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特朗普盛讚不存在的“新工廠”引發群嘲,是什麼讓他鬧烏龍?

在美國去工業化幾十年後,民用製造業中足夠吸引眼球的,只剩下蘋果等為數不多的品牌。本週,特朗普特地參觀了蘋果在美國的工廠、大打“美國製造”情懷牌。尷尬的是,不知道是真沒搞懂還是過於心急,特朗普鬧了一個大烏龍。

» 特朗普為不存在的“新工廠”站臺引來群嘲

特朗普參觀的,是蘋果在美國生產Mac Pro電腦的工廠,僱傭了500名員工,2013年就開始從我國進口零件、在美國組裝蘋果產品線中最昂貴的Mac Pro,且一度鬧出了在美國本地買不起生產用螺絲的笑話。

特朗普盛讚不存在的“新工廠”引發群嘲,是什麼讓他鬧烏龍?

而蘋果在工廠隔壁新開的辦公地點,由設計、運營、財務和客服部門等職能部門組成,特朗普在既沒有去新辦公地點參觀,也罔顧工廠已經運行6年的事實,宣稱自己“開了”一家蘋果電腦製造廠,引發了群嘲,當地媒體譏諷他故意誇大自己的作用,還根本搞不懂蘋果在做什麼。

實際上,特朗普急到口不擇言,多半與美國就業情況惡化有關。就業一直是特朗普的主要吹噓點,然而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意外地達到了5個月高點。

特朗普盛讚不存在的“新工廠”引發群嘲,是什麼讓他鬧烏龍?

數據顯示,美國上週第一次申請失業金的人數(即“初請人數”)達到22.7萬,是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持續申請失業金的人數(即“續請人數”)累積到了170萬人。而在數據公佈之前,經濟學家本來預期初請人數會有所下滑。

» 美國就業質量下滑30年,製造業崩潰是罪魁禍首

不過,美國的失業率依然徘徊在近50年的低點,特朗普依然可以吹噓在其帶領下,美國經濟一片大好。然而這解釋不了一個反常識的現象:在美國勞動力供應如此緊張的情況下,為什麼工資就是不漲?

而由來自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的學者最新提出的“美國私營部門工作質量指數”,給了我們一個觀察特朗普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參觀蘋果工廠,以及將職能部門稱為“製造工廠”的角度。

在美國的私人企業,高收入的管理層工作崗位佔總就業的18%,普通員工的工資“被平均”後會被提高。如果將他們剔除,再把其餘82%的普通員工按照平均工資分類,工資低於平均工資的崗位稱為“低質量工作”、高於平均工資的崗位稱為“高質量工作”,兩者的比例就是工作質量指數。

特朗普盛讚不存在的“新工廠”引發群嘲,是什麼讓他鬧烏龍?

統計結果顯示,美國就業質量已經下滑了30年,目前美國的“私營部門工作質量指數”只有81,意味著每181個人中只有81個收入高於平均工資,近6成的職員拿不到社平工資。而美國製造業崩潰是罪魁禍首。

20世紀下半葉,美國本土還有1280萬個製造業崗位,且收入普遍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然而由於製造業向亞洲轉移,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數量在2010年一度跌到1939年水平,而總人口卻是當時的2.5倍。

30年來,美國累計增加了1200萬個高質量工作,而低質量工作則增加了2000萬。而製造業崗位流失之後,勞動力開始向零售、休閒等服務型行業轉移。但是在這些行業,收入低於平均水平的崗位佔主流。

特朗普盛讚不存在的“新工廠”引發群嘲,是什麼讓他鬧烏龍?

更可怕的是,目前美國低質量崗位的周工作時長只有30個小時,比1999年還低了1小時。這意味著僱主將一份工作平攤給了更多的人,反倒影響了每個人能拿到的收入。按照低質量工作崗位數量換算,有100萬人口其實本來是找不到工作的。而這些崗位多按照工作時間計算工資,因此整體工資無法提高也在意料之中。

特朗普希望美國再度工業化的思路的確是對的,但是很顯然他沒辦法從其他國家搶過去。畢竟,美國已經喪失了工業、製造業的生態,“有鳳來儀、非梧不棲”,不想著重建工業體系,美國的製造業怎麼可能活下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