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漫 談 教 育

漫談教育

之前遇到一個問題:教育究竟是什麼?咋一看上去,好像誰都可以說出個所以然。細細咀嚼、深層次探究,彷彿又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教育究竟是什麼,答案不簡單。

時下有一個時髦現象,木匠去做鐵匠的活計,廚師偏要與屠夫爭高低。非要唾沫星滿天飛,搖頭晃腦裝行家裡手。

教育並不神秘,教育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教育之所教是一種傳承,包括文化、精神產品、以及維繫國家與社會所必需的的規則;教育之所育,即引領受教育者在思想行為方面符合各項規範,做社會利益的維護者,國家利益的遵從者。教與育,相輔相成,教是為了育,育是教的必然歸宿。

由此,教育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只是起到助攻的作用。教育是傳承,傳在先,承在後,關鍵是承。教育活動類似種田,幾個因素缺一不可,耕田、種子、水、肥料、氣候等等。不是說只要教師有水平,只要受教育者天分高,就一定教出翰林來,育出棟樑之才。

教育自然而然,不可預設目標,不可揠苗助長,不可像風像霧又像雨。老話講的天時地利人和,教育層面同樣適用。即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才會有對的結果。教育不適用短兵突擊,不適用聲東擊西,不適用牛不喝水強按頭。

教育的基礎架構是一定的學習能力,即可以正常識記文字、思索問題、參與交流表達等。說到底,教育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二者缺一不可。主觀是經,客觀是緯,編制出地理學上的經緯網。憑藉經緯網,可以搜尋地球任何一點的經緯度,因而確立準確位置。教與育構成的經緯網則可以比較清晰幫助教育者、受教育者,認知自然、社會以及人類本身許多問題。

教育是雙刃劍,即可推進亦可阻擋。教育本身無所謂好也無所謂不好。教育是開放的,教育資源俯拾皆是。教育極像一日三餐,需要持久下去,但不可探究哪一頓飯更有營養。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可能是教育的特色之一。

教師是教育的陪侍,不是主導者。僅從文化傳承入手,教師在教育接力賽中是第一棒。教師良莠不齊,因而不能將所有期盼一廂情願推及教師團隊。

受教育者,任重道遠。家庭、學校、職業、社會等都可能是完成終極教育所必須。

教育是學問,是藝術,是產業,是技能、是區分社會與自然的標識之一。廣而言之,教育非人類獨佔。或許飛禽走獸也有萌芽式教育。

教育手段多樣,方式途徑大相徑庭,如此一來,教育大可不必高不可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