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言
“爸爸,上帝是故意讓你這樣的嗎?
還是因為不小心?
你和別人不一樣。”
最近看了一部老片子——《我是山姆》,影片講述了一個只有7歲智商的爸爸,與女兒露西之間的故事。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就像是智障人士給那些所謂精英們上了一堂課,讓他們明白,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在星巴克工作的山姆,雖已成人,但智力水平卻只有7歲。一次偶然,他收留了一個流浪女。該女子幫山姆生下了一個女兒後,在公交站拋棄了父女倆,從此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山姆給女兒取名叫露西,因為他最喜歡甲殼蟲樂隊的《天空中戴鑽石的露西》。露西就是山姆生命中最閃亮的鑽石。
初為人父,山姆對眼前的這個小嬰兒是又疼愛,又不知所措。
從學習餵奶
到哄睡
再到給女兒挑選紙尿褲……
山姆做得笨拙而慌亂
所幸在山姆的細心呵護下,露西慢慢地長大了。她聰明伶俐,乖巧可愛,甚至超過了爸爸的智商。
上了幼兒園的露西偶然間發現爸爸看不懂稍微複雜一點的故事,讀到繪本中的一些新詞彙也會變得磕磕巴巴。於是,懂事的露西主動拿掉新的繪本,撒謊說自己不喜歡老師給的新繪本,要爸爸換成從小讀到大的,已經滾瓜爛熟的舊繪本——《綠蛋加火腿》。
她開始拒絕長大,拒絕學習新知識,她希望永遠和爸爸一樣。
地區的教育官員發現了這個特殊的家庭,他們認為山姆沒有能力照顧露西,於是在露西生日的那天,把露西帶走了。
7年來,父女倆經歷了第一次分離。
傷心極了的山姆一心想要掙回露西的撫養權,於是他去找了該地最好的律師……在山姆的再三請求下,律師決定為山姆提供無償辯護服務。山姆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一起加入“要回露西”的陣營。
辯護過程幾經曲折,山姆作為生父的天然優勢在法律和現實面前,顯得單薄而無力。這是一場血緣與法律的對抗,更是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對抗。
為人父母,你憑什麼?
面對法庭上律師的層層追問,山姆常常顯得窘迫和無力。
“你只有7歲智商,你憑什麼撫養露西?”
“露西會長大,等她長到8歲、10歲、20歲的時候,你怎麼辦?”
“作為父親,你不想給她更多、更好的東西嗎?”
是呀,哪個父親不想給女兒世界上最好最完美的東西呢?但是,什麼樣的父親才能稱得上是稱職的父親呢?金錢?社會地位?背景?給你買大房子?送你去最貴的私立學校?
都不是。
一名合格的父親,至少要給孩子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愛。
就像片中的小露西說的:不管別人的爸爸多麼成功,多麼值得吹捧。
——“我只要你當我的爸爸”
不管別的爸爸能給她們買多漂亮的芭比娃娃,帶她們吃多貴的餐廳。
——“我只要愛”
就算爸爸跟別人的爸爸不一樣,依然不會感到難過。
——“我是幸運的,別人的爸爸都不會帶孩子去公園。”
面對律師的責問,山姆沒有縝密的邏輯,也沒用巧妙的語言技巧,他只是充滿真誠的,一字一句地說出心裡的話:“我有很多時間,思考為人父母成功的條件,重要的是毅力,重要的是耐心,還有傾聽,聽不見時也要假裝聽見,重要的是愛”。
影片的結尾並沒有告訴我們,山姆最終是否獲得了露西的監護權,但是,不管他是不是擁有合法的監護權,愛永遠是合法的。
為人子女,你要什麼?
影片中的小女孩露西乖巧懂事、聰明伶俐,甚至早早就深諳大人世界的遊戲規則。
當她被帶去寄養家庭時,住在富人區的大別墅裡,想畫畫就有最高級的畫板和顏料;想要新衣服“媽媽”就會立刻買給她。幾乎過上了人人羨慕的有錢人家小孩兒的生活。
小露西真的不會心動嗎?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都是白眼狼,誰給買好的,就跟誰好。7、8歲的小姑娘,已經漸漸有了虛榮心。擱一般的小孩兒,這放在跟前兒的,一個是要啥有啥的富人生活,一個是要啥沒啥的智障父親,她會怎麼選呢?
再者,有誰希望學校裡的同學知道自己有一個“智障”爸爸呢?在沒懂事之前,小孩子都會因為這些身份的“不同”而感到蒙受恥辱。
在面對這一切現實的誘惑時,7歲的露西只有一個回答:
——“我只要愛!”
拋去電影的戲劇成份,不得不說,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同樣單純而善良。
小時候,我們跟大人斤斤計較,長大了,我們幻想自己的父親是比爾蓋茨。我們大多數人與父親的關係難稱“貼心”。也許我們才該想一想,為人子女,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
(喜歡作者的文字,關注頭條號“叔弋言”)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閱讀更多 娘娘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