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在蟹類品種裡,大閘蟹所佔市場量是最大的。但對於養殖戶來說,大閘蟹市場過於龐大,和小龍蝦一樣都是產量過高、競爭強烈導致價格受限環境下的產物。而對於現在對美食有追求的人,甚至是美食博主來說,像是陽澄湖大閘蟹這種人們廣為熟知的淡水河蟹品牌已經無法驚豔、炸裂到味覺了。相較於此,高利潤與美味鮮甜並存且名貴的蟹界“肌肉男”——“青蟹”就顯得是一顆逐漸閃耀的新星。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據瞭解,2018年擬穴青蟹全國養殖和捕撈總產量超過20萬噸。眾所周知,從事養殖行業的風險極大,目前的青蟹養殖產業也存在著苗種供不應求、配合飼料使用率低、病害等導致的一系列養殖產量和效益低下等問題。鑑此,由國家現代農業(蝦蟹)產業技術體系主辦,寧波大學 和 浙江省三門縣農業農村局 在這次三門中國小海鮮博覽會上聯合承辦了為期兩天的“首屆中國青蟹產業綠色發展論壇暨2019海洋蟹類產業探討會”,促進我國青蟹產業綠色高效發展。為進一步促進海洋蟹類研究和產業專家的交流,研討會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乾貨滿滿,針對青蟹養殖過程中的所有難題,這次會議專題報告之外增加了提問環節,都有專家與業者進行回答。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大會合影

精彩報告內容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葉海輝,廈門大學

菲律賓青蟹養殖現狀與前景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菲律賓位於南海與太平洋兩大水域之間,半鹹淡水養殖水面14.3萬公頃,全年氣溫在24-34℃,適合養殖青蟹。菲律賓養殖的青蟹為鋸緣青蟹,其體型大,生長快,經3個月養殖體重可達500克。最近幾年,菲律賓青蟹主要出口到中國,價格略低於國內的批發價;青蟹養殖的投入產出比約為1:5,經濟效益非常可觀。養殖優勢主要表現為養殖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養殖成本低廉;養殖劣勢為養殖模式粗放、青蟹產量低下、苗種供應奇缺。整個菲律賓青蟹苗種需求3億隻左右,然而本土苗種3000萬隻不到,缺口很大。菲律賓青蟹產業的劣勢正是我國的優勢。如能輸出池塘養殖技術、育肥養殖技術、苗種繁育技術等,將有利於中菲雙方合作互贏。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王春琳,寧波大學、國家海水蟹生態系統養殖崗位科學家

基於SWOT分析我國青蟹養殖產業發展與對策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青蟹產業發展優勢:①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2008-2018年養殖面積逐漸減少,但是產量確實逐年增加的。梭子蟹從8.38萬噸上升達11.63萬噸,青蟹從11.39萬噸上升到15.77萬噸。青蟹捕撈量廣東最大,其次福建廣西,而養殖量從大到小為廣東福建浙江。②養殖模式多種多樣。③育種和養殖基地建設較好。④產品也多樣化:活體硬殼蟹,活體軟殼蟹,冰凍軟殼蟹,各類加工品。⑤銷售渠道暢通,多地區建設青蟹交易市場,網銷平臺初見成效,大型商超、產品直銷小區。⑥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大。

2.青蟹產業的劣勢:①生產環節:無良種,人工苗不足、不敢用,養殖缺乏高產模式,配合飼料使用率低,養殖質量不一、病害頻發,綠色生態養殖意識淡薄;②銷售環節:產地、品牌鑑別技術缺乏;活體儲運技術不完善、產品蟹過度捆綁。

3.機遇:①國家政策支持綠色生態養殖發展。②前沿科技項目支持水產養殖發展:包括藍色糧倉項目,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地方水產專項等。③產業新技術不斷湧現,包括良種選育,內陸鹽鹼地養殖新技術、青蟹-植物工作的養殖新技術等。④產業鏈得到延伸,如休閒漁業。

