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東莞公安著力構建“智慧新警務”,提升群眾安全感

東莞公安著力構建“智慧新警務”,提升群眾安全感

11月期間,東莞市公安局以“改變”為主題舉辦系列發佈會,以“1+5”的形式推出1場主發佈、5場具體職能發佈,並衍生一系列創意宣傳海報、看點長圖、亮點“九宮格”等,獲得極大關注。一連6場發佈會,發佈頻率高,發佈形式新,是東莞市公安局的創新嘗試。

東莞市公安局借發佈會通報“打、防、管、控、服”等方面情況,展示公安機關重點工作、創新工作、亮點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績,並向外界釋放重要信號:東莞治安環境發生實實在在的改變。

在外界看來,東莞治安環境迎來拐點:東莞的社會面越來越安全、打擊效能越來越高、公安服務品質越來越優、科技強警支撐越來越強、警隊的能力素養越來越好。

“讓東莞更平安,讓群眾更滿意”

12月2日7時,寒風冷冽。在莞城公安分局巡警大隊,值勤的

鐵騎隊員駕駛著大排量摩托,轟鳴聲劃破清晨的寧靜。此時,全市包括鐵騎等治安管理力量投入新的一天工作中,包括護學崗、交通疏導、路面巡查……

距離巡警大隊數百米的迎恩門(俗稱“西城樓”)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見證了老莞城的歷史變遷,亦見證了東莞治安環境的改變。此次主題發佈會製作的一張海報取景於迎恩門,“期待您溫柔的回眸,見證東莞公安深刻的變革”,畫面上有治安巡查單車、酷炫的鐵騎摩托。

2017至2019年,東莞全市刑拘數、逮捕數、移送起訴數實現3連升,均位於全省第3位。

根據省委政法委通報,今年上半年,群眾對東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滿意率為97.58%,在全省排名第二。

……

東莞治安環境形象的改變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在路邊不敢打手機”“街面行走要防範手袋被搶”“不能帶項鍊出門”等,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東莞治安曾經的過去,城市形象受到影響。

這一切成為過去,如今,東莞治安正在改變。

在“改變”主題首場發佈會上,東莞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李灼華給出了東莞治安的最新數據:“兩搶”犯罪持續大幅下降,在去年同比下降八成的基礎上,今年同比再次下降54.5%,破案率達84.5%;“兩搶”違法犯罪的空間進一步被壓減,12個鎮街出現連續多月“兩搶”零發案的好勢頭,全市盜竊案件也大幅下降。

“東莞的社會面越來越安全了。”廣大群眾不約而同給出這樣的評價。

從新春黃旗古廟祈福活動開始,到元宵節、2019年高考、籃球世界盃系列比賽、中秋節、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慶典活動……據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啟動等級勤務120天,除正常值班外,民警有2/5的時間一天24小時堅守在崗位,194場大型活動累計投入安保警力3.5萬人次。

李灼華介紹,2019年,全市公安機關全力推進“平安東莞”建設,圍繞“維護穩定、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抓好隊伍和警務保障”三條主線,加強隊伍建設,著力解決治安突出問題。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呈現五個全新風貌,實現了“讓東莞更平安、讓群眾更滿意”的諾言,為“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保駕護航。

廣東省公安廳新聞中心副主任兼新媒體中心主任劉博表示,東莞公安這兩年針對治安突出問題和工作薄弱環節做了不少實實在在、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改”求“變”,以“變”促“改”。他說:“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城市結構特點,東莞公安優化調整勤務模式,推出公安鐵騎,提升路面見警率,輔之以精準化的專項打擊,讓城市越來越安全。從這兩年東莞‘兩搶’犯罪持續大幅下降便可見一斑。”

12月1日,南城街道勝和社區聯益村。該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夾在車水馬龍的鴻福西路與銀豐路之間,商鋪集中,人流密集。“我在這裡住了幾年,以前臥室門鎖被撬開過,停放在路邊的自行車也遭偷竊。現在,很少聽到有朋友反映被偷、被搶,東莞治安環境大大改變和提升。”聯益村一住戶告訴記者。

