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合稱為古代“四大風流”,今天看來這“四大風流”卻不怎麼風光!
為何?
古人向來對風流之事十分推重和讚賞,所以自古的文人騷客大多對“風流倜儻“、”風流千古”這些詞語很是追求與享受。
那麼,何謂古代“四大風流”?這古代“四大風流”究竟典出何處呢?
一、首先說說第一大風流“韓壽偷香”。
郭槐和賈充所生的小女兒,叫賈午,水靈可愛,遠比粗壯的姐姐長得嫵媚。她在父親的下屬中,見到帥哥一枚。心中頓起波瀾,主動相約,是《西廂記》裡崔鶯鶯的祖師奶。這個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也成了史上經典的浪漫傳奇。
賈充發覺女兒戀愛了
賈午長到十三四歲時,她的父親賈充偶爾發現她心不在焉,時而眼角帶笑,時而若有所怨,總覺得有點不對頭。他問婢女,她們只是捂嘴笑笑:女孩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你也不明白。
賈充沒往心裡去,因為他是個工作狂,整天忙忙碌碌。下班後也不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宴請一些賓客幕僚,到家裡開會聊天,商議時事。其中有一個人叫韓壽,據說是漢初名將韓信的後代,玉樹臨風,英俊瀟灑,在賈充幕府任司空掾(相當於文字秘書)。
一次大家喝茶閒聊,一名下屬對賈充說:韓壽最近很特別,身上有種奇怪的香味,以前從來沒有聞過。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賈充大驚。原來當時西域有人到洛陽進貢奇香,一旦接觸人身,即使過了一個多月香味也不消退。晉武帝把香料看得特別珍貴,只賜給了賈充和大司馬陳騫。一道閃電在頭腦中劃過,賈充剎那間明白了,女兒的臉色為什麼陰晴不定,這是戀愛的節奏啊。
但賈充百思不得其解,賈午屬於正宗的宅女。晚上家裡大門關得嚴實,他們哪有約會的機會呢?
賈充把女兒嫁給韓壽
一天夜裡,府裡聽到賈充大聲喊叫:家裡來賊了,趕緊去找。奴僕們慌忙四處搜索,沿著圍牆細細查看。過了一會,賈充得到彙報:沒有發現小偷,只是東北角的牆邊好像有狐狸走過的痕跡。
賈充暗思:這個小子輕功了得。
他把女兒身邊的婢女全部叫了過來,嚴加拷問。她們知道紙包不住火,如實交代了一切。原來下屬們來開會時,賈午悄悄地透過窗戶窺視,看到韓壽,心動神搖。此後茶飯不思,面容消瘦,日漸憔悴。婢女們不像賈充那樣笨,懂得女主人心思: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於是一個勇敢的婢女充當紅娘,偷偷跑出府,找到韓壽,說:我家小姐對你有意思了,她光麗豔逸,端美絕倫。
年輕的韓壽一聽到是個女神,心潮澎湃、臉色泛紅。到了深夜,他來到賈府外,望著高牆,騰空而起,輕鬆翻過。動作敏捷,如功夫高手,無聲無息。看到夢中情人文武雙全,賈午更是芳心大悅。自此,兩人經常幽會。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清風明月,耳鬢廝磨。西域的香就是賈午從家裡偷出送給韓壽的。
那時未婚同居,傳出去名聲太不好。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飯,賈充也沒有辦法,就把女兒嫁給了韓壽。
這就是“韓壽偷香”典故的由來,後代的詩人們發揮了充分的想像力,津津樂道此事,試舉兩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一首《無題》後四句為:“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第一句就是這個典故,後一句的典故是:曹植曾愛著甄氏,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死後,曹丕把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途經洛水時夢見甄后,傷心無比,作《感甄賦》,後改名《洛神賦》。這首詩寫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後兩名是經典名句。
宋代歐陽修曾填過一首《望江南》的詞:“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西廂記》中張生跳牆私會崔鶯鶯就是抄襲了韓壽翻牆的情節。
二、其次說說第二大風流“相如竊玉”。
這裡所說的“相如”就是司馬相如。此人字長卿,四川南充蓬安人,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就是傳說中最優秀的琴之一。
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擊劍,被漢景帝封為“武騎常侍”,但這並非其初衷,故借病辭官,投奔臨邛縣令王吉。臨邛縣有一富豪卓王孫,其女卓文君容貌秀麗,風姿綽約,素愛音樂又善於擊鼓彈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丈夫先死,成望門新寡。
司馬相如早巳聽說卓王孫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機會,借琴表達自己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他彈琴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措辭,自然使得在簾後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並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後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的得終身大事。