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金融危機是不是每十年出現一次?

觀易通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個觀念,經濟衰退並不完全等同於金融危機,前者是經濟週期性的正常表現,後者是因為債務或其他金融問題引發的對經濟產生的衝擊。

先說經濟衰退的週期性,我們通過歷史確實可以看出,大概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經濟週期會出現一次下行和衰退,但是這個時間並不是完全嚴格的按照10年這個數字進行的,週期性,一般來說來自於勞動市場的規律變化以及資本市場的極端性。如果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有新的產業革命或者一些轉變導致結構性發生變化,那麼經濟增長就會持續,不一定陷入衰退。

而金融危機一般來說就是某種泡沫的破裂。比如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及2007年房地產泡沫破裂,2008年的次貸危機也是這樣造成的。

現在看來,10年一次的經濟衰退,可能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可以看到美國的經濟下行趨勢正在逐漸明顯,明年下半年或者後年上半年可能迎來這樣的衰退,這次經濟增長週期已經維持了10年以上。但是金融危機是否會到來,現在還是未知,從風險上看美國的股市和債務市場都有可能產生這樣的衝擊,然而是否會帶來類似於次貸危機那樣嚴重的影響,還需要繼續觀察。


諮詢師天生


沒有這個說法,如果金融危機十年一次,那麼各國政府就可以從容應對,不至於每次金融危機都是驚天動地,同時對於投資者,如果提前知道金融危機發生,那麼就是一個暴富的機會,金融危機就是金融資產大幅下跌,投資者可以提前做空,這樣等金融資產大幅下跌,可以大賺一筆,不過,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金融危機的發生確實有一些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經濟不斷增長,股市,房子等金融資產價格一路走高,投資者賺的是心花怒放,而且這個收入遠遠超過工資收入,其他沒有買股,買房的人看到先期投資的賺錢了,也會不斷跟隨,這樣股市,房子價格越來越高,所有人陷入瘋狂,隨著股市,房子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經濟基本面過熱,央行必然會不斷加息,這樣會提高資金成本,買股票尤其是買房的錢大部分都是負債,在利率上漲的情況下,投資者壓力加大,如果股市房子價格掉頭向下,會引起連鎖性拋售,形成踐踏效應,這就是金融危機,

完成這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但是不能說有規律性的十年時間段,因為金融危機的發生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因素,雖然模式相同,但是何時發生卻很難預測,比如股價,房價何時是高點,很難預測,拿美股舉例,在次貸危機之後,已經連漲十年,將來肯定某一天會大幅下跌,但是股市到底在何時下跌卻不知道,已經漲十年了,說不定再漲十年也未嘗不可,說不定很快掉頭向下也有可能,

而且,現實中發生的金融危機在事前都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最近的幾次重大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機,97年亞洲金融風暴都是危機之前一片樂觀,危機之後哀鴻遍野,從這個角度,目前大部分人看空世界經濟就說明金融危機不會發生,


萬事皆空70


金融危機確實存在著十年一次的循環週期,理論依據來自於朱格拉週期理論。

十年時間,為一箇中期的週期,主要以經濟危機(往往由金融危機誘發)為研究對像,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存在9-10年左右的週期性波動,即每10年左右總會發生一次危機。中週期是朱格拉提出,因此又被稱為朱格拉週期。

朱格拉在《法國、英國、美國的商業恐慌與期週期的再現》一書中,對這幾個國家的工業設備投資變動情況進行研究,發現10年左右的週期波動規律,因此朱格拉週期又被稱為設備投資週期。

中週期在高速工業化過程中表現會較為明顯,比如在上世界日本處於高速工業化時期,出現過多輪明顯的朱格拉週期波動,比如1955年-1965年,日本第一輪經濟高速增長週期,即是通過工業設備投資驅動的,日本通過銀行貸款、民間金融等方式籌集資金,大舉投入工業化,帶來了經濟的高速成長。

按照朱格拉週期的特點,從每10年會發生一次危機的規律來看,美國現在處於新一輪衰退的起點,所以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多次出現倒掛,雖然美國相關經濟數據尚可,但隨著外部環境的緊張,貿易局勢的複雜,美國發生衰退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大。

我國經濟在1981年後出現過兩次中週期波動,1981年到1983年為上升週期,1983年到1990年為下降週期;在1991年重新進入上升週期,1993年進入下降週期,到2001年重新進入新的週期。

目前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和工業化對經濟整體拉動作用較大,因此從長週期來說,依然處於上行週期中,中週期主要受到投資增長率影響也會出現週期循環,但整體呈現螺旋式上升狀態。按照中週期的規律來看的話,大概在2021年會開啟新的上升週期。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我國並非完全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週期受調控影響較大,與歐美等西方國的經濟週期並不同步,對我國的經濟週期考察,需要特別關注工業投資變化情況。


財經宋建文


誰說10年一次.誰也不知道下次金融危機什麼時候來.但是10年是一個心理預期週期.以往也差不多是10上下出現一次.但不能因此就認定10年就一定爆發一次金融危機.可能是11年也可能是16年.也可能是更多.人們總是喜歡預測未來.但上帝不想讓人們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們只能做好準備.