過往群眾談“搶”色變,對偷竊尤其是飛車搶奪深惡痛絕。這種情況如今得到徹底整治。2017年,東莞市公安局確立“搶案當命案破”的理念,將全市分為六大片區,刑警支隊組織專人分為6個小組全面對接片區刑偵工作,打擊跨區域“兩搶”犯罪。

在2018年全市公安工作會議上,東莞市公安局確立了目標: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讓市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後的工作不僅要爭取客觀數據的提升,還要特別注意市民的主觀感受。

“今年‘兩搶’發案量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90%多,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市僅發生1宗飛車搶奪案。”東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

局長陳成枝介紹,今年以來,全市五類小案立案數同比下降31.3%,特別是接觸性詐騙犯罪立案數同比下降44.2%。

借力大數據構建“智慧新警務”

這是高空瞭望探頭,從安裝點到黃旗山燈籠有較遠距離,可以看到觀景臺上的人。”在南城公安分局指揮中心,一名民警介紹視頻監控的“殺手鐧”——高空瞭望探頭。

“全景攝像頭、槍機、全局攝像頭……”南城公安分局指揮中心負責人如數家珍。目前,南城已建成各類監控點近2000個、圖像4600餘路、“慧眼小視頻”3000餘路,視頻覆蓋率達138路/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交通要道、商場、學校、居民區、市場等重點場所的全面覆蓋。

在南城勝和社區,記者走訪看到,在主幹道、商業街等安裝了不少全景攝像頭,居民區、民宅等則安裝“慧眼小視頻”。

東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科技信息總工程師莫傑東告訴記者,2018年下半年以來,東莞公安機關在全市範圍大力開展一二類視頻點建設和聯網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一二類點達9.9萬多路,其中一類視頻點3萬多路,是2017年的近3倍,二類視頻點6.9萬多路,是2017年的5.5倍。

东莞公安着力构建“智慧新警务”,提升群众安全感

東莞公安機關借力大數據構建“智慧新警務”,大幅提升市民的安全感。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廳關於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應用總體工作部署,著力構建“智慧新警務”,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明確全市公安機關用3年時間(2018年—2020年)打造全域感知、數據驅動、深度智能、移動協同的“科技護城牆”,讓警務運作更高效、讓打擊防控更精準、讓民生服務更智慧、讓群眾生活更安全。

在東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寬敞的大廳、數米高的高清顯示屏,數據在滾動更新。囊括全市主要路面、街道等連線的視頻監控,整合在被視為“最強大腦”的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注視著顯示屏,監測路面情況,同時尋找線索。

東莞市公安局積極推動與市政府其他部門的數據交換和共享,目前共享基礎數據3000萬條,獲取數據8.8億條,並大力拓展社會行業數據來源渠道,採集社會行業數據8億條。數據中心共匯聚靜態數據328億條,同比2017年增長4.8倍;視頻、卡口前端感知網動態數據2942億條,同比2017年增長76倍。

莫傑東說:“為了解決‘基礎數據不明’這個困擾東莞社會治理的瓶頸問題,東莞公安高位謀劃開展‘二標四實’基礎信息採集工作,將這些數據整理入庫,實現部門數據共享,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讓有限的資源最大化地服務於每個市民。”

“科技護城牆”建設進一步提速,極大支撐公安機關打防工作的效能,也讓群眾的安全更有保障。“現在的東莞,在每一個村頭巷尾、每一處交通路口,‘天眼’都在全天候守護著東莞市民的平安。”莫傑東說。

在東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一大隊教導員麥慧強看來,隨著科技護城牆建設的推進,各類數據信息成倍增長,為東莞公安機關情報工作提供海量的“槍支彈藥”,為偵查破案提供大量情報線索。

東莞市公安局聯合情報作戰中心於2018年10月成立,突破警種壁壘,將各種警務技術資源進行全局統籌、集約利用,實現情報資源由“多個警種服務各自部門”向“一箇中心服務全部警種”轉變,並充分吸收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成為警務效能新的增長點。

在劉博看來,東莞市公安局結合“公安大數據”和“智慧新警務”戰略,下決心、花大力氣抓基層基礎建設和科技信息化工作。基層基礎越來越紮實,智慧應用越來越深,感知力、控制力、打擊力、防範力不斷增強,對警務工作形成強力支撐,也讓群眾的安全更有保障。

