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據說,交響樂在各類音樂演出裡

最容易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這裡的一頭霧水不是聽不懂

而是看不懂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因為不論哪個樂團

對普通觀眾來說

臺上都是黑壓壓一大群人

拿著不同的樂器跟著指揮同步演奏

所以很多人去聽交響樂都會發生如下反應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其實

聽交響樂是需要技術的

尤其是舞臺上各器樂組的矩陣

每個組的樂手都不是瞎坐的哦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先來科普一下

交響樂一般有四個器樂組

絃樂組、木管組、銅管組和打擊樂組

有時候還會加上色彩樂器組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一般來說

一個完整的交響樂團擁有75至90名成員

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陣容較小

晚期浪漫主義時期和現代比較大

五個組成部分一般會有這些樂器——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絃樂組是交響樂團中最龐大的一個組

大約有14把第一小提琴

12把第二小提琴

10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

和6把低音提琴(人數隨機)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木管樂器組的成員

都是一些悠揚溫順的樂器

比如長笛、短笛、雙簧管、單簧管

還有低音單簧管和巴松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旁邊躁動的銅管樂組

通常會由4個法國號

4個小號,3個長號,一個大號組成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還有打擊樂器組

定音鼓、三角鐵、鈴鼓、響板、鐃等

這個組雖然人數不多

不過各個都是戲精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別忘了交響樂隊中還會經常出現一些新鮮的主角

比如鋼琴、豎琴、馬林巴

因為它們的聲音太養眼

表現力相當豐富

所以被列入了色彩樂器組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在整個交響樂團中

嗓門越大越不佔優勢

打擊樂組才佔整個的10%

木管組和銅管組都是15%

而絃樂組幾乎佔據了樂團的60%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就連座位安排

也是誰最優雅誰在前

誰最吵就在後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一般第一小提琴總是在指揮的左邊

因為他們最重要

而打擊樂通常都在樂團的後面

其他樂器的位置經常根據指揮的喜好

和給定演奏空間的聲學特性而變化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交響樂團中有那麼多樂手

怎麼知道哪位是器樂組的“大Boss”呢?

就是誰離指揮近

誰就是首席

首席是交響樂團中專業能力最好的演奏員

他們可以直接用琴聲實現指揮的意圖

指揮的一個眼神

首席就能秒懂下一秒需要呈現

和表達的音樂是什麼樣的了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所以首席與指揮的距離必須是最近的

他們可以帶領自己所屬的器樂組

呈現與樂團更融合的聲音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交響樂團樂手進場的規矩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首先進入舞臺的是管樂器演奏者與打擊樂手,這些人最先入場的原因,因為他們演奏的樂器需要較多的時間來組裝與調整。

例如:管樂器演奏者必須先講吹嘴裝上、調整管身、調整簧片的裝接與角度,然後稍微試吹幾個音符,以確定沒有錯拿別人的樂器零件;而打擊樂手則需要把鑼、鈸、鞭子、木琴、牛鈴、木魚、三角鐵、大大小小的鼓等等,調整到一個適合的位置,並確定在揮棒時不會碰到任何一個倒黴的同伴。

就在舞臺上進行著雜亂的調整工作時,悠哉的絃樂演奏者也陸續步上舞臺,他們一樣得將樂器略做調整,只是沒那麼麻煩罷了。

最後一個出場的是所謂的“樂團首席”——通常是一個苦練成精的小提琴手,他的位置就在指揮的左手邊的第一把椅子上。首席出場時,聽眾會給予他熱烈的掌聲,代表對整個樂團的鼓勵。

但就在定位前,首席還得完成一項重要任務——只是雙簧管演奏者吹奏一個標準A音,因為接下來就是整個樂團的調音工作了。

完成了以上所有瑣碎的例行步驟後,聽眾們也逐漸安靜下來,然後整個樂團的將軍、他們的精神領袖——指揮,便神采奕奕、風光十足地登場了。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做個高雅人,一張圖看懂交響樂團

下次聽交響音樂會,就可以向朋友介紹啦!交響樂真的很規矩也很美,需要用心欣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