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共建共享,校地融合新發展

“南京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營團隊幫我們設計了萬畝茶海主題公園、民宿開發、房屋立面改造、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對我們的旅遊開發非常重要”,寧德市壽寧縣竹管壠鄉竹管壠村駐村第一書記鍾國清表示。近日,他正忙著啟動該鎮村建工作,規劃的專業設計,得益於南京大學村建規劃實踐隊的調研成果。

據瞭解,南京大學村建規劃實踐隊正是來自2019年“追尋初心·服務寧德”百所高校千名師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隊伍,於今年7月至9月期間,來到福建省寧德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共建共享,校地融合新發展

該項目得到寧德市委郭錫文書記的專門批示和肯定,還被列為團中央面向全國大學生常態化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示範項目

全國攬才,校地合作新模式

近年來,寧德市牢記習總書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的殷切囑託,培育形成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和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群,良好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深入激發了各類高校走進寧德、認識寧德的興趣。

為進一步傳承發揚習總書記在寧德留下的優良傳統作風,促進校地合作雙向共贏,在團中央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中共寧德市委組織部和共青團寧德市委,面向全國高校,聯合開展2019年“追尋初心·服務寧德”百所高校千名師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工作。

此次百校千生項目共吸引了全國高校235支社會實踐隊伍報名,涉及22個省份,其中本科一批高校隊伍104支、“雙一流”高校隊伍40支,主辦方最終篩選錄取100支隊伍,參與實踐總人數近1300人。

本著“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原則,在雙向摸底寧德基層需求、高校科研特長後,主辦方還確定了閩東紅色教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102個實踐課題類型,涉及寧德市87個鄉鎮(街道)和3個企業。


“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共建共享,校地融合新發展

集聚智慧,服務地方注活力

“和往年社會實踐不同,今年‘百校千生’項目更注重服務地方黨政中心工作的針對性和系統性”,寧德團市委組織部部長楊泰介紹。

高校是人才密集地,實踐隊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優勢,把青年學生專業知識優勢與寧德特色經濟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實際需求結合,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升級提供智力支撐,累計撰寫專業性較強、現實意義較高的調研報告62篇。其中,中北大學實踐隊深入青拓集團的實驗,探究高氮、高強度、高耐蝕奧氏體不鏽鋼304D腐蝕的相關問題,幫助改善產品性能,實現從“知識點”到“金點子”的轉變。


“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共建共享,校地融合新發展

除了服務當地經濟,活躍在鄉村一線的45支實踐隊伍,圍繞農村脫貧攻堅、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等方面,為寧德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新思路,得到鎮、村幹部的一致好評。其中,桂林理工大學社會實踐隊在竹洋村繪製的牆面彩繪,提升了村莊的整體感觀形象;寧德師範學院後山夜校赤溪成長訓練營、南京林業大學“青春築夢”支教團等11支隊伍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教育培訓、課業輔導、素質拓展等教育關愛活動,並捐贈價值6萬元的學習用品,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和教育均衡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團市委新媒體中心還成立“暑期社會實踐採風隊”,指導實踐隊伍拍攝“閩東之光”短視頻227個,總閱讀數超20萬人次,其中19個作品獲寧德市首屆“閩東之光”短視頻大賽優秀獎,帶動更多省市外青年學子知曉閩東、熱愛閩東、建設閩東。


“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共建共享,校地融合新發展

增長才幹,追尋初心受教育

在服務當地的同時,學生們也迅速成長著。“雖然學習旅遊資源宣傳專業三年多,但親手操作無人機,真正規劃一個鄉村的文化旅遊,手繪旅遊地圖還是第一次”,在蕉城區留洋村進行社會實踐的保定學院學生張曉波表示,不同於書本上的學習,第一次的“實戰經驗”比想象中難很多,卻受益匪淺。

百校千生項目深化實踐育人,激活“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大學生提供了專業實踐、鍛鍊本領、融入社會的實踐平臺,對明確個人職業發展目標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除了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們能在寧德這個思政大課堂中,深刻感受到習總書記留下的優良傳統作風,更直觀生動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實踐隊帶隊老師餘樂表示。

“我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百姓情懷和下黨的發展鉅變”,安徽工業大學學生周蘭蘭興奮地說道,“看到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還有創新的‘只賣茶園不賣茶葉’扶貧定製模式,都讓我們特別震撼,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精神將不斷鼓舞著我。”


“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共建共享,校地融合新發展

實踐期間,各高校學生們還開展了理論宣講輕騎兵“青年說”小分隊活動,深入學校、鄉村、企業多處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回信精神宣講200餘場,覆蓋人數12000餘人。此外,河北農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10所高校社會實踐團分別赴周寧獅城鎮紅軍修械廠、閩東獨立師成立地革命遺址等閩東紅色遺址,聆聽革命事蹟,傳承紅色基因。

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百校千生項目充分體現了寧德共青團代表青年、贏得青年、依靠青年,精準服務黨政中心工作的工作作風,探索形成了共建、共研、共助、共贏、共享的校地合作創新模式。

下階段,寧德團市委將繼續用好獨特的政治優勢,深化對接共青團優勢資源,利用高校、地方之間的資源互補效應,抱團取暖,創新校地合作平臺,拓展以政務實踐、企業見習、公益實踐等高校來寧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探索“訂單式”社會實踐模式,將百校千生工作品牌化、項目化和制度化,發揮智庫作用,努力為寧德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