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龐氏騙局百年祭:傻子比騙子多?

日光之下,沒有新事。100年前的1919年,被稱為龐氏騙局元年。

“龐氏騙局”的起源

因為在這一年,金融詐騙的“祖師爺”查爾斯·龐茲在美國“建立”了一個子虛烏有的公司,對外宣稱掌握了龐大的歐洲兌換網絡,可將無法兌換的郵票變現。只要大家願意給他投資,保證“45天收益50%,三個月回本”。

因為利潤驚人,每天有大量新客戶上門送錢。7個月的時間裡,龐茲吸收了1500萬美元的資金。1500萬美元是什麼概念?當時通用公司收購凱迪拉克公司,報價550萬美元,被人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天價。也就是說,龐茲吸收的錢,能購買3個“天價”凱迪拉克公司。

但是,拿到錢的龐茲並沒有去兌換什麼郵票,只是把新客戶的錢分給舊客戶。最終在1920年被金融學者識破,他也沒有辦法,只能向當局投案,這就是美國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騙局之一,“龐氏騙局”的起源。

龐氏騙局百年祭:傻子比騙子多?

那麼,坐牢之前,龐茲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會是最後的那一個,也不是唯一的那一個。”確實,他不是最後的那一個。因為相比他,之後的伯納德·麥道夫,才算是“龐氏之王”。

150年監禁的“龐氏之王”

在成為“龐氏之王”之前,麥道夫身上的光環非常耀眼,號稱是“納斯達克之父”。因為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就將電子交易引入納斯達克股權交易所,並吸引谷歌、蘋果等公司在該交易所上市,麥道夫在華爾街獲得了極好的聲譽。

隨後,麥道夫以股票上市經紀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為了吸引客戶,麥道夫聲稱,掌握對沖基金的某種獨門秘籍,承諾每年可以獲取8%-12%的年收益率,不管金融市場形勢如何,年年如此。

最初,麥道夫利用自己對電子炒股技術的運用,股票交易利潤是要高於同行。隨著電子股票交易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監管制度不斷嚴格,股票交易帶來的利潤已經無法支撐他對投資者的高額回報。

龐氏騙局百年祭:傻子比騙子多?

到了後期,他所有回報均來自於新加入的投資者,但是隻要沒有人集中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會被拆穿。但終究是紙包不住火!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投資者紛紛要求贖回在麥道夫公司的投資。

這樣一來,華爾街史上、也是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就暴露了。最後,詐騙金額高達650億美元,包括匯豐集團、瑞士私人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在內的許多金融機構都損失慘重,麥道夫在2009年被判處150年監禁。

看到這裡,我相信聰明的投資者早已知道了如何一眼識破龐氏騙局,他們的特點都差不多:強調高收益,對風險避而不談,“只要投資就能賺錢”。

那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的人踩P2P的雷?那麼多的人加入傳銷?還有那麼多的人相信眾籌?包括投資像樂視這樣的互聯網公司。

龐氏騙局百年祭:傻子比騙子多?

終歸到底,還是人性的貪婪。所以啊,龐茲一百年前的那句話,放到今天仍然合適,“他不是最後的那一個,也不是唯一的那一個”。

最後,水皮想說的是,在所有這些詐騙案件中間,還有一句話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句話就是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