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看過的電影,我幾乎不會再看第二遍。雖然很多影片,看過之後劇情也會時常忘記。

但這部片子我看了兩遍,大概是在5-6年前,但現在如果讓我說出一部印象深刻的,我仍然會點到這部《末日危途》。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影片上映於2009年,由約翰·希爾寇特執導。維果·莫特森,柯蒂·斯密特-麥菲,查理茲·塞隆領銜主演。影片根據美國小說家考麥克·麥卡錫的作品改編。雖然該片歸類為“驚悚片”(我最不喜歡的類別),但我仍然覺得它應該是一部倫理片,一部拷問“人性”的電影。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影片講述了人類在遭遇大災難摧殘後末日殘存的日子:一對倖存的父子,在支離破碎的大街上游走,心中一念希望是在灰暗的廢墟一片的盡頭,有溫暖的,適合萬物生長的陽光、土壤和空氣。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他們所到之處是觸目驚心的,到處是廢墟下文明被摧殘的印記。沒有食物,少數倖存的人類因為食物的極其短缺,已經開始將自己的同伴當做食物,人與人在缺乏信任和驚恐的狀態下保持著戒備和避免被殺戮的距離。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孩子的父親大概40歲左右,影片的畫面中,他的記憶裡不斷會出現過往舒適、文明,與妻子在彼此相愛的日子裡美好生活的場景,而眼下則是黑暗、寒冷、骯髒、恐懼、消瘦的,眼神裡的溫暖早已被驚恐和灰暗代替。但他仍肩負著責任,因為他與妻子愛的結晶——他們的兒子,出生於末日的世界裡,孩子大概有12、13歲了,他從沒見過陽光、溫暖、綠色......父親最大的心願是能將兒子帶出這片世界末日的灰暗,讓孩子能見到本應屬於他的美好。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孩子是天真善良的,他本能地相信眼前除了他父親以外任何“人類”的善良,他對所見的可怕的“人吃人”的場景既感到害怕,但也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孩子的父親,一面需要保護孩子,提醒他險惡的人性,但又不願殘忍地抹殺孩子心中對美好世界的期許。所以他在保護孩子和成全孩子“真善”的角度小心且艱難地做著權衡。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影片最後,孩子的父親因為舊疾和新傷離開人世。臨死前,他仍在痛苦艱難地抉擇:到底是留下孩子獨自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兇險,還是帶著他一同離開這個不堪的末日世界......當然,最終他的選擇如同當初帶這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樣,“留下來,走下去!”因為心中尚存的渺茫但卻意志堅強的“希望”。

影片最後一組鏡頭,迎合了這個期望,孩子在送走父親後,遇到了一個家庭,與他們的孩子與狗一起到了海邊。未來仍不確定是否會有轉機,但希望仍會延續......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影片:末日危途

《末日危途》不同於其他世界末日題材的影片,該片所落之處完全沒有世界被摧毀的過程,而是落在“末日世界”場景裡的人性延伸。信任、希望、善良、尊嚴.......都在無時不刻接受著人性的拷問。整部影片以尋找生存希望為主線,影片整體畫面是灰暗、廢墟、陰冷、潮溼的;但又不斷穿插著孩子父親對過往回憶的鏡頭,充滿著陽光、綠色、溫暖、舒適......如此蒙太奇的手法運用,更加深了對“末日世界”的恐懼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整部影片看完,心情許久不能從陰鬱的情緒中抽離。我們在文明的世界裡待久了,很少願意去思考“人性”。而這部影片,將我們強行拉入,面對這個沉重的話題。也許重新回到現實世界裡,你會長舒一口氣,好似做了一個“幸好不是現實的夢”。讓你不由感嘆:回到文明世界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