4.威脅:①國家政策帶來的環保壓力。②國際貿易影響。③國內青蟹養殖問題,包括養殖內外部環境嚴峻,工業化、城市化造成養殖空間縮減,職業從業人員不足等。④種質混雜。

通過以上分析,王春琳教授重點針對以上青蟹產業現狀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及威脅,通過提高優勢、降低劣勢、抓住機遇、減少威脅等策略提出一系列建議。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馬凌,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國家擬穴青蟹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

青蟹養殖產業發展現狀探討與建議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青蟹養殖很多操作都是違背生理習性的,我國青蟹屬有四個物種,可養殖分佈最廣的是擬穴青蟹,相比河蟹產量仍然較少,2018年產量15.77萬噸,產值超過200億,青蟹生活史有5個階段,胚胎髮育期、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成蟹,整個生命週期8-12個月。具有廣鹽性和廣溫性(4-33‰,15-31℃)生活在河口、潮間帶、高潮區灘塗、晝伏夜出,餌料是活動能力不強的魚貝。經濟價值高,市場供不應求。

2.種蟹主要來源海上捕撈的種蟹和越冬養殖種蟹。要點是低氨氮和亞鹽,低細菌總量和弧菌量,後期提高鹽度,獲得較高的存活率和抱卵率。幼體培育階段行為特徵不同,培育主要因素,鹽度在24-35ppt之間,水溫要低於31℃。

3.目前青蟹養殖模式還是以池塘養殖為主,混養占主導地位。單養畝產達到100-200kg空間被對蝦養殖擠壓,混養蟹螺貝是最佳模式,比單養畝產提高20%,增加收益12.8%。

存在的問題是野生苗質量參差不齊,人工苗供應不足,專業設施不夠,越冬培育技術被忽視。

病害和飼料也還有很多問題。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許文軍,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浙江省海水蟹類產業現狀與發展建議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浙江省海水蟹產業整體產值近100億,梭子蟹和青蟹年產量有5萬噸,規模全國排名第三,梭子蟹的工廠化全人工繁育和土池育苗規模化繁育技術日趨成熟,近20%養殖戶已經掌握自繁自育,實現苗種自給自足。擬穴青蟹人工繁育技術有較大突破,可實現早苗(4月底-5月)和秋苗(8月底-9月)兩季。兩種蟹的良種選育工作上,“科甬1號”已經獲得農業部認證。雖然在禁漁期完全使用配合飼料、魚鮮雜魚搭配使用已經被養殖戶普遍接受,但在全程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問題。

2.目前重大病害病原、流行情況、傳播途徑快速診斷和綜合防控技術已經得到重大突破。養殖模式已經有一批成功的典型,比如:普陀模式和象山模式,但無論是哪種養殖模式,蟹類的產量總體來講還相對較低,基本在20-40kg/畝,除了病害以外,種內自相殘殺被認為是影響海水蟹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海水研究所研究出基於隱蔽物的梭子蟹高產防殘設備,已經推廣1萬多畝,其中青蟹2000多畝,蟹產量更高。

3.病害上面提倡養殖戶轉變養殖模式,建立以防為主的綜合防控模式理念,推進用藥減量技術,綠色藥物使用,減少疾病發生率。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蘇瓊,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

廣西海洋研究所青蟹人工育苗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有兩個省級良種場,一個青蟹,一個方格星蟲,主打產品青蟹和方格星蟲苗種。

本所從1986年開始進行青蟹人工育苗技術研究工作,1989年中試成功,從2005年開始青蟹苗種實現規模化培育,2015年達到年產苗量過千萬的規模。在廣西沿海地區,苗種需求高峰期在5月-7月,豆蟹苗打包運輸24小時都不成問題,可以運輸到南方沿海各省。育苗工作中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大規模培育種苗首先要優選種蟹,其次輪蟲要滿足供給。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馬洪雨,汕頭大學(石西博士代講)

我國青蟹產學研發展現狀與思考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 近3年來,課題組與饒平兩家水產公司進行全面合作,開展了全人工工廠化育苗和池塘育苗工作,優質苗種推廣至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養殖,最高養殖成活率超過70%,獲得高度好評。

