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轉發群聊“砍一刀”,抽空看新聞賺金幣,刷土味短視頻度過開心一刻……這成了流量下沉裡,小鎮青年們的生活日常。

廣袤的下沉市場有多香,恐怕精英出身的創始人們最有體會。趣頭條僅用27個月掛牌上市,拼多多三年納斯達克敲鐘,快手成為了估值286億美元的獨角獸。

譚思亮、黃崢和宿華,在BAT之外找到差異化市場,組成了下沉市場“三巨頭”。

當BAT們看到五環外的高速狂奔,也讓下沉市場的掘金越發擁擠,“三巨頭”的博弈在於誰能儘快撕下“Low”的標籤,出圈則意味著高速發展還有持續的可能。

毫無疑問,趣頭條正在掉隊。

12月3日發佈的財報顯示,趣頭條2019年Q3季度淨營收14.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4%,淨虧損同比收窄至8.9億,低於市場預期21.72億。財報發佈後,股價下跌了6.38%。今年以來,趣頭條股價跌幅超過50%。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對標拼多多今年漲幅高達59%的股價,趣頭條年內腰斬命運迥然。

差距還在持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已經燒進一二線城市,快手奪過BAT的權杖拿下今年春晚冠名,趣頭條卻還徘徊在五環外,講著流量換廣告的故事。

越來越貴的下沉用戶

目前趣頭條註冊用戶超過4億,日活用戶4210萬,虧損卻仍在持續。

“不同於其他電商,趣頭條只給用戶發錢、不向用戶收錢,也不存在銷售商品的行為。”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通過金幣激勵用戶並增加粘性,高額的成本拖累了趣頭條的營收,使得趣頭條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用補貼換流量,簡單來說,趣頭條做的是廣告生意。但相較於持續的虧損,更需要警惕的是,日活用戶(DAU)增速下滑,使用時長的增長也幾乎停滯。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正常模式下的互聯網企業,用戶流量越大,搭建平臺的攤薄成本也就越低,即邊際成本遞減。這套經典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對於趣頭條並不合適,通過看內容補貼的方式培養了用戶習慣,提升了用戶參與度的同時增加了用戶黏性,但用戶流量越大,補貼的花費也就越高,邊際成本的概念在補貼上並未體現。

Q3財報顯示,本季度公司的用戶參與成本為5.361億元,同比增長11.5%。經過「電商在線」的測算,每天每個DAU的參與成本為0.14元,比上季度的0.13元繼續增加。

更大的成本來自新增用戶。財報顯示,本季度獲客成本為7.883億元,同比增長48.1%,每個新增用戶的獲取費用為6.58元,而去年同期和今年第二季度分別為6.01元和6.93元。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新增用戶數量增加已進入瓶頸,單位新增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

拼多多快手燒進五環內,趣頭條難上浮

為了維繫用戶,趣頭條支付了高昂的成本,但在兇險的商業規則裡,光撒錢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主打免費網文閱讀的米讀成了趣頭條突圍的拳頭產品,目標在年底實現1000萬DAU,並且在未來三年將投入不低於10億元。

但這也大幅增加了其運營成本,相比去年運營成本為1.5億,今年暴增222%,高達5億。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但從圖表來看,廣告營收已是增長乏力。財報顯示,本季度廣告和營銷營收為人民幣13. 816 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 965 億元相比增長54.1%,其他營收為人民幣 2530 萬元。

目前趣頭條的廣告收入佔比超90%,變現模式多元化已是當前的重要任務,畢竟這是在成本端難以控制的情況下,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增加的最好辦法。

而趣頭條在商業化上仍有很大潛力,「電商在線」計算,本季度每DAU每日淨收入為0.36元,目前的商業化仍處於低水平。

根據此前《燃財經》的報道,一直在0.5元以下徘徊的每DAU每天淨收入也說明趣頭條的廣告溢價沒有提升,側面說明內容對用戶的影響力提升有限。

這也很符合低線城市用戶的特點,對補貼依賴高,商業轉化率卻相對低。

而在拼多多的新一季財報中,5.36億的年度活躍買家,比上個季度多了5300萬,年度人均消費金額1566.7元,比上季度多了99.2元。

靠著持續的“百億補貼”,撒錢補貼用戶及商家,並把象徵中產消費的戴森吹風機、蘋果產品搬到拼多多上,用好貨低價來吸引一二線人群。根據QuestMobile數據,一二線消費者對拼多多GMV的貢獻由1月的37%提升至6月的48%。