70多項戶政事項梳理固化到政務平臺

12月2日,在東莞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大廳公安專區,張先生很快辦理了市內戶口遷移手續,流程順暢,速度快。

市民服務中心由市會展中心改造而成,位於東莞CBD核心地段,代表著東莞政務服務的方向。從10月8日起,市民可以到中心辦理181項公安事項,通過線上預約渠道預填報有關信息,過去花1個多小時辦的事如今只要15分鐘左右辦完。東莞公安將在全市推廣“一窗辦理”新模式,讓市民徹底告別“多頭跑,往返跑”,實現“只跑一次腿”“只進一扇門”。

為打造全國一流智慧型政務服務大廳,去年4月,東莞

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市會展國際中心進行功能改造。中心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設有七大窗口服務區,三大24小時自助服務區。

建設市民服務中心是東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集成化、便捷化,實現企業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對於整合行政資源、改革運作流程、強化部門協同,促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這與東莞公安推動政務服務提升不謀而合。目前,在市鎮兩級政務大廳設立公安業務區,業務區的服務窗口都可以辦理公安政務服務事項。市民可以到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大廳公安業務區各服務窗口辦理181項公安事項。

政務大廳設置自助網上申報區,安排專人引導網上申報辦理;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區,群眾可以隨時自主辦理港澳個人遊簽註、臺灣團隊遊簽註、省內居民補換領居民身份證、市內居住證簽註等高頻事項,不必再為辦證而請假。

今年以來,市公安局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積極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安政務服務的新期待,按照“全市一盤棋”的思路,市鎮兩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做了一系列改革嘗試,全面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逐步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目標,讓市民真正從公安政務服務的改革中獲益。

過去,市民到公安機關服務窗口辦事,經常遇到拿號難、排隊久、填報資料多等問題。為此,東莞市公安局實行“預約預填”,解決辦事“等候久”問題。市民通過預約、預填報,大部分事項現場只需15分鐘左右即可辦完。

戶政、居住證是很多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的基礎,理順辦理流程、提升辦理速度受到市民廣泛關注。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隊副支隊長王飛介紹,東莞公安機關陸續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在省“粵省事”平臺上線37項戶政業務,是全省上線最多的地市之一;在市“莞家政務”平臺上線業務預約和信息預填,接下來還將上線業務網辦,讓群眾隨時隨地都可辦。“11月7日起,群眾辦理居住證、臨時居民身份證業務,可以網上申領、寄遞到家。同時,還在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大廳試行居住證自助機,群眾可以24小時自助取證、自助簽註。”王飛說。

目前,東莞公安把戶政70多項事項3000多種情形,梳理固化到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讓群眾一目瞭然,還可以通過“問答”形式簡單快捷自主填報,並規範前臺導辦,貼身引導群眾辦事。

車駕管業務上線“快捷辦、就近辦”的服務方式,成為東莞公安機關探索政務服務轉變與提升的一個縮影。目前,東莞機動車數量和駕駛人有320萬左右,是全省唯一隻有一個車管所的地級市,車駕管業務量極其龐大。近年來,交警部門按照“最多跑一次,最好零跑動”的總體思路,將車駕管服務延伸到全市300個辦事網點和多渠道網辦平臺,構建以車管所為中心點,線上線下兩張網全覆蓋的“一點雙網”服務網絡。

“窗口服務向網上服務延伸,讓群眾零跑動辦事。”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所長鐔京湘介紹,近年來,交警部門重點構築六大平臺,實現75種車駕管業務全部網上受理或者辦理。近年來為超過40萬市民提供“零跑動”網上辦理業務服務,服務滿意度接近100%。

與此同時,今年東莞公安出入境部門推出一系列重要便民措施,其中,今年4月1日推出“全國通辦”重大便民措施,該政策實行以來,全市出入境部門已為超過34萬人次外省戶籍居民辦理各類出入境證件。

廣東省公安廳新聞中心副主任劉博:

主題發佈會有數據、接地氣

東莞公安“改變”主題系列發佈會的效果很好。好的創意策劃要達到理想的發佈效果,離不開實實在在的工作,離不開群眾的認同和感知。

東莞公安“改變”主題系列發佈會有三個突出特點。首先,是立足“實”。重點針對市民群眾最關心的打擊“兩搶”犯罪、治安管理、辦事服務等方面問題,以“1+5”的形式開展系列新聞發佈活動,既總結回顧工作成效,也沒有刻意迴避困難和短板,有數據,有對比,而且內容和市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非常接地氣。

