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相聲演員唱的京劇我覺得好聽,但是專業京劇演員唱的京劇我為什麼聽不進去?

用戶51614457502


京劇之於相聲藝人而言就是眾多“柳活”的一種,也就是相聲四門基本功“說學逗唱”的“學”,和舞臺上相聲藝人唱歌曲唱大鼓沒什麼分別。

在相聲舞臺上“學唱”國粹京劇,縱觀近現代相聲藝人也就侯寶林大師值得——應該說不得不提了。那段《關公戰秦瓊》裡,侯大師大段唱起了京劇、確實經典。

對於德雲社來說,郭德綱和張雲雷的“柳活”也確實不可忽視。雖然有不少京劇票友指責郭德綱在“毀掉”京劇,只是這種指責應該建立一種前提:京劇還有什麼可以毀的嗎?

藝術一旦成為小眾文化的孤芳自賞、其實離其消亡也就差不多了,當老一批“懂行”觀眾逐漸老去、而又後繼無人之時,這門藝術存在的意義、恐怕前面也只能加個定義詞:古董!

王佩瑜、時下著名京劇“老生”,對於京劇而言也是頗有貢獻和建樹了吧。可是,當你走在上海城隍廟附近,看著王佩瑜的票價和德雲社相聲票價相差懸殊之時,除了感慨“國粹”沒落之外、還能重拾起對京劇的信心麼?

門票確實說明不了什麼,但京劇在民國時期大紅大紫之時、何嘗不是以門票緊俏的形式在彰顯藝術存在的價值?

京劇之所以小眾、根源也在於其難懂,對於北方觀眾尚且如此、對於南方觀眾而言也就只有敬而遠之了。所以,在江、浙、閩、粵等地區只有本土戲曲尚能有一絲生存空間,京劇基本很難有大面積觀眾。

郭德綱的“麒麟劇社”之所以能叫賣、並非郭德綱比梨園演員專業,而是從其相聲舞臺帶過去的人氣。張雲雷亦是如此,要不是因為已經在相聲舞臺上紅得發紫、又有誰會去聽張雲雷唱《鎖麟囊》呢?

這就是最簡單的明星效應,但對於京劇而言確實有莫大幫助——至少讓許多年輕觀眾記住這門傳統藝術的存在、至少讓京劇通過相聲舞臺得以進一步紮根觀眾之中。

為什麼相聲藝人所唱京劇觀眾會喜歡、或聽懂了?其實很簡單,相聲舞臺上不可能出現整段的京劇劇目、而都是以穿插形式加入。觀眾是在聽淺白相聲語言之外而聽到的京劇、外加有相聲藝人對曲目的不斷解讀,自然明白了許多。

但在梨園舞臺上,觀眾是不可能聽到京劇演員對劇目進行解釋的,這對於非京劇票友的觀眾來說、簡直就是聽“天書”一般難懂。

那麼,走進“麒麟劇社”的觀眾為什麼就能聽懂京劇了呢?這得分兩種情況說:一批觀眾其實並非為了京劇而買“麒麟劇社”門票、而是衝著郭德綱而去的;另一批觀眾呢則是因為郭德綱在相聲舞臺已經反覆介紹了劇目、已經瞭然於胸了,所以才聽得進去。

張雲雷拿京劇名角“砸掛”、實屬不妥,但也並非像曲協所描繪的那般十惡不赦。那個“程派藝術研究會”純屬蹭熱度、要麼就是浪催。此前一口一個“二爺”地愛稱、翻臉就痛下毒手,置基本的為人處事底線於兒戲。

雖說張雲雷所唱京劇名段《鎖麟囊》、從“程派”和戲迷角度而言或者很不夠格,但更多觀眾粉絲——尤其是年輕一代人,對於京劇的接觸和認知、不可否認地來源於郭德綱和張雲雷——當然還有京劇神童陶陽。