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個奇女子,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便落落大方地在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於使得只要面子不認親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後人則根據他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唐代著名詩人張祜則有《司馬相如琴歌》一首,曰: “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梧桐結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老套,情節也頗為簡單,就是青年文人司馬相如看上了年輕貌美多才多金的小寡婦卓文君,然後與之私奔,司馬相如不得志,卓文君養之;司馬相如成名後,欲拋棄糟糠之妻,終究沒好意思下手。但是當初的卓文君畢竟是一塊美玉,那麼司馬相如偷偷與之攜手私奔,便無異於“竊玉”之舉。因此後人便把私奔暗指 “竊玉”,於是,“相如竊玉”就成了千古流傳的一句著名成語典故。
三、然後說說第三大風流“張敞畫眉”。
張敞畫眉源出《漢書·張敞傳》:京兆尹張敞“常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畫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意思就是說,漢武帝時,出任京兆尹張敞是當時的才子。他和夫人感情很好,因為夫人幼時受傷,眉角有了缺點,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畫眉後,才去上朝,於是有人把這事告訴漢武帝。一次,漢武帝在朝廷中當著很多大臣對張敞問起這件事。張敞就說是夫妻之間,在閨房之中,還有比畫眉更過頭的玩樂事情,你只要問我國家大事做好沒有,我替夫人畫不畫眉,你管它幹什麼?
據說,張與妻同村,兒時張頑皮,一次投擲石塊,誤傷其妻,但當時逃逸了,長大做官後,聽家人說起其妻因此一直未能出嫁,便上門提親,自此,每日為妻畫眉。
後來,人們遂用“張敞畫眉”來形容多情丈夫和閨房之樂。用此典故的作品很多,反映於詩作中的,如唐初四傑之一駱賓王的“不能京兆畫蛾眉。翻向成都騁騶引”、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的“只煩將到妝臺下,試比何如京兆畫”和明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天子多情愛沈郎,當年也是畫眉張”等都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名句。於是,“張敞畫眉”的典故便引領了後來的時尚,形成了歷史上的畫眉之風。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詩中寫的“閨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說的是濃妝豔抹;另一位唐代著名詩人張祜詩中寫的“卻嫌胭脂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則說的明顯是輕妝淡抹了。還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中寫的“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詩中寫的“洗妝拭面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真可謂芸芸詩句,不一而足。“張敞畫眉”對於後世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四、最後說說第四大風流“沈約瘦腰”。
沈約,字休文,南朝吳興武康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德清縣西人,先後在宋、齊、梁三朝做官,舊史一般稱他是梁朝人。沈約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足見其家族社會地位的顯赫。沈約從少年時代起就很用功讀書,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他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二十幾歲的時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時間,終於寫成一部晉史。可惜,這部晉史沒有能夠流傳下來。
沈約雖然文名大噪,但在政治上卻沒有突出建樹。公元502年,蕭衍逼迫齊和帝禪位,改國號為梁,蕭衍即位,是為梁武帝。沈約在滅齊的行動中立下汗馬功勞,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受到梁武帝的寵信。沈約才情雄厚,卻恃才曠放,在一次與梁武帝的詩文比賽中落敗,沈約事後狡辯說故意讓梁武帝,結果引得梁武帝異常震怒,本欲治其重罪,幸虧得沈約好友徐勉的上書勸諫,雖然使得沈約倖免牢獄之災,但是從此他便難以在政治上施展才能。更為不幸的是,他的另一好友張稷因為酒後失言得罪梁武帝被外放至死,梁武帝問沈約對自己處理張稷一事的看法,沈約很不以為然,遭到梁武帝的痛責。經過如此這般地再三驚嚇,沈約終於病倒了,日益憔悴,腰圍速減。公元513年,這位詩壇的一代宗師憂懼辭世。沈約死後被武帝諡為“隱”,世稱沈隱侯。
"沈約瘦腰",在文學上多用於文人品性,含義就是病容憔悴、抑鬱多疾的帶有憐憫性質的貶義詞彙。南唐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其中的瘦腰男子指的就是沈約。古人把"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合稱為古代"四大風流"。但古人所理解的"風流"一詞與我們現今是有很大差別的,大概相當於如今所說的浪漫倜儻,令人十分嚮往,並非指男女之情。而"沈約瘦腰"就有點文人張狂的意思。
閱讀更多 正月三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