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創新工場:互聯網促使效率提高,世界變平,抓住新事物壟斷一瞬間


創新工場:互聯網促使效率提高,世界變平,抓住新事物壟斷一瞬間


互聯網把世界變得更平

互聯網降低了交易門檻,也降低了准入門檻。這裡我指的是廣義上的交易,花錢買一個東西叫交易,用Skype打一個電話,用微信發一段文字、聊天,都是交易。

互聯網總是能把世界上很多分散的、非常不平的市場連成一個單一的大市場,並且讓每個人都能進入這個市場,讓市場裡的人都能相互進行交易。所謂的互聯網化,就是互聯網進入任何一個需求、任何一個功能後,都能建立一個從經濟學上來講完美的、無摩擦的、完全競爭的市場。從表面上看,這樣很難產生壟斷,而在完全競爭的市場裡誰都不掙錢,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在摩擦力很強的情況下,我就算是傾斜地站著,筆也不會從我手裡滑下來。同樣的道理,在一個傳統的市場裡,一家企業就算效率比別人高一點,做出性能好10%的產品,或者價格比別人便宜20%,也是擴散不出去的。

比如在北京,我做了一個產品,成本比其他對手低20%。當我要從北京擴展到上海或者別處的用戶,打敗那些地方的競爭對手時,我可能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做到,甚至完全做不到。我的成本比別人少20%,但是我要經過八層渠道才能到達那些地方的用戶,降低20%的成本根本不夠。這些交易摩擦會導致我建立的任何競爭優勢,都沒有辦法迅速轉化成市場份額。

但互聯網讓交易摩擦消失了,能快速放大我的各種優勢。當互聯網把一個市場變成了完全無摩擦的交易市場後,你只要想辦法建立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強的優勢,就有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市面上同類的競爭對手全部掃空。這一點在以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可是,你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競爭對手全部掃空意味著,就算你佔據了很高的市場份額,隨時也可能出來另一個人,用另外一個優勢把你完全掃空。

需要說明的是,當你佔領了巨大的規模優勢,或者巨大的市場份額後,即使在互聯網時代,還是有很多建立壁壘的方法。我在後文會定義壁壘是什麼。


創新工場:互聯網促使效率提高,世界變平,抓住新事物壟斷一瞬間


創業要抓住新壟斷產生的一瞬間

本質上來說,所謂的“互聯網+”或者利用互聯網創業,其實就是抓住新的壟斷產生的那一瞬間的機會。

比如某個行業的市場原來是分散的,沒有壟斷者,也不可能產生壟斷者。出租車行業就是個典型,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出租車公司,在以前的結構里根本不可能異地經營。當互聯網進入出租車產業後,就會讓這個不能產生壟斷者的市場產生壟斷者。

還有一種狀況,以前在市場裡有一個巨頭,像諾基亞以前建立了很高的壁壘。但互聯網一進來,直接把巨頭之前建立的壁壘抹平了,它原來的優勢就沒有了,你就有可能去顛覆它。所以本質上來說,當互聯網進入某個領域或者改造某個領域時,舊的堤壩被抹平、新的堤壩還沒建起來的那一瞬間,才是創業者的機會。創業者趁那一瞬間讓自己的水拼命地漫延,漫延到足夠大,再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把自己的堤壩給建起來。所以,互聯網雖然把市場變平了,我們卻得以佔據足夠大的市場,然後我們再重新把這個市場變得不平。

在諾基亞很牛的情況下,小米為什麼能崛起?其實,諾基亞以前建立的壁壘與其說是品質,不如說是它建立的垂直供應鏈,還有就是它的生態系統“塞班”。諾基亞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用戶需求遷移,因為在諾基亞時代用戶的需求真的是打電話,而到了今天,整個平臺和技術或者用戶需求已經遷移到為了上網而使用手機,這是根本性的變化。

諾基亞所有的優勢都被陸續消減,比如諾基亞花那麼多年才打造出品牌,而通過社交網絡,小米在一年之內建立了巨大的知名度和品牌;諾基亞的銷售渠道直接被電子商務給消減了;諾基亞的垂直供應鏈早就被類似於富士康這樣的代工產業鏈消解了;此外,谷歌的安卓直接給小米鋪了最好的路。如果舊堤壩沒有被抹平,雷軍再強,他能把小米做出來嗎?我認為這是互聯網創業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