張雲雷對於京劇未必能堪稱有功、但絕無過錯,砸掛張火丁之事從舞臺作品設計而言並非可以冒犯、但疏忽之“罪”難免。只是有些人總是揪住不放、大放厥詞,實在令人厭惡。


岑詮


因為你原來不聽京劇,從相聲中才瞭解了京劇。就象有些人說李玉剛唱的京劇比梅蘭芳好聽是一樣的。我近80歲了,從懂事起就跟爺爺奶奶進戲院聽戲、也去南市三不管聽相聲。爺爺喜歡京劇 、河北梆子奶奶喜歡評劇,所以我聽的很雜 ,各劇種都去聽去看。 記得馬連良、譚富英、梅蘭芳、裘盛榮這些大師來天津演出,我和爺爺倒班去中國大戲院去排隊買票,因為有時要排隊等一天一夜。趙燕俠來天津演出一般是在東馬路的中華戲院,戲票好買一些。平時看天津各個京劇團的,印象深刻的是厲慧良 、丁至雲、張世麟、趙松樵、董文華、尚明珠、小盛春……。河北梆子印象深的:韓俊唧、銀達子、金寶環、寶珠鉆、金玉茹、金香水……。評劇印象深的:鮮靈霞、蓮小君、六歲紅、李文芳、花月仙、李福安……。所以聽戲聽得多了,再聽相聲中的柳活就是聽樂了。


手機用戶53483101594


你這個感覺太正常了。當年我聽《春天裡》,總感覺汪峰那裡唱得不對。後來一想,不是汪峰唱得不好,而是我先聽了旭日陽剛版的《春天裡》,先入為主了。現在汪峰的歌聽得多了,覺得自己曾經很Low。

相聲演員唱的京劇為什麼好聽?因為他們挑得都是經典的好段子,比如張雲雷唱的“春秋亭外風雨暴”,比如郭德綱唱的“站立宮門叫小番”。簡單易懂且耳熟能詳。

好多人認為張雲雷唱京劇比張火丁唱得好聽,這隻能證明其欣賞水平還沒到張火丁那個階段,目前只能在張雲雷這個層次上混。啥時候對京劇有興趣了,聽得看得多了,自然就能感覺出張火丁的好了。

和流行歌曲的淺顯相比,欣賞京劇的確不易。因為京劇表現的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它的故事都是從中國的古典文學歷史中來的。比如,《霸王別姬》來自《史記》,《坐樓殺惜》出自《水滸傳》。沒點兒文史知識,硬看肯定是看不懂的。但是,如果一個人真能欣賞京劇了,其中國文化水平定必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欣賞京劇之難還在於京劇的流派,什麼四大名旦八大須聲,各有各的唱腔和味道。張雲雷學唱的《鎖麟囊》就屬於京劇四大名旦中的程派。啥時候愛好者能分辨出京劇的流派唱腔,欣賞京劇才算入門了。

聽京劇不易,學唱則更不易。張雲雷能唱成現在這樣,也不容易。其實,想學京劇也有個捷徑,可以先從《紅燈記》、《沙家浜》等現代京劇入手,唱腔優美,詞也簡單。


華維21


這就是京劇界圍剿張雲雷的根源啊,一年拿國家一個多億補助的企業沒把國粹發揚光大,靠一個說相聲的小孩引領了京劇熱,這哪能善罷甘休?自己不行別人也別想好過,甚至不允許人家孩子唱國粹,但不知道某協會是否有這權力?唱個戲還要授權嗎?難怪曲高和寡成為沒落的行業。以後我們老百姓可能不經允許也不能傳唱國粹了。


採蘑菇的蕾蕾


其實我最開始喜歡的事王佩瑜和楊宗緯唱的一首涼涼,後來才知道王佩瑜是京劇演員,聽她的京劇,後來她和霍尊上綜藝又認識了霍尊,霍尊的小嗓真的很驚豔,他屬於學唱梅派,然後再到德雲社的張雲雷,他唱的鎖麟囊是學唱的程派,我不懂京劇,任何一派都不懂,我只是一個重來都聽不進京劇的八零後,我愛聽京劇都是因為喜歡上這個唱戲的人之後才去努力瞭解他唱的是什麼,去研究,去學習,比如非專業的霍尊唱的梨花頌,張雲雷唱的鎖麟囊,都是聽他們唱完再去聽原唱或者京劇名家唱的,他們唱的不是最好的,唱歌也好,說相聲也罷,他們唱京劇都是業餘的,但是他們真的是給當下的年輕人帶了路,讓現在的青年人把已經淡忘的國粹又拾了回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汪汪兔寶寶


