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廖昌永帶上音學生演繹舒伯特《冬之旅》,該版本系亞洲首演

《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據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由24首歌曲連貫而成的聲樂套曲,既可謂一組抒情的音樂詩歌,又可謂一部音樂戲劇。它在詩歌與音樂的融合、聲樂與鋼琴的補充、抒情性與戲劇性的兼顧等方面都達到了頂峰。

11月22日,在上音歌劇院,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把《冬之旅》裡的其中3首——《晚安》《菩提樹》《勇氣》搬上了臺。《晚安》傷感而失落,《菩提樹》幸福而溫馨,《勇氣》堅定而無畏,廖昌永用一把醇厚溫和的好嗓,將3首歌曲裡的不同情緒、不同滋味精準地詮釋了出來。

這是廖昌永第一次唱《冬之旅》,有意思的是,版本還特別不一樣。

在此之前,《冬之旅》都是以“獨唱+鋼琴”的形式示人,這一回,廖昌永卻是帶著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的20位學生,以“獨唱+合唱”的方式演繹——這是德國大熊出版社根據《冬之旅》改編的一個版本,此前從未在亞洲演出過。

教師帶著學生上臺,“合唱版”也恰恰體現了上海音樂學院薪火相傳的一面,“我們培養學生,一方面是專業頂尖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是分類人才的培養,音樂藝術特別是歌劇是一門合作的藝術,我們的學生除了可以做獨唱演員,還可以在歌劇裡擔綱其他的小角色、合唱角色,在‘合唱版’裡,我們也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廖昌永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廖昌永带上音学生演绎舒伯特《冬之旅》,该版本系亚洲首演

廖昌永和上音學生合唱《冬之旅》

今年3月,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與世界最古老的音樂出版機構——德國大熊音樂出版社簽署合作協議,在中國音樂創作出版與推廣、音樂檔案人才培養、中德音樂文化交流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春種秋收,在簽約後的七個多月的時間裡,“上音-大熊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完成了一批成果:上音已故老院長楊立青教授的《荒漠暮色》,以及大熊首位中國簽約作曲家、上音作曲系沈葉副教授的《小提琴協奏曲》在國際上出版。

11月22日晚,上海音樂學院與德國大熊音樂出版社聯合舉辦“冬日懷舊”專場音樂會,正是雙方合作成果的一次展示。

當晚的音樂會先後獻演了中國第一首管絃樂序曲《懷舊》(黃自作曲)、中胡與樂隊作品《荒漠暮色》(楊立青作曲)、交響詩《紀念》(沈葉作曲)……除了《懷舊》,全部使用了大熊出版社授權並提供的原版樂譜(總譜、分譜)進行演出。

廖昌永毫無疑問是當晚的高光部分。除了亞洲首演大熊版《冬之旅》,他還連續演唱了5首中國藝術歌曲,包括第一首中國藝術歌曲、青主的《大江東去》(1920),蕭友梅的《問》(1922),黃自的《玫瑰三願》《思鄉》《春思曲》(1932),每一曲演畢,觀眾席總會傳來如潮的歡呼聲和喝彩聲。

“不管是唱法文、德文還是意大利文,你都要在腦子裡把它們轉成中文,但中文歌是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非常直接,不用拐彎。這是我們血液裡、DNA裡的東西。”雖然德、奧、法、意的藝術歌曲都會唱,相較而言,廖昌永還是對唱中國藝術歌曲更有感情。

“我們學校聲樂繫有個約定俗成的傳統,但凡舉辦音樂會,如果唱兩首,一定是一中一外,如果唱五首,一定有兩首中文歌……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上音就是中國藝術歌曲的濫觴之地,我們必須扛起這面大旗,承擔推廣工作。”

不只在中國,中國藝術歌曲也被廖昌永頻頻帶去海外,而這份意識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一年,廖昌永在“挪威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拿了第一名,開始在國際舞臺舉辦獨唱音樂會,從那時候起,但凡是獨唱音樂會,他的曲目單裡不少於1/3的作品都是中國藝術歌曲。

廖昌永带上音学生演绎舒伯特《冬之旅》,该版本系亚洲首演

廖昌永在日內瓦演出“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

今年1月,在日內瓦落成於19世紀的沙龍劇院,廖昌永以“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為名,將中國藝術歌曲唱出了中國,唱到了瑞士。

這是一場別具一格的音樂會。廖昌永連續演唱了不同時期、風格、題材的16首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根據16首歌曲,他還邀請汪家芳、丁筱芳兩位中國書畫家創作了16幅書法作品、16幅繪畫作品、2件瓷器作品,在詩、畫、樂之間展開對話。

“音樂廳裡是一桌、一椅、一個花瓶、一架鋼琴,音樂廳外做了一個小型畫展,場子爆滿,觀眾最後都不願意走,聽完了就在外面看畫展。沒有一個人中途離席,這個過程非常美妙。”廖昌永回憶。

