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漫 谈 教 育

漫谈教育

之前遇到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什么?咋一看上去,好像谁都可以说出个所以然。细细咀嚼、深层次探究,仿佛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教育究竟是什么,答案不简单。

时下有一个时髦现象,木匠去做铁匠的活计,厨师偏要与屠夫争高低。非要唾沫星满天飞,摇头晃脑装行家里手。

教育并不神秘,教育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教育之所教是一种传承,包括文化、精神产品、以及维系国家与社会所必需的的规则;教育之所育,即引领受教育者在思想行为方面符合各项规范,做社会利益的维护者,国家利益的遵从者。教与育,相辅相成,教是为了育,育是教的必然归宿。

由此,教育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只是起到助攻的作用。教育是传承,传在先,承在后,关键是承。教育活动类似种田,几个因素缺一不可,耕田、种子、水、肥料、气候等等。不是说只要教师有水平,只要受教育者天分高,就一定教出翰林来,育出栋梁之才。

教育自然而然,不可预设目标,不可揠苗助长,不可像风像雾又像雨。老话讲的天时地利人和,教育层面同样适用。即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才会有对的结果。教育不适用短兵突击,不适用声东击西,不适用牛不喝水强按头。

教育的基础架构是一定的学习能力,即可以正常识记文字、思索问题、参与交流表达等。说到底,教育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二者缺一不可。主观是经,客观是纬,编制出地理学上的经纬网。凭借经纬网,可以搜寻地球任何一点的经纬度,因而确立准确位置。教与育构成的经纬网则可以比较清晰帮助教育者、受教育者,认知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本身许多问题。

教育是双刃剑,即可推进亦可阻挡。教育本身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教育是开放的,教育资源俯拾皆是。教育极像一日三餐,需要持久下去,但不可探究哪一顿饭更有营养。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可能是教育的特色之一。

教师是教育的陪侍,不是主导者。仅从文化传承入手,教师在教育接力赛中是第一棒。教师良莠不齐,因而不能将所有期盼一厢情愿推及教师团队。

受教育者,任重道远。家庭、学校、职业、社会等都可能是完成终极教育所必须。

教育是学问,是艺术,是产业,是技能、是区分社会与自然的标识之一。广而言之,教育非人类独占。或许飞禽走兽也有萌芽式教育。

教育手段多样,方式途径大相径庭,如此一来,教育大可不必高不可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