這就是先入為主的原因了。咱們以郭德綱為例說一下。

其實郭德綱的初衷是推廣傳統曲藝,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歡。他雖然打小學過京劇,但還是和專業的京劇演員多少有些差距。

但他最聰明的一點在於,他沒有按部就班,沒有太過死板的去唱,去演繹。怎麼說呢,可以理解成,郭德綱的京劇始終帶著自己的味道,有他自己的一套演繹法。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郭德綱以相聲為主業,收穫了大批粉絲,也收穫了好感。等到郭德綱再唱京劇,這就比很多專業京劇演員有明顯的優勢了。至少不會太過牴觸,也願意靜下心來去聽,去感受,去欣賞。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感覺,比很多專業演員唱的好。就像我們潛意識裡,自動給他帶了一層濾鏡,好聽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郭德綱可以說是觀眾和京劇之間的橋樑。現在的麒麟劇社,包括陶陽,郭德綱等人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廣傳統曲藝。通過他們的演繹,我們才發現這京劇原來也不難聽,還挺有韻味。專業演員的京劇,聽不進去,也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有了足夠的薰陶,我們才會更進一步的去了解京劇,瞭解真正的傳統曲藝。我想這才是郭德綱和真正意圖。





娛樂七分熟


這種情況正常啊,因為郭德綱和其他相聲演員一樣,都是挑戲曲裡有特點的,或者說有趣的唱段,來學唱,有時候還改一下,加上“就怕他抽菸喝酒又燙頭”一類的搞笑詞句。就是找特點抓特徵,同時秀一下自己的能耐。

真的從頭到尾一出一出聽戲劇,沒點愛好還真盯不下來。

舉個栗子,女高音詠歎調“為什麼我的心這麼激動”,好聽吧?然後去找《茶花女》,然後這是歌劇啊!有這麼多好東西啊!就進坑了,要麼也可能拔腳就跑“太勞神了”。

以我理解,郭德綱就是用這些“掐尖”“嚐嚐”等手段,讓觀眾充滿好奇心,跟著他,去了解大鼓書、快板、三絃、京劇評戲梆子、甚至於其他的傳統文化。

我從當年《西班牙鬥牛曲》開始學吹小號,《梁祝》學著欣賞小提琴,《大宅門》欣賞京韻大鼓,聽相聲評書開始喜歡戲曲,一步一坑,而且都不想出來。

其實,每一個經典部分單獨拿出來,演員也賣力氣,觀眾也專注,效果很好。如果從頭到尾演出,效果就一般了。除非到這裡觀眾演員互動下。

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相聲演員是雜貨鋪,啥都有,卻不如專賣店。就看你需要什麼了。


老浪花2


郭德綱的相聲裡面很多唱京劇的內容,有時候不是柳活的段子也會冷不丁加這麼一兩段唱,老郭會的多,唱的好不好我也不好評價。但很多人喜歡這倒是真的,觀眾中有不少聽不了京劇的,但是郭德綱相聲裡面帶唱他就愛聽。這是一門玄學,解釋不透。

當初侯寶林也是以學唱著名的,很多人也覺得侯寶林的唱很好聽,甚至比專業唱戲的唱的都好聽。

似乎這不是因為一兩個人的因素,這是在普遍的因素,大家都覺得相聲演員唱的京劇就好聽,不論是哪個相聲演員唱的,但是專業京劇演員的京劇卻很少人能聽得進去。

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 一是因為相聲表演的都是京劇裡的選段,有的只選擇裡面幾句唱。當然選就要選精華了,這段一定是最好聽的,或者是最有代表意義的,比如《叫小番》《文昭關》這些柳活段子,都有炫技的成分,叫小番最後這個高音,京劇裡面叫嘎調的,一般人來不了,表演這個簡直就是賣弄。文昭關裡面一般也只選“過了一關又一關,心內好似滾油煎”這一段,表現伍子胥內心煎熬的唱段,都是金曲,單拎出來唱自然會覺得說相聲的唱的真是好聽,因為人家專業唱京劇的沒有人只唱一句,光唱高潮的。

