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研究」拼多多(2)—錢燒到了哪裡?

「研究」拼多多(2)—錢燒到了哪裡?

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在美股遞交招股書。

商業模式比較刁鑽:

拼單砍價+裂變C端社交用戶量,切中其他電商公司都沒有覆蓋的賽道。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做拼團電商生意,通過用戶發起,與其他人拼團,以較低的價格在平臺上購買商品。說白了,它就是C2B模式,個人通過組團形式,向B端議價(砍價)。

拼多多整個平臺的交易,可以分為5個步驟:商家入駐發佈產品——C端用戶購買(單獨/拼團)——下單、付款——商家發貨 ——支付平臺打款給拼多多——拼多多扣除服務費後,打款給商家。

在商業模式本質上和美團類似,都是團購——只不過,不同的是,美團是B端指定商品,指定統一價格,向C端發起團購;而拼多多,則指定商品,提供兩個價格,一個是單獨購買價,一個是拼團價(買家和其他人一起拼團,享受低價)。

這事,估計連美團的王興都想不到,一個升級版的團購生意,居然在身為團購老大的自己面前,硬生生的只用兩年多時間,幹了3 億用戶。

弄明白了商業模式,然後我們再來看毛利率。

拼多多的變現途徑有三種:

1)在線廣告,是指商家購買拼多多搜索排名(相當於競價排名);

2)交易佣金;是指拼多多根據商家在平臺上的交易額,按一定比例,向商家收取佣金;

3)直銷,是指拼多多自己在平臺上售賣商品,即自營。

2016年-2018年拼多多收入結構

「研究」拼多多(2)—錢燒到了哪裡?

注意,其中直銷業務的毛利率極低,2016年,直銷為營收貢獻了90.45%,因此當年的綜合毛利率為-14.46%,但隨後這塊業務的佔比開始下降,2016年9月,拼多多和其自營平臺拼好貨合併後,取消了自營業務,轉型為純平臺運作模式,毛利率也大幅上升。

解決完以上兩個商業模式的細節,我們接著來思考:拼多多的錢,到底燒到哪兒去了,導致賬面鉅虧?

互聯網獨角獸,難逃“燒錢”這一步

錢燒到了哪裡?

吸引流量,獲取B端、C端用戶。對電商行業來說,流量,就是生命線。無流量,必死。

2016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銷售費用為1.69億元、13.45億元、12.17億元。注意,2017年、2018年一季度,銷售費用率都大幅增加,到2018年一季度,收入的87.9%都拿去做推廣了。此處,正是拼多多虧損的原因。

銷售費用中主要為兩塊:

1)廣告推廣;

2)用戶補貼;

廣告推廣——從2017年開始,拼多多開始在地鐵站大量鋪設廣告,同時先後在《極限挑戰》、《中國新歌聲》、《非誠勿擾》、《我是大偵探》等火爆綜藝節目上,做贊助商。

它的“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已經被稱為洗腦廣告詞。

2018年,拼多多拿下世界盃直播賽前廣告位。有信息披露,央視世界盃首批廣告資源官方贊助商的標底價格,高達35.62億元。

用戶補貼:

平臺對於用戶的補貼方式,主要指APP簽到補貼、邀請好友砍價減免費用等。這部分支出,拼多多計入了銷售費用中。

關鍵一環:撮合交易

拼多多這麼燒錢做廣告,就是為了吸引B端和C端用戶入駐平臺,這樣,它才能變現掙錢。

要看它怎麼掙錢,得仔細看看B端和C端的交易流程:

B端商家入駐拼多多平臺,需要交一筆保證金,計入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科目“Merchant deposit”。該筆保證金,只有在商家離開平臺,並且撤銷了在平臺上發佈的全部商品後,可以向拼多多申請“退保證金”。

2016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保證金為2.19億元、17.78億元、24.15億元。其中2017年的增速為711.87%。保證金這個數據,代表平臺入駐商家的數量在快速增長。

好了,商家交完保證金,入駐平臺,可以發佈商品了。此時,作為平臺方的拼多多會收取交易佣金和廣告費,統稱為在線市場服務。

但與此同時,相應的,拼多多需要支付出去兩塊主要的營業成本:一是支付手續費、一是平臺運維支出。

其中,支付手續費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費用,包括微信、支付寶、QQ錢包等。平臺運營支出是指寬帶、服務器成本、折舊和維護成本。

「研究」拼多多(2)—錢燒到了哪裡?