易術加


金融市場裡有幾個所謂的“魔咒”和“規律”:

第一,就是所謂的逢8必亂,就好比1988年,1998年,2008年,其實都大大小小出現過金融危機,所以大家都認為每逢經歷“8”的年號,總沒好事。而對於2018年來說,其實也是如此。

第二,就是經濟是有周期的,那麼許多人都認為金融危機也是有周期的。從近代歷史來看,金融危機的週期往往是10年一個輪迴,所以大家也就認定了這個時間和規律。

當然了這些所謂的規律和魔咒,其實都是近幾十年以來的數據,所以大家更會片面的認為這就是一個規律。但是拉長週期來看,你會發現,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實並沒有一個所謂的規律和魔咒。更多的是一種不確定性。


那麼對於如今來看,2018年雖然大環境不好,但卻沒有觸發一個金融危機,而2019年,全球出現另一個降息大潮,預示著經濟衰退跡象明顯。

並且美國的長短美債利率出現了嚴重的倒掛,往往預示著在2020年進入一個衰退週期。所以,十年一輪的金融危機其實不成立。

但是從數據來看,每一輪的經濟發展和經濟衰退都是有自己的週期變化的,這點是無口厚非的!

因此,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關注全球經濟變化的數據,而不是把一些的分析和判斷寄託在一個規律、以及魔咒上,這就有些太片面了。

雖然說金融危機會對於就業,實體,房產,股市都有著巨大的衝擊,但同時,對於手中有流動自由資金的人來說,任何一次經濟危機就是一個逢低撿寶發財的好時機。不過一定要在金融危機進行到一定的時候,不要過早過急地進行資產收購。

這樣的話一旦危機度過,你的財富會出現成倍的幾何增長哦!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是哈哈我來回答

首先金融危機能否從時間上找到規律呢,讓我們來看一下歷史先:

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82-1988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1990-1999年:日本泡沫危機

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7-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

除去1929-1939大蕭條,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基本每10年都會出現一次大的金融危機,每次危機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時間長短不一。

那麼大家最關心的可能是距離上次次貸危機已經過去將近10年,2020年左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機

那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危機的7大特徵,是否和現在的經濟現狀合上:

1,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

2,外部資金大量流入

3,國內信貸快速增長

4,普遍的過度投資

5,股票,房產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

6,貿易持續逆差並不斷惡化

7,貨幣普遍被高估

以我國為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1949成立至今,雖然經歷過若干次經濟困難,但是因為從21世紀初加入世貿之後才和世界經濟逐漸接軌,2007年次貸危機又正好趕上中國經濟起飛,因此中國壓根就還沒經歷過金融危機。那麼能不能合上以上的特徵呢,我們先來看

1,信貸是否快速增長

2013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9萬億

201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9.8萬億

2015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11.7萬億

2016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12.6萬億

2017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13.5萬億

2018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16萬億

2008年貨幣政策從“緊“到“適度寬鬆”轉變之後,當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5萬億,當時已經驚呼是開閘放水,不過相比2018年的16萬億簡直就是毛毛雨,說明過去這10年的信貸增長何止快速,簡直就是在坐火箭。

2,是否有過度投資

過去10年最流行的經濟模式就是燒錢拿市場,然後融資圈錢,比如風靡一時的共享經濟,假藥停的生態聚反,暴風一度登上股王,瑞幸咖啡在爭議中快速擴張,滴滴快車,美團餓了麼外賣大戰,拼多多的異軍突起,萬年虧損的京東。上述這些還是一片紅海中殺出來的碩果僅存的成功者,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背後是無數的失敗者墊背。2018年P2P的暴雷潮,以及中小銀行的高不良率等等,都說明過度投資是確實存在並且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臨界點。

