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過去,美業到底經歷了什麼

消費升級降維、產業升級轉型、財富形態變革,美業該如何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很多企業是做事業還是做生意?

言行不一致,忽略用戶價值……我們如何反思美業的不良現狀?

產品再造、服務再造、流程再造……美業如何實現整個體系的再造,創盈新一年?

過去,美業到底經歷了什麼


放眼2019年,一片狼藉,是悲觀的經濟預期,是烽煙四起的貿易摩擦,是企業家個人形象的崩塌,是藝術前輩的告別,是全民求錦鯉的期盼……我們今天不講其他行業,主要還是要來講講中國美業2019年經歷了什麼?

經濟下行,行業風聲鶴唳,企業越來越難做,一批批地被洗牌。不僅是終端門店,還是上家公司,全部經歷著一個字:難。非常難,越來越難。

那麼美業到底經歷了什麼?靜博士開始思考,現在行業的現狀到底是怎麼樣的?

01 消費疲軟—客人到哪裡了?

客流驟降已經是生美門店的普遍現象。很多店門庭冷落,消耗緩慢。 我走訪過北方的幾家連鎖機構,裝修豪華,面積很大,但客人寥寥無幾,不需要問,一看就知道財務出狀況了。 老闆都對此付出了巨大的情感,在嚴酷的現實面前還是想要撐著。

02 別家裁員—我們招不到員工

經濟的寒冬,外面很多企業大量裁員。但美業這個行業對於手工業人來說,不是裁員,是根本找不到人。有個美容師跟同鄉我們的員工說:我現在很幸福,老闆很寵我,保底工資,包吃包住……往細節問,才知道這家美容院就她一個美容師了。

街面上一家家看上去裝修很漂亮的門店,缺編率很多達到30-50%,甚至只有1到2個員工,真可以說是慘淡經營了!

03 小門店願意被收購

經營狀況迫使經營者心態轉變:大量中小門店尋找新的出路,願意被收購也是其中的一條路。有位同行說,在他放出有收購意向的10天內,收到80個意向電話,此階段大機構的效率價值會放大。但考量大機構的是組織運作能力,不然吃進去就會被卡住。

04 上家公司找不到方向

終端連鎖美容院受到重創,那麼這些服務於終端的上家公司,包括產品公司、服務公司、IT公司等等,日子都不好過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兩天,剛剛看到一家行業非常有名的IT服務公司宣佈倒閉,它退出市場,停止服務! 數千家門店數據資產損失,對門店的日常運營有很大的影響,猶如斷水斷電等基礎設施崩潰,一個公司的軟件系統停止服務,猶如斷網,甚感惋惜。 CEO無奈地表達:賺不到錢;生意難以持續;難做;投入與產出比完全不成比例;市場複雜……

倒是產品的源頭廠家反而找到了新的出路,老樹開新花。因為一些電商和微商的興起,給他們找到了新的出路,應該說,也算是開闢了一條不錯的路。

05 臺灣在大陸的企業基本滑鐵盧

前兩天,一位資深的臺灣美業老闆來訪,談到在大陸的企業情況,他對我說:2018年,臺灣在內地的美容企業基本全線下滑,遭遇滑鐵盧,很多日子已經很難過了。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曾經看到馬路邊的各個美容連鎖品牌,大量的來自於臺灣美容行業。在過去臺灣經濟往下走的時候,那些有思維靈活的經營者把品牌向大陸轉移,在大陸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也推動了大陸美容行業的興旺發達。曾經,臺灣美容品牌統領了我們行業很長的一段時間,而現在基本連而不鎖,財務狀況不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