2.建立了雜交育種技術,開展了雜交育種實踐,獲得了雜交子一代苗種。率先開展了青蟹性逆轉研究,獲得了偽雄蟹,其特徵為:腹部顯示為雄性特徵,而能夠檢測到雌性特異片段。為下一步開展性別控制育種奠定了基礎。

3. 完成了基因組草圖、構建了高密度遺傳圖譜、開展了生長性狀的GWAS分析、定位了性別決定區和性別特異標記、鑑定到雌性特異的SNP標記、建立了快速鑑定遺傳性別的分子技術、克隆到與性別決定和分化相關的候選基因並初步分析了它們的表達模式,發現其中1個基因存在單等位基因表達、另一等位基因沉默表達的模式。

4. 開展了池塘生態養殖示範與應用:(1)饒平,鹽度27‰,成活率70%以上;(2)汕頭牛田洋,鹽度2-5‰,成活率40%以上;(3)浙江紹興,鹽度0-1 ‰,成活率15%以上。野生苗成活率基本在5‰以下。

5. 開展了陸基化高密度循環水養殖,養殖成活率在90%以上,可用於培育膏蟹、軟殼蟹、重殼蟹、大公蟹等高端產品。進而提出“兩階段”接力高效養殖青蟹新模式,即前期的池塘高密度養殖和後期的陸基化高密度養殖,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郭志勳,中國水科院南海所 國家蟹病害生態防控崗位科學家

中草藥在青蟹病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青蟹最初養殖畝產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病害問題逐漸突出。2004年,在廣東、福建、廣西主要養殖區發生流行疾病,死亡率超過70%,有的養殖場甚至高達100%,養殖戶稱之為“嗜睡症”,是由青蟹呼腸孤病毒和青蟹雙順反子病毒感染引起的。2014年11月份,廣東地區呼腸弧病毒攜帶率超過50%,病毒感染雙陽性率超60%。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兩種病毒流行月份為3-5月和11-12月,多種野生魚蝦或蟹攜帶兩種病毒,是潛在攜帶者。病害發生和氨氮指標也密切相關。

2.南海所課題組對抗病毒中草藥進行篩選,發現虎杖、天花粉、番石榴葉等7種中草藥能使感染病毒的青蟹成活率提高50%以上;番石榴葉粗提物濃度對青蟹抗病毒能力的影響顯著,20-40mg/L的濃度是較好的選擇。另外,還針對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創傷弧菌、河流弧菌和嗜水氣單胞菌等5種對青蟹致病力較強的病原菌,篩選出5種作用效果明顯的中草藥,聯合藥敏試驗顯示,所有聯合藥物對5種病原菌沒有產生無關或拮抗作用,互相間抑菌作用不受影響,並以這些中草藥為基礎,研製出一種複合中草藥製劑。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李升康教授,汕頭大學

益生菌的鋒利及其在擬穴青蟹中的免疫增強作用初步研究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水產動物疾病發病後很難去治療,在這種情況下,預防特別重要。從腸道菌群的管理去進行疾病預防,通過添加益生菌,在腸道中建立“壞菌-中性菌-好菌”的菌群轉換方向,使腸道菌群重新達到平衡,可能是水產動物特別是無脊椎動物疾病防控的有效方法。目前,水產動物腸道菌群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基礎性的問題需要闡明。

2.在青蟹中分離到的益生菌重新應用到青蟹養殖中,初步的實驗證明其具有較好的益生效果。通過對各種不同的實驗組合實驗研究發現,青蟹中丁酸菌的最佳分離及富集方式是合生元,即“益生元+益生菌”。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錢冬教授,寧波大學

