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用“科技之光”點亮雙創之夢 打造“豎起來的科技園區”

用“科技之光”點亮雙創之夢 打造“豎起來的科技園區”

11日至14日,GLOW CHINA2019國際創新者峰會在揚州創新中心舉行,四天四場七國項目路演、多場創新峰會和論壇,吸引了無數創業創新者的目光。這樣的科創活動,正在揚州頻頻上演。

這三年,揚州入選第二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的重大機遇,恰與揚州“三個名城”建設宏大戰略相互疊加、相互聯動,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將新興科創名城建設作為千年古城揚州重振輝煌的主航道,將科技產業綜合體作為“第一載體”“第一抓手”,舉全市之力持之以恆建成28個科技產業綜合體和53個小企業創業基地、48個省級以上眾創空間,構建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社區-基地”這一創業創新孵化鏈條。

如果說,翰墨書香的24小時城市書房是揚州的“希望之光”,那麼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科技產業綜合體、星羅密佈的眾創空間,就是揚州建設新興科創名城主航道上的“科技之光”。

領航

用“科技之光”點亮雙創之夢

入夜,江廣智慧城k2樓高層燈光明亮。清華大學博士湯一村放下手頭趕製的一份預研報告,走向窗邊眺望夜色掩映中的揚州。向南望,那一片星星點點、燈火璀璨的現代化樓宇,是年輕人創業創新的樂土——江蘇信息服務產業基地。與湯一村一樣,成千上萬年輕人來到這裡,追尋心中創業創新的夢想。

夜幕中,那一束束“科技之光”,猶如大海中的一盞盞塔燈,照亮了揚州新興科創名城建設之路。

歷史上的揚州曾三度輝煌,今日之揚州如何重振輝煌?市委書記謝正義說,“自古華山一條道”,揚州爭創城市第四次輝煌的主航道就是新興科創名城建設,而科技產業綜合體是當仁不讓的“第一載體”。

一時間,拿出“最金貴”的地建科技產業綜合體,打造創業創新的優質載體平臺,成為揚州人的自覺行動和創新實踐。

打開揚州創業創新的“航圖”:東有江蘇信息服務產業基地,西有職大南科技綜合體,南有智谷科技綜合體和聯創軟件園……短短几年時間,一批批科技產業綜合體、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無數熱血青年、科創人才懷揣夢想紮根於此。

一個人的夢想,千萬人的夢想,共同匯聚成揚州的新輝煌之夢。

杭州一個叫阿里的“夢想小鎮”,就融入了來自揚州的創新之夢。位於江蘇信息服務產業基地的智途科技的智慧停車項目,改變了小鎮傳統的停車方式,駕駛人員只需動動手指就能預約車位,輸個車牌就能快速找到車輛位置。如今,智途科技已成長為一家“新三板”企業、高德和百度地圖最大的地理信息供應商。

像智途科技這樣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全市已突破1000家。揚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工業園區,各大科技產業綜合體、眾創空間成了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發源地。

創新領航,揚州正沿著新興科創名城這條主航道闊步前行,也有力推動了雙創工作的開展。

築巢

打造“豎起來的科技園區”

“初創人才和團隊入駐園區後,能得到政策諮詢、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等各類幫扶,比過去單打獨鬥強多了。”去年,揚州市海歸創業園在國泰大廈正式開園,首批入駐的博士後王平對自己此次創業充滿了期待。他說,揚州是一片創業創新的沃土,海歸創業園讓一批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聚到了一起,讓謀求更好發展的年輕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

海歸創業園只是揚州雙創載體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陸續出臺“科技創新28條”“眾創空間十項措施”等政策,大力推動科技產業綜合體建設,扶持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發展,鼓勵全社會構建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激發科技人員創業熱情。

短短几年,在城市交通最便捷、生活最便利、景觀最美麗的黃金地塊,湧現出一大批承載著各類創新資源的科技產業綜合體。截至目前,揚州累計開工建設智谷、信息服務產業基地等科技產業綜合體34個,其中已建成28個、490.6萬平方米,投入資金超過220億元。

此外,揚州還建成53個小企業創業基地、48個省級以上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全市已逐步形成了科技產業綜合體、孵化器、眾創空間、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商貿集聚區等雙創載體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社區-基地”,這樣的創業創新孵化鏈條已經形成。

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相關數據顯示,揚州28家科技產業綜合體累計入駐企業3109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95家,引進博士人才361人、本科以上從業人員2.8萬人,引進科技創新機構141家,其中高校協同創新中心70家。

賦能

為科創載體厚植雙創土壤

航盛科技,是一家坐落於智谷的科技型企業。七年前,航盛科技只有一間簡陋的辦公室、30名員工,如今已擁有300多名員工,並攜手國際半導體巨頭成立“汽車電子聯合創新中心”,成為業界“隱形冠軍”。

像航盛科技這樣的“隱形冠軍”在智谷還有不少。爬山虎的地理信息、瑞豐信息的互聯網數據服務、舜大新能源的綠色光電研發、鼎集智能的智慧社區智慧校園、大祺自動化的數控系統……這些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在國內均處於領先地位。

數據最具說服力:短短3年多時間,這個代表著科技與智慧的綜合體已有110家企業入駐並正常運營,實現營收44.15億元,入庫稅收1.18億元,畝均稅收是製造業的10倍以上。

“智谷就是一個大的雙創社區,創業者‘拎包入住’,其它事情都可以放心地交給社區。”採訪中,航盛科技、爬山虎、瑞豐信息等企業老總講述他們的創業之路,紛紛對智谷的創業環境讚不絕口,“外有三灣這樣的宜居環境,內有各種細緻入微的配套服務,作為創業者,完全可以心無旁騖抓發展。”

近年來,揚州下足功夫,用心用情打造適宜中小企業孵化成長、做強做大的生態圈,為各類創新創業者賦能。一方面,加強雙創載體建設,或大力建設科技產業綜合體,或依託工業集中區等打造特色創業基地,不斷提升雙創載體的孵化能力;另一方面,支持載體運營機構提高服務能力,為入駐的團隊、項目和企業提供工商登記、政務、物業、商務、人才招聘、融資、財稅等一條龍配套服務,同時在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資本運作、管理諮詢、培訓會展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

好的環境+好的服務,如同陽光、雨露,不斷厚植著揚州雙創的土壤,滋養並孕育著無數“創客”逐夢未來。

以江蘇信息服務產業基地為例,這裡按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模式,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流程秘書式、保姆式服務,吸引了京東、美團點評、餓了麼、優酷土豆、喜馬拉雅、咪咕視訊等3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互聯網百強企業15家,培育孵化“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成為我市首個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以科技產業綜合體為代表的各類雙創載體,正成為創業者的樂園、小微企業成長的搖籃。(記者鄒平國軍邱凌)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