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職稱事關面子、票子和路子,但對教育副作用太大,可從兩方面改革

毫無疑問,目前的中小學,職稱,已經成為教師心裡一個重要的梗。

毫無疑問,評職稱,需要準備大量的材料,需要花費教室大量的時間。

毫無疑問,不管贊同不贊同,職稱在老師心目中,佔據非常高的位置。

毫無疑問,職稱評聘制度發展到現在,弊端日益顯現,但短時期內不可能徹底改變。

這四個“毫無疑問”,與“作為中學老師,花費大量時間評職稱有意義嗎”這一問題,關係密切,且聽三水三心一一道來:

一,職稱對於老師至關重要,意義非凡

對於老師來說,職稱有意義,並且,意義非常大。說沒有意義的,我只能給一個界定:佛系——有人因功成名就而佛系,有人因家庭負有而佛系,還有人因求之不得而佛系——或許,這句話有點刻薄,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說的是事實!

那麼,對於老師來,職稱究竟有哪些意義呢?面子,票子,路子!

1.職稱事關面子。人,都是要面子的。如果教一輩子書,還是一個初級職稱,別人一問,你真有面子?教師這個行業,其實是最要面子的。曾經有個老師就對我說,我就要退休了,我家裡也不缺錢(他的兒子在跨國公司做高層),但臨到退休都沒評上高級,綜掘是對我工作幾十年的不承認!

其實,仔細一想,不就是面子過不去嗎?

職稱事關面子、票子和路子,但對教育副作用太大,可從兩方面改革

2.職稱事關票子。目前的教師工資制度,職稱與工資待遇是聯繫得非常緊密的。就像公務員實行的職級制一樣,即使都是非領導職務,一級調研員和四級調研員,差別很大的。

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教師,真的就是一個職業。而職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養家餬口。所以,不要動不動說什麼教育理想和情懷,先說職業底線,再談道德高線——我們很多人,總是把這個事情整反了。

那麼,具體差多少錢呢?我以成都地區為例,同樣工齡的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每年的總收入,差距在一萬元以上。或許,在大款們看來,是個小意思,但對於年總收入在10萬以上的人來說,這就是1/10之一啊!

當然,票子有了,五子登科(房子、妻子、兒子、車子),也就有了。

職稱事關面子、票子和路子,但對教育副作用太大,可從兩方面改革

3.職稱事關路子。毫無疑問,人脈資源,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有沒有門路,是衡量一個人人力資源的重要路徑。高職稱的教師,更容易獲得各種人脈資源。比如,三水三心的一個朋友,正高級職稱,就四處被人邀請“坐檯”——人脈資源,自不待言!

有了人脈資源,想要辦什麼事,就方便多了。你說不是嗎?

二,職稱對於教育無足輕重,甚至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絆腳石

而職稱對於教育,其實,也是有一定意義的。按照職稱設計的初衷,評和聘,都是用來促進教師的人專業發展的——教育要發展,沒有教師,沒有專業程度高的教師,那就是一句空話。

但職稱制度發展到現在,不但違背了初心,甚至,已經成為了飽受詬病的設計。

原因和簡單,幾個問題:

1.唯科研唯論文,逼得老師造假。三水三心曾經說過,對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科學評定,比哥德巴赫猜想還困難。各地搞教育督導,搞了那麼多年,你把個地方提供了一個對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不客氣地說,都是老調重彈,舊瓶舊酒。所以,各地的職稱評聘方案,最後決定分數的,就只有教齡和獲獎、論文(文章、著作)三個因素(有些地方支教也會算作分數)。最後,就成了唯科研唯論文了。去年開始呼喚改革,改了沒有?

一線的老師最清楚!

這幾天,一個叫做胡紅梅的名師,抄襲著作,背後,恐怕也有職稱的影子在做怪!