關於拼多多的投資邏輯

1)關於拼多多,其實幾個最大的爭議就是:它究竟有沒有未來?這個問題千人千面,我們把這個問題拆解,來提一些自己的分析觀點。

2)這個問題,應該拆分成幾個細分問題來看:它的流量能否繼續擴張?它將如何盈利?如果阿里和京東反撲,會不會把它搞死?

3)這三個細分問題,分別對應三件事:用戶增長、盈利模式、競爭格局。如果用戶能夠增長,代表需求可持續;如果能找到盈利模式、扭虧,那麼商業邏輯就可持續;如果不會被對手搞死,那麼加上前兩條,就能看到更遠的未來。

4)再來看獲客成本,據招商證券研究報告,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獲客成本已達49元,遠高於2017年的11元。其銷售費用率在18Q1也已攀升至88%。在這種情況下,要麼,繼續大規模燒錢;要麼,想辦法降低獲客成本

5)獲客成本怎麼降?找騰訊平臺支持。據第一財經日報,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宓群透露:拼多多前期做到非常大的規模,並沒有使用騰訊的資源。最近一筆大額投資,騰訊領投意願強烈,拼多多更多是從戰略層面考慮。從媒體的報道細節能看出來,騰訊對投資拼多多應該是相當的興奮——這意味著,其多年來在電商領域突破的夙願,終於看到曙光。未來,在流量、資源上有更大的支持,幾乎毫無疑問。

6)其次來看盈利模式——傳統電商基本就靠這幾個模式盈利:年費、交易佣金、廣告費。未來的盈利模式,按照其現有數據所體現的資源稟賦,未來大規模變現,無非幾大路徑:競價排名、2C的消費金融、2B的供應鏈金融。只要用戶量足夠,依靠這幾塊業務扭虧為贏,只是時間問題,預計大約1-2年時間。

7)再次來看競爭格局——拼多多最大的意義,就是在BAT三角巨頭之下快速撕開自己的存活空間,並且,找到了足夠強大的“流量護城河”,沒錯,這個護城河就是微信。目前,微信和淘寶流量仍有不小的屏障。拼多多對騰訊意義重大,將成為其在電商領域牽制阿里的戰略要地。未來必將獲得更多扶持。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想把拼多多搞死,很難。

8)拼多多的低價、爆款, 搶了淘寶的用戶(兩者用戶高度趨同)。那麼,接下來阿里和京東的反擊,將成為重要看點。現在,兩家已經在開始陸續反擊:淘寶推出 “淘寶特價版”App,對標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此外,京東也推出“京東拼購”,加入戰局。

用戶——從招商證券的數據來看,拼多多經歷了2017年月活的爆炸性增長,拼多多18Q1月活增速明顯放緩。

9)所以,接下來一年,一大關鍵詞就是:燒錢、燒錢、燒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雙十一,會成為中國電商領域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場血戰:淘寶PK京東PK拼多多。並且,自拼多多出現,未來很多年,或許國內電商市場,都會呈現“三國演義”的格局,這個格局,將成為相對的穩態。

10)在以上所有要點中,流量仍然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位。而要維持流量,就得持續提供“低價+爆款”,否則湧入的流量遲早也要流失。從拼多多最新發布的佈局動向也能看出,幾個關鍵詞:好貨、服務、溫度。

12)對“好貨”,我們的理解,未必是像天貓那樣的同類商品中的“高端貨”,而是“低價高質”,所謂的“性價比”。而傳統的一件商品,從原材料到成品,佔據成本更多的一是渠道網絡、經銷商,二是廣告投入。

未來,Customer-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模式會是主線,各大電商平臺,誰能為

B端企業提供更多扶持和服務(包括供應鏈服務、金融服務等),幫助其降低成本,誰才能笑到最後。所以,電商平臺看似是一門2C的生意,實際上PK到最後還是一門2B的生意。

這樣的未來,將很大程度上優化實體經濟的效率。

13)至於估值方面,互聯網公司典型的特徵是,由於未來的基本面重大變動(比如增加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業務),可能會導致未來的財務數據出現重大變動,和目前的財務數據嚴重脫節,所以,基於過去財務數據的估值方式,往往會遺漏對未來基本面重大節點的判斷。

14)拼多多的未來究竟如何,我們只能粗略分析到這一層,僅做拋磚引玉。它的未來究竟如何?歡迎業內人士留言,參加討論。

無論如何,有了拼多多這樣一個攪局者,中國電商的格局增加了更多的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