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日媒:松下為何遜於索尼?

松下11月28日正式宣佈撤出半導體業務。該公司21日剛剛宣佈停止液晶面板生產,包括光伏電池業務在內的懸而未決的3項虧損業務正在拿出“止血”的時間表。松下的社長津賀一宏2012年一上任就通過撤出等離子電視等舉措推動業績復甦,主張大規模生產車載電池,探索了增長戰略。不過,車載電池的盈利時間推遲,於是最近加快調整虧損業務等,仍繼續推進結構改革。   

  受到撤出半導體業務的報道影響,松下股價11月28日一度較前一日上漲4%,收盤價也上漲3%,達到1009日元。繼撤出液晶面板之後的結構改革似乎也得到積極評價。   

  松下遜色於索尼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市場相關人士的目光正在明顯改變。同樣是大型電子企業的松下和索尼由於電視業務下滑等影響,2011和2012年度均出現業績低迷。在此背景下,2012年4月索尼前社長平井一夫出任社長,同年6月津賀出任松下社長。如果比較就任當時和目前的兩家公司的股價,松下漲至約2倍,索尼則漲至約4倍,差距明顯。     

日媒:松下為何遜於索尼?

  兩人首先進行的是虧損業務的調整。松下撤出等離子電視業務,索尼2014年2月宣佈出售以“VAIO”品牌聞名的個人電腦業務。截至2015年中期,市場也給予了積極評價,兩家公司的股價呈現上漲態勢。令雙方拉開差距的是從整合階段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不同。   


日媒:松下為何遜於索尼?

  索尼向用於智能手機攝像頭等的半導體圖像傳感器投資。這一領域的競爭較少,索尼的戰略取得成功。2017年度時隔20年創出營業利潤新高。2019年10月,又決定在長崎縣建設新工廠等,已走上增長軌道。2018年度索尼的合併營業利潤率達到10%。而松下僅為5%,與8%的日立製作所相比也顯得遜色。   

  日本國內證券企業的分析師認為,松下為結構改革拿出時間表、開始探索增長路線是在2015年度。新設1萬億日元的戰略投資額度,與美國特斯拉共同啟動了車載電池的大規模生產。當時把“住宅”和“汽車”定位為增長領域。   

  松下高管透露,面向特斯拉等的車載電池業務本來應該在數年前“迎來投資的收穫期”,但受到中國企業的崛起和工廠建設遲緩的困擾,2019年度預計出現虧損。關於面向特斯拉以外的車載電池和住宅業務,分別於2019年1月和5月宣佈與豐田進行業務整合。


日媒:松下為何遜於索尼?

在成長戰略模糊不清的背景下,整合舉措也沒有徹底推進,虧損的“液晶”、“半導體”和“光伏電池”這3項業務作為懸案持續保留。光伏電池已決定出售一部分股權,11月宣佈相繼撤出剩下的2項業務。在11月2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津賀社長表示“將消滅虧損業務”。提出到2021年度通過結構改革和削減固定費用等節省1000億日元的目標。 

  電視業務縮小 

  具體來說,在津賀的改革之下一度扭虧為盈、但再次陷入虧損的電視業務等被列為縮小的候選對象。雖然電視是松下作為家電企業不可或缺的招牌商品,但改革之中沒有不能碰觸的“聖域”。   

  松下還將開始調整低收益業務。松下把業務部劃分成7家內部公司,使其各自掌握主導權。不過,住宅設備和建材業務部將於2020年4月改為總部直轄。松下認為,這一業務需要包括與其他企業合資在內的根本性舉措,將罕見採取直轄體制。   

  今年7月還實施了重要的組織調整。把此前內部公司具有主導權的業務出售和收購案件改為由總部的“全社事業開發室”統一掌管。  

  全社事業開發室和結構改革由首席戰略官(CSO)片山榮一領導。其領導下的經營戰略部從證券企業招聘員工等,正在完善體制。  

  不過,市場上把松下看不到增長前景視為問題。Myojo Asset Management的董事長菊池真指出,“對於虧損業務的撤退給予積極評價,但缺乏今後的增長引擎,看不到提高盈利性的舉措”。 

  今後將專注於把照明和空調等結合起來的空間營造、以及工廠和物流倉庫的省人化等BtoB(面向企業)業務。挖來美國谷歌高管松岡陽子,將探索打造把軟件和家電等結合起來的商業模式。 

  在創業即將迎來100年的2018年1月,津賀社長表示“我也經常問自己,(松下)是個什麼樣的企業”。他之後提出了“生活升級”這一關鍵詞作為經營願景,但松下內外有觀點認為這樣的願景“很難懂”。在推進結構改革時將伴隨著失去優秀人才和專利等陣痛,能否繪出今後的藍圖?松下再次改革的難度很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野逸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