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自古以來,夢想一直是人們追逐的話題。從古代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到現代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告訴你了,我必須得畫畫,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當一個人掉進水裡,他遊得好,還是遊得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從水裡出來,否則的話,他就得被淹死。”——思特里克蘭德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1.拋妻棄子,追尋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好久沒有看過小說了,一是心境浮躁,再就是處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早已習慣了碎片化的閱讀,對於長篇小說實在難於沉下心來閱讀。

書桌上一直放著的那本《月亮和六便士》,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它讀完。

說實話,剛開始真得看不進去,好幾次都在反問自己“為什麼買一本這樣難讀的書回來?”但當讀到第二節的時候,才慢慢地有了些感覺。

讓我們隨著大作家毛姆的筆觸和呼吸去了解那個為了追求夢想的而遠離塵世的怪才吧。

放棄安逸穩定的生活去追逐夢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書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工作穩定,家庭幸福。

他的妻子賢惠善良,家中還有一對可愛的兒女。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家庭中,他一直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可突然有一天,他在給妻子留下了一封信後,就不辭而別了。

人到中年,本該享受安逸的家庭生活,可他卻拋妻棄子,開始追求自己的繪畫夢。

讓人可笑的是,在此之前,他從未有過任何繪畫的經歷,更沒有在任何人的面前提起過自己的繪畫夢想。

當他的妻子委託別人去找到他時,並勸他回家:

“你這也太不通人情了”

“我看也是”

你似乎一點兒也沒有感到羞恥。”

“沒有”

“所有人都會認為你是個卑鄙小人。”

“讓他們那麼去認為吧”

“人人都討厭你,鄙視你,對此難道你就亳不在意嗎?”

“不在意。”

面對所有的指責和不理解,思特里克蘭德只有一個理由:我要畫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2.塵世如潘籬,他卻獨循靈魂

為了追尋夢想,思特里克蘭德經歷了一系列離奇的遭遇。

來到巴黎後,他常常是囊中羞澀,食不果腹。當他身患重病快要餓死的時候,是那個好心的荷蘭人拯救了他。

在這篇文章裡,作家毛姆曾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荷蘭人夫婦和思特里克蘭德的關係。

在他到來之前,荷蘭人夫婦倆過著平靜安寧的幸福生活。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到來,給好心的荷蘭人帶來的卻是一場災難。

面對這樣一位在自己困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的好心人,思特里克蘭德並沒有心存感激,反而在後來的相處中還不停地嘲諷和挖苦那個善良的荷蘭人。

更為過分的是,後來他居然和荷蘭人的老婆勾搭在一起,導致荷蘭人的家庭破裂,妻子自殺身亡。

當看到小說裡這幾個章節時,我想大多三觀正的人,都會忍不住去罵思特里克蘭德的無恥和冷漠。

他的確是可惡、可恨,他的眼裡好像只有繪畫。他的自私和冷漠到了令人唾棄的地步。

但仔細想想,他的眼裡豈止沒有了親人、朋友。他連自己是誰都忘了,在他的心裡,藝術之美高於一切,為了夢想,他可以置生死不顧。

他在巴黎的生活,就是同各種艱難困苦抗爭。

他有六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是吃一塊麵包,喝一瓶牛奶。

也常常因為買不起畫筆、顏料而去周圍的一些碼頭邊做些苦力活。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3.找到靈魂的歸依,締造出一個傳奇

孤寂的心田懷揣著世人不為知的夢想,一心向往著點燃他想向力的未知島嶼。

為了躲避那些世俗的羈絆,思特里克蘭德來到遠離人類文明幾千裡之外的南太平洋的小島上。

一盒油彩,一個畫架和一打畫布,口袋裡還揣著幾個英鎊。帶著他的全部家當來到了塔希堤島。

在這個隱匿在世界之外的一處僻靜的角落裡開始創作。

在別人的眼裡,他永遠只是個缺錢的流浪漢。在島上,甚至和他有過接觸的人,也對他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人們記著他,只是因為他常常畫一些樣子看上去非常古怪的畫。

塔希堤島在書中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棕櫚樹、土著人、熱帶叢林等,思特里克蘭德在這裡可以忘我地作畫,以至後來他患上麻風病還全然不知。

在這裡,他同一個當地土著女子愛塔同居,用他自己的話說:“她可以帶孩子,做飯,不打攪他畫畫。還可以給予他女人身上所有的溫情。”

他終於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創造了一幅又一幅使後人震驚的傑作。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4.月亮的光芒點亮了他的生命,並使之成為永恆

因為麻風病,他後來雙目失明,不能在畫架上作畫。他就摸索著在牆壁上畫,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完成了他此生的最後一幅作品——一幅巨大的壁畫,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

在這幅畫中,他將他畢生的追求、他努力找尋的方向、他的理想、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完全地融入在這幅畫中。

這幅畫既美得驚人,又汙穢邪惡。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但在他離世之前,他卻要求愛塔將那幅鉅作連同他住的房子一起燒燬掉,燒得不剩一塊木頭。正如他一生的輕蔑與驕傲,這或許就是一個偉大藝術家的一生。

赤貧,麻風病,雙目失明的折磨。世俗的鄙夷與不被賞識,這些都沒有將他壓倒。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說:“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會更強大。”

書中的六便士代表著現實;而月亮則寓意為理想。理想和現實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在這個世上,能衝破現實的層層阻礙,勇敢去追尋理想的其實為數不多。

倘若感到人生很迷茫,不妨閒暇之餘讀讀這本書。既可以讓你有夢可做;又可以讓你有淚可落。

這本書的主旨除了探討人生究竟是追求六便士,還是仰望月亮這一問題之外;更多的希望是: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做一個清澈高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