就在不久前,宿華在快手內部定下新的KPI,2020年春節之前,實現3億DAU,2019年底創造150億廣告收入。

三個創始人同悲卻難同笑

如果說下沉三巨頭有何共同之處,三位創始人都是以精英身份做著草根生意,又一起在質疑和群嘲中成長。

快手宿華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宿華在歷經谷歌和百度辛苦的打工生涯後決定創業,彼時互聯網平臺還在豪擲紅包爭奪一二線市場,五環外是一片荒地,沒人注意到快速發展中的快手。

就在宿華帶著快手在矇眼狂奔時,黃崢這位谷歌的同事,在2015年趕來,這位硅谷精英帶著十足的衝勁,直接切入社交電商領域,通過低價+拼團的玩法,敢與BAT虎口奪食。

有了宿華和黃崢在前證明此路可行,2015年,譚思亮也選擇“自下而上”的打法,避開了巨頭。他的趣頭條通過算法,為用戶提供感興趣、個性化內容及服務,只是當今日頭條的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火爆起來時,三四線城市的人們都在刷著趣頭條。

靠著網賺和社交裂變的玩法,下沉三巨頭快速收割了用戶,但三觀不正、假貨氾濫、類傳銷……輿論的負面標籤就像懸在三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三人雖然同悲,如今卻難以同笑。

電商購物是硬性需求,短視頻能帶來精神滿足,消遣碎片化時光,相比之下,新聞資訊的護城河就不怎麼強了,隨時會被其他APP代替。

最近,快手剛實現286億美元估值,完成上市前的最後一筆融資,拼多多市值420億美元,站穩電商第三極,而趣頭條股價幾乎腰斬,僅為拼多多市值的1/50。

直播戰場的相逢

實際上,拼多多、趣頭條、快手分別滿足了下沉市場用戶的三大需求:電商、短視頻、資訊。

在多維度的場景化佈局後,三個不同入口創立的平臺,卻正在延伸向交叉的賽道。

趣頭條內部正迅速推進的創新業務鎖定在了短視頻,想要實現“你開心的,才是頭條”,娛樂性更強的短視頻自然是其落地領域。

目前在趣頭條主APP上可以看到小視頻和短視頻內容,數據顯示,主APP上的小視頻日均 PV(頁面瀏覽量)達 2.27億,日均生產4.25萬條、互動700萬次。

股價腰斬,拼多多市值是其51倍,趣頭條難撕“Low”標籤

去年底,趣頭條就上線了球球視頻,並且還有兩款被傳正在開發的新短視頻產品,綜合來看,其瞄準的仍是五環外用戶。

不過與其爭地盤的對手已是箭在弦上,字節跳動的火山已進軍短視頻的下沉市場,且快手也秘密上線“快看點”,欲複製趣頭條,下沉市場的兄弟還沒來得及聯手,就要“必有一戰”了。

快手是一個草根江湖,有共鳴的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一聲老鐵呼朋引伴,瞬間變成一家人。一聲“老鐵”背後意味著更高效的營銷,認同感成了主播和用戶之間的默契。在五環外的市場,快手的帶貨效率很難超越。

這不免想到上週開展內測的拼多多直播,“號稱有5億用戶的拼多多,只有10萬人捧場”,爭議之外,更多的思考集中在拼多多是否還能從“土味”直播殺入淘寶直播的賽道。

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為4.56億人,預計2019年將突破5億人。隨著用戶規模增速逐漸放緩,直播行業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內容將是推動利潤進一步增長的關鍵,成為各平臺競爭的重點。

趣頭條能否更為有趣,很快將在新的直播賽場看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