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淮陰侯韓信:一個成全劉邦的男人,他錯在了哪裡?

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當韓信被呂雉聯合蕭何以反叛之名誘騙、殺害的時候,劉邦正在代地平定陳豨反叛。韓信死前說的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便是坐實了之前謀反之名,劉邦默認了韓信的罪名,卻放掉了蒯通。

當然,從陳豨處得到的與韓信往來的謀反書信也足以定韓信的死罪,呂后只是提前做了劉邦都不好意思下手的事。其實,韓信雖然不善政治,但也不會愚蠢到臨時前承認自己反叛的罪名。韓信的死是一系列過程的結果而已,呂后、蕭何只不過是劉邦手中的兩把刀罷了。


淮陰侯韓信:一個成全劉邦的男人,他錯在了哪裡?

韓信劇照


一戰成名之後,依舊鋒芒太露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

還定三秦之戰是漢軍佔領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關鍵一戰。此戰中迫使章邯無法返回雍城,最終退守廢丘,從而縮短了交戰時間,實現了速戰速決,這是韓信的高明之處。騎兵千里奔襲,閃電突擊,這在歷史中非常常見,項羽、曹操都善於此種戰術,單純以戰術來講優勝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然而,短期內峽谷奇襲得手的卻不常見,韓信不僅奇襲成功,還能迫使章邯無法重返戰略要地雍城,這是把戰役中的細節全部計算在內的。還定三秦,無可複製。

被壓抑很久的韓信太需要證明自己了,滎陽擊退楚軍追兵之後,馬上向劉邦請兵三萬出擊魏國。錯了,一切都錯了,他在劉邦沒有需求的情況下,主動擔負起了北方側翼戰場。此後,魏國、代國、趙國、燕國相繼擊破,最終兵臨齊國城下。


淮陰侯韓信:一個成全劉邦的男人,他錯在了哪裡?

酈食其劇照


他的鋒芒太露,讓其他一眾文武都黯然失色。酈食其首當其衝,自告奮勇,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降齊國。劉邦既怕韓信功勞太大,又希望齊國永遠的聽自己的話,所以他賣了酈食其。當韓信兵抵臨淄的時候,蒸鍋中的酈食其對韓信的恨意可想而知。

有居功自傲的資本,卻缺乏人生戰略智慧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韓信的側翼戰場不僅平定了北方,還保護了關中與滎陽之間的糧道。如此大功,張良、陳平都是羨慕嫉妒恨。申請做齊地的代理齊王,韓信有足夠的資本提出這個要求,但是他不該請求自己來做。

此時的劉邦正在滎陽戰場被項羽猛烈進攻著,面對成皋的反覆佔領與丟夫,自己還曾迫不得已令樣貌相似的將軍以假亂真,方便自己出城逃回關中。其中艱辛可謂是九死一生。剛剛形勢稍好,韓信便來要王位,任誰身處劉邦的位置上都會發怒的。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


淮陰侯韓信:一個成全劉邦的男人,他錯在了哪裡?

張良劇照


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劉邦撕毀鴻溝協定,漢軍對楚軍發起戰略追擊,結果韓信、彭越、英布都未能如約而來,最終被項羽打的慘敗。前腳剛剛升職,後腳便不尊命令,劉邦這個老闆沒被氣死也算是有肚量了。升職加薪,最終給韓信加封了土地,這才有了後邊的垓下之戰的勝利。

危難之際,不尊命令。劉邦心中對韓信的仇恨值飆升到極限,只是時局不允許劉邦有過多的想法,只能壓抑著。韓信在沒有認清局勢,還沒搞懂做人的情況下,便把自己之後的路都堵死了,這是對自身戰略規劃的缺失。

垓下之戰,韓信這個總指揮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黑。垓下之戰漢軍已經勝利了,劉邦的天下也穩拿了,為什麼要四面楚歌,殺死項羽呢?“四面楚歌”是一把雙刃劍,殺了項羽也殺了韓信。擊潰楚軍主力,放走項羽,只有這樣,韓信才是楚漢戰爭中最大的贏家。


淮陰侯韓信:一個成全劉邦的男人,他錯在了哪裡?

項羽劇照


功成名就之後,不能及時隱退掩蓋光芒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高帝默然。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假齊王不能做,真齊王更不能做,楚王不能做,侯爵也不能做。既然已經功成名就,實現了人生價值,為什麼還要做王?站在楚地看帝京,劉邦何曾放心過這個功高震主的韓信。

來自劉邦的猜忌,來自同僚的妒忌,韓信似乎無路可走,既不能在外稱王,又不能辭官隱退,看似絕路其實無限生機。劉邦最後一次貶韓信為淮陰侯,與張良一起在書房負責整理兵書的工作。這是一個既不接觸人,又不接觸兵的最佳工作,至少劉邦很放心。

如果韓信能夠做到及時隱退,主動申請做這個兵書的整理工作,或許一輩子可以善終。張良隱退了,蕭何自毀清譽了,韓信又豈能安穩的做一個封王。


淮陰侯韓信:一個成全劉邦的男人,他錯在了哪裡?

劉邦劇照


總結

韓信雖然成全了劉邦,實現了人生價值,但是他錯了。從一開始就錯了,有些事情並非沒有韓信就辦不成,但他卻將這些事情都做成了沒有他韓信就真的辦不成。

漢軍勝利之後,異姓王的封地,韓信是最不該前往就任的那個。彭越、英布雖然均善戰,但都難以成大事,韓信不同,戰無不勝、功高震主,本該享享清閒,整理下兵書,卻選擇了外出做王,這如何能讓劉邦放心。我想,無論是誰在劉邦的位置上,都不會放任韓信這個王長期駐守在外的。

人生,總有度,凡事都要掌握一個度。不是活著太累,而是韓信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