醇厚的嗓音外加美妙的歌詞,這場音樂會不僅讓外國觀眾感受了中國詩詞和音樂文化的含蓄之美,亦讓久居海外的華人朋友感慨,“通過歌聲,我就好像看到了故土,看到了家鄉。”“廖昌永傳達的不僅僅是中國藝術歌曲,而是獨獨屬於中國人的一份情懷、一懷情意。”

廖昌永带上音学生演绎舒伯特《冬之旅》,该版本系亚洲首演

廖昌永在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演出“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

今年5月和6月,廖昌永又把這場音樂會開到了維也納AKZENT古典歌劇院、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德國基爾歌劇院,每一場都座無虛席。

廖昌永對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的這一場印象尤深,觀眾不僅來自柏林、科隆、法蘭克福、斯圖加特、威斯巴登等德國各地,還有人專門從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國“打飛的”過來,“全是外國觀眾,沒有一箇中國人。他們說他們都聽懂了,而且眼淚汪汪的,現場有歌詞翻譯,但在演唱過程中,沒有一個人去看翻譯,大家都被音樂本身感動了。”

音樂會上,廖昌永同樣為觀眾帶來了16首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悽美憂傷、時而歡快動人。

16首曲子裡,《釵頭鳳》取自宋代詩人陸游的同名詩,將陸游與表妹唐婉的悽美愛情寫成了一首千古絕唱。廖昌永飽含真情的嗓音感染了在場每一位聽眾,演唱到“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時,他更是感動到落淚,默默回頭擦拭眼睛,全場因此響起了長達數分鐘的爆裂掌聲。

“他用歌聲穿越國界,讓不懂中文的人也感同身受。”德國媒體事後評價。

德國大熊音樂出版社社長尼克·斐費科恩是當天觀眾席裡的一員,正是聽了這場音樂會,他決定全球出版發行廖昌永主編的《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16首》德文版。2020年,這套作品將與全球觀眾正式見面,恰逢中國藝術歌曲誕辰100年。

“他專門開車過來看,看完後愛死中國藝術歌曲了。”廖昌永驕傲地說,這是中國藝術歌曲第一次在國際出版發行,過去300年來,大熊出版過1000多位作曲家的8000多部作品,貝多芬、海頓、門德爾松、舒曼、肖邦、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等大家都曾與大熊保持過密切合作關係,由世界最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中國藝術歌曲,毫無疑問會對中國藝術歌曲在全球的推廣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雖然標註了德文翻譯和音標,這套作品依舊保留了中文歌詞,同時會附一張唱片,上面錄有16首歌曲的演唱以及歌詞的朗讀,廖昌永希望,全球的歌唱家都能用中文來演唱中國藝術歌曲。

與此同時,2020年,廖昌永還將把“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開到德國、芬蘭、意大利、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目前已經敲定的十幾場演出裡,16首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都是主角,還有一些演出邀約待定,比如和上海音樂學院淵源甚深的耶魯大學音樂學院,也非常希望廖昌永把這套曲目帶過去。

廖昌永带上音学生演绎舒伯特《冬之旅》,该版本系亚洲首演

廖昌永拜訪具有300年曆史的德國大熊音樂出版社

“以前一直在引進、一直在學習,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應該有交流的成果走出去。中國作曲家創作了這麼多中國藝術歌曲,我們應該讓更多的國際音樂家、國際觀眾來了解,我們應該有更多類似《梁祝》的作品在世界上演出。”

廖昌永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中國藝術歌曲不僅成為中國的經典,也成為世界的經典。因此他不斷在世界舞臺推廣中國藝術歌曲。

多年以前,他就開始著眼於“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的梳理。在上海音樂學院,一個包含理論家、作曲家、歌唱家和鋼琴家的團隊被組建起來,專注於中國藝術歌曲的挖掘、整理和推廣。開音樂會、錄製唱片、編纂專著一樣不落,為演唱提供可靠的範本,也填補學術研究的空白,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經典化”。

在音樂會里,觀眾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廖昌永悉心梳理的成果。

從“毛澤東詩詞藝術歌曲”“範曾詩詞藝術歌曲音樂會”到“春思曲——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愛這土地——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為你歌唱——中國藝術歌曲百年”,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濫觴之作,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丁善德等人不太為人熟知的作品,及至陸在易、趙季平等當代作曲家的當代作品,廖昌永始終在有條不紊、有條理、有系統地梳理和推廣中國藝術歌曲。

2020年是中國藝術歌曲誕辰100年。這一年,廖昌永會繼續做中國藝術歌曲的專場音樂會,正在考慮要不要把在海外熱演的“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移植到國內。這一年,“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箭在弦上,廖昌永也在考慮,要不要規定參賽選手演唱當代藝術歌曲,併為此設立一個獎項。這一年,廖昌永還會組織出版《中國藝術歌曲百年史》。

“吸收外來,不忘本來,藝術才會不斷向前發展。現在世界上的距離越來越短,中國融入世界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一直講文化自信,作為中國的文化人、音樂家,在全世界推動中國藝術歌曲,讓世界人瞭解中國藝術歌曲,這是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廖昌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