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有才華的男人總是格外吸引女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當時很多女性沒有讀過書,但這並不代表她們對知識沒有嚮往,只是迫於當時對女性的束縛,她們沒有機會接觸到廣闊的知識。

因此,才有了那麼多窮秀才與小姐的浪漫故事,這些千金出身富貴,但是與類似出身的男人相比,她們總是更喜歡有才華的窮秀才。有才學的男人的吸引力,對於富家千金是這樣,對於窮苦出身的女性也是這樣。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王來喜就是一位窮苦出身的女性。在舊社會,她的家裡相當貧窮,吃飽飯穿暖衣都成問題。在她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得了病,又沒有錢醫治,最後挺不過去就這麼去世了。父親為她找了個繼母。

繼母本來就對她很壞,4歲那年,父親去世了,這個惡毒的女人對王來喜更加狠心了。她把小姑娘賣到富人家裡做工,小小年紀,她就必須要學會做很多事,還要看人眼色,稍微不注意就會挨一頓毒打。

經過幾次轉賣,王來喜最後被賣給了北京順天府府尹家中,給這家的小姐做個貼身丫環。小姐叫做李蕙仙,這個時候,她只有8歲。在李蕙仙23歲時,嫁給了梁啟超。王來喜作為貼身丫環,自然也是跟著到了梁家。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雖然年紀不大,但是王來喜很懂事。梁啟超常常忙於外面的事務,家中的事情很少過問。而妻子李蕙仙又出身大家,從小養成了稍顯野蠻的脾氣,對待下人動不動就發火,更是沒有操持家務的耐心。於是,深受她信任的王來喜就開始為她分擔家裡的事情。她不僅打理家務得十分有條理,還常常在李蕙仙發脾氣之後跟下人溝通,幫忙從中周旋,梁府在她的精心打理下,顯得十分有序。

就這樣,王來喜更受梁啟超夫婦喜歡了。她話不多,但總特別知道分寸。平日裡總是勤懇做事,看她這樣,梁啟超自然也放心將家裡交給她。他還為她改了個名字,叫做王桂荃。雖然自己並不識字,但是她知道,梁啟超是個有學問的人,她給自己的名字一定是很有意義的。

在梁家,王桂荃感到十分輕鬆。雖然名義上是主僕關係,但是她自小與小姐在一起,已經深得信任。而先生待人又十分親和,從來不擺架子,更不會打罵下人。在這裡,王桂荃感受到了如同家庭一般的溫暖。對於苦出身的她來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感受。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1899年,梁啟超的一次出行改變了三人原來的關係。這次出行,他結識了一位叫做何蕙珍的小姐。她開明、活潑、有知識,又獨立。她是梁先生這次出行的翻譯,兩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別樣的感情。

何蕙珍因他的才華而傾慕,他則受她時而活潑時而獨立的性格所吸引。後來,梁啟超給妻子寫信,坦白了自己對何蕙珍的心跡。看到丈夫的來信後,李蕙仙非常平淡地說:如果丈夫真的喜歡,自己就會去告訴家中長輩,看是否需要迎她過門。這句回覆看上去很平淡,實際上是很有力度的。果然,梁啟超擔心父母的態度,放棄了這段感情。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之後,李蕙仙生下了一個兒子。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很多嬰兒夭折的情況。因此李蕙仙很是擔心這個孩子養不大。為了保證梁家的香火,李蕙仙主動提出,把王桂荃娶進門。她這麼說,也是受了丈夫此番出行的感觸。與其讓外面的女人與自己相爭,不如就選自己的陪嫁丫環。

就這樣,王桂荃嫁進了梁家。但是梁啟超是不支持納妾的,所以即便後來王桂荃為他生育了孩子,但還是沒有個名分。即便如此,她還是全身心地為梁家所有人付出。對於李蕙仙的孩子,她比自己的孩子還要看重。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在讀書上,她雖然不識字,但是卻深知讀書的重要,常常教導他們一定要向他們的父親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到了國外。家裡沒有了經濟來源,日子突然變得清苦了。為了供養孩子們,王桂荃做主,將家裡的大宅子賣掉了,換了一處小房子住。平日裡她除了家務,還要做一些零工掙錢。但是對於孩子們,她從不吝嗇,總是想辦法答應他們的要求。

據梁思成回憶,她常常在孩子們學習的時候陪伴在一旁。雖然自己沒有文化,但是她很喜歡孩子們寫字讀書的樣子。有一次,梁思成考試成績不理想,母親知道後發了好大的火,讓孩子們十分害怕。倒是王桂荃,耐心地給他們解釋讀書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向自己的父親一般做個有知識的人。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就是因為她用心對待這些孩子,不管是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們都喊她叫做“娘”。在梁啟超快去世的時候,曾經拉著她的手說對不住她,希望她以後還能好好對孩子。她哭得說不出話來,只是一個勁點頭答應。那個時候,李蕙仙早就去世了,可是王桂荃還是沒能得到一個正式的名分。

1966年,她已經80歲了,但沒有被壞人放過。因為丈夫曾經參加過保皇運動,她被抓了起來。當人們稱她為“梁啟超老婆”時,面對磨難,她不僅沒有痛哭,反倒是開心了起來。自己應得的名分,以這種形式來了。雖然自己受苦,但還是高興的。

她作為陪嫁丫環嫁給梁啟超,一生沒有名分,卻養出了9個國家棟梁

在她的栽培下,梁家的孩子們個個有出息,9個子女中3個是院士,餘者也都是在各自領域十分突出的人才。1968年,她終於不堪疾病的折磨去世了。她的一生是榮耀的,榮耀在子女的教養上。若是與丈夫在天堂相聚,想來她也終於能鬆一口氣,告訴丈夫,無愧所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