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东莞公安着力构建“智慧新警务”,提升群众安全感

东莞公安着力构建“智慧新警务”,提升群众安全感

11月期间,东莞市公安局以“改变”为主题举办系列发布会,以“1+5”的形式推出1场主发布、5场具体职能发布,并衍生一系列创意宣传海报、看点长图、亮点“九宫格”等,获得极大关注。一连6场发布会,发布频率高,发布形式新,是东莞市公安局的创新尝试。

东莞市公安局借发布会通报“打、防、管、控、服”等方面情况,展示公安机关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亮点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向外界释放重要信号:东莞治安环境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外界看来,东莞治安环境迎来拐点:东莞的社会面越来越安全、打击效能越来越高、公安服务品质越来越优、科技强警支撑越来越强、警队的能力素养越来越好。

“让东莞更平安,让群众更满意”

12月2日7时,寒风冷冽。在莞城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值勤的

铁骑队员驾驶着大排量摩托,轰鸣声划破清晨的宁静。此时,全市包括铁骑等治安管理力量投入新的一天工作中,包括护学岗、交通疏导、路面巡查……

距离巡警大队数百米的迎恩门(俗称“西城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见证了老莞城的历史变迁,亦见证了东莞治安环境的改变。此次主题发布会制作的一张海报取景于迎恩门,“期待您温柔的回眸,见证东莞公安深刻的变革”,画面上有治安巡查单车、酷炫的铁骑摩托。

2017至2019年,东莞全市刑拘数、逮捕数、移送起诉数实现3连升,均位于全省第3位。

根据省委政法委通报,今年上半年,群众对东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满意率为97.58%,在全省排名第二。

……

东莞治安环境形象的改变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在路边不敢打手机”“街面行走要防范手袋被抢”“不能带项链出门”等,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莞治安曾经的过去,城市形象受到影响。

这一切成为过去,如今,东莞治安正在改变。

在“改变”主题首场发布会上,东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灼华给出了东莞治安的最新数据:“两抢”犯罪持续大幅下降,在去年同比下降八成的基础上,今年同比再次下降54.5%,破案率达84.5%;“两抢”违法犯罪的空间进一步被压减,12个镇街出现连续多月“两抢”零发案的好势头,全市盗窃案件也大幅下降。

“东莞的社会面越来越安全了。”广大群众不约而同给出这样的评价。

从新春黄旗古庙祈福活动开始,到元宵节、2019年高考、篮球世界杯系列比赛、中秋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启动等级勤务120天,除正常值班外,民警有2/5的时间一天24小时坚守在岗位,194场大型活动累计投入安保警力3.5万人次。

李灼华介绍,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全力推进“平安东莞”建设,围绕“维护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抓好队伍和警务保障”三条主线,加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呈现五个全新风貌,实现了“让东莞更平安、让群众更满意”的诺言,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保驾护航。

广东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副主任兼新媒体中心主任刘博表示,东莞公安这两年针对治安突出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做了不少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改”求“变”,以“变”促“改”。他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城市结构特点,东莞公安优化调整勤务模式,推出公安铁骑,提升路面见警率,辅之以精准化的专项打击,让城市越来越安全。从这两年东莞‘两抢’犯罪持续大幅下降便可见一斑。”

12月1日,南城街道胜和社区联益村。该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夹在车水马龙的鸿福西路与银丰路之间,商铺集中,人流密集。“我在这里住了几年,以前卧室门锁被撬开过,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也遭偷窃。现在,很少听到有朋友反映被偷、被抢,东莞治安环境大大改变和提升。”联益村一住户告诉记者。

过往群众谈“抢”色变,对偷窃尤其是飞车抢夺深恶痛绝。这种情况如今得到彻底整治。2017年,东莞市公安局确立“抢案当命案破”的理念,将全市分为六大片区,刑警支队组织专人分为6个小组全面对接片区刑侦工作,打击跨区域“两抢”犯罪。

在2018年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公安局确立了目标: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后的工作不仅要争取客观数据的提升,还要特别注意市民的主观感受。

“今年‘两抢’发案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90%多,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市仅发生1宗飞车抢夺案。”东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

局长陈成枝介绍,今年以来,全市五类小案立案数同比下降31.3%,特别是接触性诈骗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44.2%。

借力大数据构建“智慧新警务”

这是高空瞭望探头,从安装点到黄旗山灯笼有较远距离,可以看到观景台上的人。”在南城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一名民警介绍视频监控的“杀手锏”——高空瞭望探头。

“全景摄像头、枪机、全局摄像头……”南城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负责人如数家珍。目前,南城已建成各类监控点近2000个、图像4600余路、“慧眼小视频”3000余路,视频覆盖率达138路/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交通要道、商场、学校、居民区、市场等重点场所的全面覆盖。

在南城胜和社区,记者走访看到,在主干道、商业街等安装了不少全景摄像头,居民区、民宅等则安装“慧眼小视频”。

东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科技信息总工程师莫杰东告诉记者,2018年下半年以来,东莞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大力开展一二类视频点建设和联网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一二类点达9.9万多路,其中一类视频点3万多路,是2017年的近3倍,二类视频点6.9万多路,是2017年的5.5倍。