青蟹主要疾病、發生機制及健康養殖體系構建探討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青蟹產量佔世界總養殖產量的60%以上,對比三種蟹,河蟹養殖為主,青蟹養殖產量高於捕撈產量,梭子蟹捕撈產量最大,養殖產量少。對蝦白斑綜合症病毒(WSSV)也會感染青蟹,蟹中還報道過杆狀病毒,課題組共鑑定115種細菌,發現沒有一種優勢菌,單一弧菌致病性,不明病因疾病有黑鰓病、脫殼不遂症。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陳仲,寧海海山豐水產專業合作社

蟹大人青蟹品牌之路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1.三代人,四十年,一隻蟹。家族從事43年小海鮮捕撈,26年青蟹養殖,11年青蟹標準化探索,6年青蟹互聯網銷售,蟹大人面對的市場挑戰,行業缺乏標準化,產品銷售週期限制,電商物流瓶頸,堅持不懈走品牌化道路。蟹大人自己建立產品標準化體系,從公母、大小、飛度、重量多維度定義,供銷體系圍繞基地+線下門店+電商平臺,自己養殖面積300畝,電商團隊18位,鏈接養戶300戶,鏈接面積上萬畝。技術養殖是循環水養殖系統+蟹公寓。日均暫儲1.2萬隻,實現265天青蟹暫儲,軟殼蟹技術提取,水循環系統青蟹暫儲清肺吐泥,提升品質。

2.創新包裝,“安居房蟹盒”,拒絕捆綁,透明消費,產品線眼神,多品類深加工產品線,豐富品類,拓展市場。一卡在手,全國提蟹無憂。蟹大人認為青蟹未來的對手不是青蟹同行,而是大閘蟹,未來希望青蟹向大閘蟹一樣打響全國名氣。養殖基地規模上升級+軟殼蟹技術突破,渠道方面進軍盒馬,超級物種。投入2000萬,銷售2個億。倡導區域產業帶由競爭走向聯合,解決惡性競爭帶來的品質價格黑洞,提升整個行業的規範標準。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王歡,寧波大學

擬穴青蟹低鹽適應機制挖掘魚養殖生產實踐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養殖的青蟹為擬穴青蟹,擬穴青蟹屬廣鹽種,而因此往往忽略鹽度對青蟹生理的影響。生產上,由於颱風等所帶來的強降雨或養殖池塘換水造成池塘鹽度變化過大,從而引起個體死亡和生產損失。因此,王歡博士研究了在鹽度驟降及低鹽情況下擬穴青蟹適應的分子機制,挖掘了一些關鍵基因、代謝物及microRNA,並從轉錄、蛋白質、代謝等方面初步構建了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及低鹽環境的分子調控網絡。

然後,根據擬穴青蟹的低鹽適應機制,王歡博士課題組又開發了多項生產實踐技術,如低鹽可以調節青蟹的風味變化,高溫低鹽可能是“黃油蟹”的誘因之一等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擬穴青蟹在內陸鹽鹼地(河南延津和蘭考)試養成功。王歡博士介紹了擬穴青蟹在內陸養殖的各個細節,分別從苗種的淡化技術、運輸技巧、放苗關鍵環節以及內陸鹽鹼水的離子組成等方面進行了解析。擬穴青蟹在內陸鹽鹼地養殖在國內外開闢了先河,對養殖空間的提升以及帶動內陸人民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在24日下午的會議上,另外安排了由寧波大學王春琳教授主持的“企業家與專家面對面對接產業需求”環節。來自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的企業家對產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和養殖環節進行了現場發言,廈門大學葉海輝教授、集美大學黎中寶與王藝磊教授、中國水科院南海所郭志勳研究員、中國水科院東海所那凌波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王群教授、福建農林大學張子平教授、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金中文研究員、廣西海洋研究所蘇瓊研究員、寧波大學母昌考、徐年軍、葉央芳教授以及北部灣大學方懷義、李偉峰博士等對企業家們的問題進行了交流,並記下企業家對青蟹產業發展的需求和渴望。最後廣東臺山市青蟹協會會長王劍峰向大家展示了水稻青蟹共作的生態養殖模式,得到與會專家和企業家的一致好評。


這個海水蟹產值超200億,供不應求,未來養殖市場前景廣闊


注:組委會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