3,資產價格是否快速上漲

2016-2018年房價的反週期暴漲,這個就不多說了。其實房產只是大家能看到的最大一頭,事實上那3年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瘋狂暴漲。唯獨股市倒是給摁下來了,所以我非常看好2019之後的股市,現在賣房炒股我是沒那個勇氣,不過2019敢於這麼做的都是真正的大牛。說這個話我不怕打臉,歡迎2020年底大家再來看我這篇回答。

從世界角度來看,美國川普瘋狗一樣揮舞關稅大棒逮誰咬誰,其實從大的來看,有理由推測是在世界經濟退潮的前夕毫不猶豫的實施“新孤立政策“。2019年世界各國央行紛紛降息,印度一年還沒有過完就已經5次宣佈降息,澳大利亞2次降息,美國2次降息,並且大概率10月份第三次降息。菲律賓,秘魯,新西蘭,印尼,俄羅斯,韓國,南非,智利,烏克蘭,埃及,尼日利亞等國紛紛加入降息大軍。

由此來看,未來2-3年內是否有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哈哈哥看天下


自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危機爆發的週期顯著在縮短,直到本世紀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人感覺好像是十年一次,其實,金融全球化以後,如果沒有建立全球範圍內的統一的金融管理秩序,只要某個或幾個國家出現短暫的金融問題,都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所以說幾年一次,現在不再適用了,而從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關係來看,經濟危機往往帶有更明顯的週期性,甚至五年就可能出現。


渝洲投資理財


題主似乎發現了金融市場的一些規律性哦,不過並沒有那麼簡單的。

2000年美國爆發互聯網泡沫危機,導致全球的互聯網企業全線大跌,無一倖免;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號稱是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然後就是2015年中國股市暴跌,跌至2440點,但這次並不影響美股的走勢呀。所以看似是有規律性但也僅僅只是一個時間段節點而已,這個時間段大概是8~10年左右。

可以看看上面A股K線圖,2008年股市暴跌,然後2015年股市也暴跌,期間也就7、8年時間,所以說金融危機每10年爆發一次並不是100%的事情。不過話說回來,每次金融危機都是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

危機才有機

危機危機就是危險與機遇共存的,因為金融危機的時候,無論是不好的公司還是優質公司都會遭到恐懼性拋售,這時優質的公司就跟白菜價一樣,任挑任選。

巴菲特也說了:“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暴跌的時候買入優質公司的股票有什麼好處呢?

1、安全邊際夠高。什麼叫安全邊際,也就是說買入的時候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了,而上升的空間就很大的時候,這就叫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的概念前提也是運用到優質公司的股票才行,因為垃圾股票是不存在說明安全邊際的說法的。

2、持有成本夠低。往往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低價買入你平時就已經很想買進的公司股票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說是千載難逢,人的一生中可能也就能碰上那麼幾次。只要持有成本夠低,那麼可操作的空間就更大。

3、可以讓利潤盡情翻滾。低價買入等到下一次牛市到來的時候,你的利潤才會實現現象級的增長。

總的來說,一般的經濟週期可能會是8~10年,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低位佈局,然後耐心等待下一次經濟高潮的爆發就好。巴菲特自己也說,股市暴跌的時候才是他最忙的時候,其餘時候都很清閒的。還有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也說了,人一定要學會逆向投資,要敢於在股市暴跌的時候進場。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複利奇蹟捕手


關於經濟危機十年爆發一次的現象是存在的,雖不至於這麼準確有時會提前或是延後幾年,但整體規律是不變的。

其實這一規律不只是存在於近代工業革命之後,早在遠古時期的農耕社會就普遍存在這一現象,由於當時的商貿和資本經濟只是雛形並不發達,所以這個現象也就不像今天這樣顯著,只是主要表現在農副產品的收成大小年方面。

這一現象和規律的根源主要在於太陽,是太陽黑子的爆發週期導致的,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大致在9-13年,常規上多在11年附近,太陽黑子的活躍度會以輻射的形式對地球的大氣造成直接的影響,也就變相間接的影響到農副產品的收成。大家都知道工業革命以來大多的工業原材料是來源於農副產品的,農副產品收成的多寡自然就會直接的影響到工業原材料的採購和價格的高低。也就間接的傳導到經濟和金融方面並決定了其繁榮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來對抗和減弱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對農業造成的危害,還有就是工業原材料再也不單純的來源於農副產品,所以由於太陽黑點的週期爆發形成的天氣的變化導致的農產品的豐收度對經濟的影響度正在逐步的減弱。但是卻又有科技進化週期,新材料發現製造和運用週期及政治等一眾原因的影響,這一現象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