  2. 二是因為,相聲裡一些段子,比如《黃鶴樓》《洪洋洞》這些腿子活,他在人物上甚至進行了分包趕角,逗哏捧哏都要扮演上一個角色,去唱這場京劇。但是因為相聲畢竟是喜劇藝術,他在表現京劇魅力的時候,都是把選的這段唱段扒開揉碎了,一句一句反反覆覆找包袱,在這麼一個對戲詞兒重複重複重複的不斷強調中,讓觀眾對這個戲文有了一些具體的認知。其實普通人聽不懂戲的主要原因不就是因為聽不懂戲文嘛!相聲把它拆碎了唱出來,你就覺得,奧,還不錯。
  3. 最後一個原因,跟第一個原因有點像,還是因為相聲演員唱的是選段,只唱精華部分就容易出彩。更重要的是,相聲演員只唱這麼一段,他把這一段保證唱的精彩就有人給鼓掌。但是戲劇演員不是隻唱一段的啊,他要顧忌到幾個小時的整部戲,每段唱腔有他詞兒的他都要唱。他不能保證每段唱都唱的那麼賣力,這是體力能力達不到的。

相聲演員只唱一段,可以拼盡全力。你要是唱一臺大戲,你在一個精彩選段上把力氣全用上了,雖然保證了這一小段的精彩,也許這部戲後面的唱你體力跟不上,就全毀了。所以戲劇演員只能要求平均值,我只唱精彩部分我能比相聲演員唱的好聽的多,但是我在唱一整部戲的時候,我要把精力平均分佈到每一個唱段上去,這樣整體上不差,但表現也就顯得平庸了。


閒白社


相聲演員裡說柳活好的,得說是侯寶林,因為是坐科出身,倒倉後改說相聲,可以說是韻味十足。郭德綱是京劇票友,水平好的是陶陽。不能因為不懂戲曲就貶低這種藝術形式,開玩笑,你不懂就沒有嘲笑評論的資本。

我不是戲迷,知道幾段屈指而數,也是春晚看到的,能夠記住的四郎探母,甘露寺,叫小番,打虎上山,徐九經升官,鍘美案,智鬥等等片段,無一不是節奏快的,聽個熱鬧,至於梅尚程荀,什麼區別不知道,

相聲裡的京劇,多是歪唱,清唱,像劉筱亭秦霄賢,胡唱,亂唱,唱不好那是笑點。演員有自知之明,老演員上臺先說只是學個皮毛,好與不好多擔待,像不像做比成樣,觀眾也不會要求太高,畢竟你是說相聲的,可以不懂,但不能誤導,就像鋼絲說姜昆把說學逗唱的說說成唱歌唱戲一樣。張雲雷有些飄了,或者有些粉絲不知怎麼推崇自己偶像好了,把張雲雷搞成傳統藝術的救星,人家票友甚至於科班出身還不拿專業的眼光審視你。而張雲雷放的水平到京劇圈什麼也不是,放到相聲圈不如後面的師弟,好了說就是相聲演員裡能夠唱幾段京劇,票友裡面能夠說幾個笑話。

不粉德雲,不是戲迷,做不到愛屋及烏,以上就是我的觀點。


踮起腳尖就更接近太陽


相聲演員唱的都是名段,唱腔最好的一段。

京劇過去做過摺子戲也比較好。

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

相聲演員唱的我們更容易模仿

相聲是快餐 京劇要慢慢的品

就如冰紅茶 和功夫茶

年輕人靜不下心來欣賞京劇

能靜下心欣賞京劇的捨不得花錢

德雲社的京劇不是去看京劇,是聽相聲劇,追星,快餐京劇或者改編後的京劇

傳統京劇 比較保守 原汁原味不符合年輕人的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