點。

蔣勳曾經說過:“我們有時候不知不覺在限制孩子,甚至以愛之名,因為愛真的太偉大了。但事實上,愛應該建立在一個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即便只是個孩子。

多少父母,看似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剝奪孩子的主權,為他規劃人生,但實是綁架了孩子的自由。

以愛為名的束縛

來自父母自以為是的不恰當的愛,會讓孩子受很多的傷。

1、在高壓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並不是很強

並且頂著父母的一句“我為你好”,孩子心裡就會不自覺地產生愧疚心理,時間久了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2、不夠格局的愛是一種限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束縛太多,父母的人生格局則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格局。

如果父母的格局和眼界不夠寬廣,又將孩子束縛在自己的羽翼下,他能看到的東西,就是父母看到的東西。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缺少主見,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

3、過分的控制最後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心理,這一類的孩子在長期壓抑下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還記得北大才子王猛嗎?因為長期處在家庭的控制和壓抑的環境下,王猛小心敏感,無比內向,不擅長交際,易怒易焦慮。平日裡,一想到和父母有關的事情就會情緒低落,焦躁。最後他被心理醫生確診為創傷性應激障礙。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所以說,過分的控制孩子,不會讓孩子感受到愛意滿滿,只會讓他們感到壓抑、痛苦,甚至渴望遠離父母。

愛是理智的,剋制的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真正明智的父母應該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懂得怎麼和孩子相處,然後正確的引導他們為理想而奮鬥,而不是一味的控制和隨口就來得“我都是為了你好”。

那麼,父母該怎麼做呢?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1、給孩子適當的自由

讓孩子在沒有大問題的情況下,自己把握事情的發展方向,這樣既有利於孩子對自身能力有清楚的瞭解,也會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

比如:在孩子買衣服時,尊重他們的喜好,不將個人意願強加給孩子;

在孩子選擇學校時,給他們適當的建議,但是一定要將最終的決策權交到他們手中......

當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孩子反而會在自由的空間裡成長的更好。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2、放手不代表放任

恰當的放手意味著在尊重孩子個人思維的情況下做到指導和糾正,不要行差踏錯。如果孩子做出不符合現階段的行為時,父母也要及時勸導。

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能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這樣一方面可以給孩子自由感,一方面也鍛鍊了孩子的能力。

有的父母會喜歡幫孩子整理房間、洗衣服等,但是這些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做。但是,一些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強迫他們,比如考試一定要考第一名等。

4、相信你的孩子可以做到

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能做的事情很多,你的為他好也許真的沒必要。多相信他一點,他可以做的很好。

北大才子拉黑父母,只因父母管制太多。楊瀾:父母最好教育是放手

教育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一場思想的進化提升。一定要懂適當地放手,懂得進退,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活出想要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