所以,與其說是一個很好的發佈創意策劃,我更願意將其視為公安機關回歸本位、求真務實的新時代政務公開,及時向社會公開,主動向市民報告,希望今後能一直堅持下去。

其次,是堅持“新”。堅持與時俱進,手段創新、平臺創新。東莞公安新聞發佈會系列活動只是啟動點,或者說是觸發點,工作思路清晰、明確。公安新聞宣傳部門要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線上與線下活動相

結合,全媒體、多層次政務公開新模式,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同時,善用新形式、新技術、新手段提升宣傳工作效能,讓市民喜聞樂見。

最後,是效果好。東莞公安為每一場發佈活動都準備充分的報道素材,製作形式豐富的產品,如宣傳海報、看點長圖、亮點“九宮格”等。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平臺做了大篇幅跟蹤報道,每一場發佈會均通過“南方+”現場網絡直播,微博微信等官方新媒體和媒介平臺實時動態推送,特別是把爆款“金句”做成小視頻迅速獲得擴散。系列活動的傳播力、滲透力非常強,從傳播角度來看非常成功,值得充分肯定。

東莞市律師協會會長陳錫康:

東莞警務工作展現五方面變化

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深切地感受到東莞治安環境變化的脈動進程。東莞治安環境一直在變化,但進步的步伐和節奏不一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默默摸索前行,不斷積聚質變的動能。近年,正以加速度的方式蝶變,警務工作向社會公眾展現五個方面的大變化:服務意識都市化、執法行為規範化、社會管理精細化、警務支持品質化、民生服務便利化。

公安部門的工作涵蓋市民的整個生命週期,是市民生活關聯度最高的政府部門之一,公安部門民生服務的便利化從側面反映出東莞城市化進程在提速。具體來講,第一,政府角色在轉變,由過往側重管理轉向現在聚焦服務;第二,政府職能在復位,由過往大量要求市民配合轉向主要回歸部門後臺配合;第三,政務工作永遠有進一步優化的可能,關鍵在於職能部門是否有“改變一直在路上”的決心和行動。

城市的進步不僅僅是物質進步和政府服務提升,也包含市民素質的提升和對政府工作認知的深化。建議推動警民互動立體化,透過多渠道、多形式讓市民及時、便利地瞭解警務工作,準確、完整地認知警務工作。

數讀

打擊效能

2017至2019年,全市刑拘數、逮捕數、移送起訴數均實現3連升,總量均位於全省第3位。

根據省委政法委通報,今年上半年,群眾對東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滿意率為97.58%,在全省排名第二。

2019年1至9月,破刑事案件數、刑拘數、逮捕數、移送起訴數分別同比上升24.87%、32.75%、35.38%、47.74%,保持“四個上升”的良好態勢。

全市“兩搶”犯罪在去年同比下降八成的基礎上,今年再下降54.5%。今年1至10月的“兩搶”犯罪發案量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90%多。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市僅發生1宗飛車搶奪案。

今年以來,全市五類小案立案數同比下降31.3%,特別是接觸性詐騙犯罪立案數同比下降44.2%。

服務品質

2019年上半年,全市群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第三方調查結果在全省的綜合排名大幅提升,目前排名為歷史

最高位。

今年以來,累計發出訪評短信113.71萬條、收到有效回覆39.54萬條,群眾回覆滿意率連續7個月環比上升,整體滿意率目前已達96.39%。

東莞公安創建“警郵E網通”,上線7項車駕管業務,業務辦理已超過100萬宗,真正做到“線上辦,零跑動”。

科技強警

與2017年未啟動“科技護城牆”建設時比,目前東莞市公安局數據中心共有靜態數據328.8億條,增長4.8倍;動態數據2947億條,增長76倍。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一二類視頻點共達9.9萬多路,其中一類視頻點3萬多路,是2017年的近3倍,二類視頻點6.9萬多路,是2017年的5.5倍。

東莞公安打造以人為核心的智能感知體系,截至今年10月底,建設動態人臉4210路、視頻結構化4185路、“慧眼”小視頻6.5萬路。

來源 |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