職稱事關面子、票子和路子,但對教育副作用太大,可從兩方面改革

2.搞指標限制,整得學校人心渙散。職稱制度設計最不合理的,就是指標了。你再敬業、再優秀,沒有指標,也是枉然。所以,為了指標,好多人是投機倒把,蠅營狗苟。

而學校內部,為了爭指標,斯文人變得不斯文。據報道,就有地方老師為了職稱指標,大打出手!

三水三心多年前就可以評上高級,就有老教師來找我,讓我放棄——不是我高尚,是我沒辦法啊!是個好幾年,我其實還有些耿耿於懷——白白損失了好多錢!

本來,學校發展,教育發展,都需要同舟共濟,結果,搞得大家綠眉綠眼,最後是人心渙散。

所以,目前的職稱評聘制度,對於教育,真的沒有意義,如果有,主要就是負面意義!

職稱事關面子、票子和路子,但對教育副作用太大,可從兩方面改革

三,改變職稱雖然困難重重,但不改變必將走入死衚衕

​我始終認為,批評,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有邏輯有根據的批評,相對困難一些,但價值也不大。真正有價值的是,一邊批評,一邊提出意見和改進辦法。

在目前的形勢下,改變職稱評聘,雖然困難,但勢在必行。那麼,如何改變呢?

1.改革職稱評聘,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標準評聘。

也就是說,打破指標的瓶頸,用標準來代替。用哪些標準呢?三水三心就不再說什麼“忠誠教育事業”之類的軟性標準了,直接上乾貨:

一是工作年限標準。比如,初級職稱多少年,現行的限制是5年,就可以評中級,中級滿多少年,可以評高級。那麼,究竟多少年,我以為,現行的5年還是比較科學的(其實,最好是6年,剛好小學一輪,中學兩輪)。

二是師德滿意率標準。比如,針對授課班級的學生和家長,進行師德滿意率測評,只要達到多少比例,就有資格評。現在多數地方是90%。

三是工作量的標準。你不能一邊要評職稱,一邊又要求減少工作量吧?所以,評職稱,應該在規定的年度,都是滿工作量。我這裡所說的滿工作量,不僅僅指的是教學工作,管理和後勤服務,也是重要的工作,那也是學校一盤棋裡的重要棋子。

四是工作業績標準。其實,對於教師工作來說,工作業績是最不好評定的。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大不一樣。比如,有的城郊學校,把老師逼死,他也教不出幾個重點——生源在哪裡擺著啊!我曾經在一個偏遠地區工作過,哪裡的孩子,能及格就是萬幸——你想,用一根尺子來衡量,合適嗎?

職稱事關面子、票子和路子,但對教育副作用太大,可從兩方面改革

2.採取雙軌制的方式,或許可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雙軌制,就是一部分教師實行職稱評聘,走職稱工資的道路,一部分教師走按工作量定崗來核定收入的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給教師一個選擇的機會。以區域為單位,經過教師的討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兩種工資發放辦法,在基本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將所有的績效工資,納入總的盤子裡,一種是原來的職稱體系發放,一種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質量來發放。教師可以選擇,一旦選擇,至少保持3-6年(一個學段,你不能朝三暮四啊)。這樣一來,職稱高的教師,可以選擇走職稱的路(當然,也可以不選擇),而職稱低的教師,可以選擇走工作量的路。

這是你做出的選擇,你就不能怨誰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其次,給教師一個競爭的機會。現在,存在一些高職稱的教師,一旦評上了職稱,就以各種理由,不願意多上課,甚至有的人乾脆做起了各種教學輔助工作,脫離教學一線。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職稱設置比例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的老師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多勞多得、優勞多得,或許可以激發教師的第二個春天!

總之,教師花時間評職稱,還是有意義的,在、除非你沒有面子觀念,票子比較豐富,路子比較寬闊,又或許是你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但對於教育,有些時候,職稱真的就是一顆毒瘤,非切不可。但當下,職稱改革,可能比較現實的方式,就是用標準來代替指標,用雙軌來代替單軌。

(三水三心的頭條號有一系列的文章談職稱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對我的觀點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