东莞公安着力构建“智慧新警务”,提升群众安全感

东莞公安机关借力大数据构建“智慧新警务”,大幅提升市民的安全感。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总体工作部署,着力构建“智慧新警务”,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明确全市公安机关用3年时间(2018年—2020年)打造全域感知、数据驱动、深度智能、移动协同的“科技护城墙”,让警务运作更高效、让打击防控更精准、让民生服务更智慧、让群众生活更安全。

在东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宽敞的大厅、数米高的高清显示屏,数据在滚动更新。囊括全市主要路面、街道等连线的视频监控,整合在被视为“最强大脑”的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注视着显示屏,监测路面情况,同时寻找线索。

东莞市公安局积极推动与市政府其他部门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目前共享基础数据3000万条,获取数据8.8亿条,并大力拓展社会行业数据来源渠道,采集社会行业数据8亿条。数据中心共汇聚静态数据328亿条,同比2017年增长4.8倍;视频、卡口前端感知网动态数据2942亿条,同比2017年增长76倍。

莫杰东说:“为了解决‘基础数据不明’这个困扰东莞社会治理的瓶颈问题,东莞公安高位谋划开展‘二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将这些数据整理入库,实现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让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每个市民。”

“科技护城墙”建设进一步提速,极大支撑公安机关打防工作的效能,也让群众的安全更有保障。“现在的东莞,在每一个村头巷尾、每一处交通路口,‘天眼’都在全天候守护着东莞市民的平安。”莫杰东说。

在东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麦慧强看来,随着科技护城墙建设的推进,各类数据信息成倍增长,为东莞公安机关情报工作提供海量的“枪支弹药”,为侦查破案提供大量情报线索。

东莞市公安局联合情报作战中心于2018年10月成立,突破警种壁垒,将各种警务技术资源进行全局统筹、集约利用,实现情报资源由“多个警种服务各自部门”向“一个中心服务全部警种”转变,并充分吸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成为警务效能新的增长点。

在刘博看来,东莞市公安局结合“公安大数据”和“智慧新警务”战略,下决心、花大力气抓基层基础建设和科技信息化工作。基层基础越来越扎实,智慧应用越来越深,感知力、控制力、打击力、防范力不断增强,对警务工作形成强力支撑,也让群众的安全更有保障。

70多项户政事项梳理固化到政务平台

12月2日,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公安专区,张先生很快办理了市内户口迁移手续,流程顺畅,速度快。

市民服务中心由市会展中心改造而成,位于东莞CBD核心地段,代表着东莞政务服务的方向。从10月8日起,市民可以到中心办理181项公安事项,通过线上预约渠道预填报有关信息,过去花1个多小时办的事如今只要15分钟左右办完。东莞公安将在全市推广“一窗办理”新模式,让市民彻底告别“多头跑,往返跑”,实现“只跑一次腿”“只进一扇门”。

为打造全国一流智慧型政务服务大厅,去年4月,东莞

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会展国际中心进行功能改造。中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设有七大窗口服务区,三大24小时自助服务区。

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是东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集成化、便捷化,实现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对于整合行政资源、改革运作流程、强化部门协同,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与东莞公安推动政务服务提升不谋而合。目前,在市镇两级政务大厅设立公安业务区,业务区的服务窗口都可以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市民可以到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公安业务区各服务窗口办理181项公安事项。

政务大厅设置自助网上申报区,安排专人引导网上申报办理;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群众可以随时自主办理港澳个人游签注、台湾团队游签注、省内居民补换领居民身份证、市内居住证签注等高频事项,不必再为办证而请假。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积极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安政务服务的新期待,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市镇两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做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全面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目标,让市民真正从公安政务服务的改革中获益。

过去,市民到公安机关服务窗口办事,经常遇到拿号难、排队久、填报资料多等问题。为此,东莞市公安局实行“预约预填”,解决办事“等候久”问题。市民通过预约、预填报,大部分事项现场只需15分钟左右即可办完。

户政、居住证是很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基础,理顺办理流程、提升办理速度受到市民广泛关注。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副支队长王飞介绍,东莞公安机关陆续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在省“粤省事”平台上线37项户政业务,是全省上线最多的地市之一;在市“莞家政务”平台上线业务预约和信息预填,接下来还将上线业务网办,让群众随时随地都可办。“11月7日起,群众办理居住证、临时居民身份证业务,可以网上申领、寄递到家。同时,还在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试行居住证自助机,群众可以24小时自助取证、自助签注。”王飞说。

目前,东莞公安把户政70多项事项3000多种情形,梳理固化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让群众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问答”形式简单快捷自主填报,并规范前台导办,贴身引导群众办事。

车驾管业务上线“快捷办、就近办”的服务方式,成为东莞公安机关探索政务服务转变与提升的一个缩影。目前,东莞机动车数量和驾驶人有320万左右,是全省唯一只有一个车管所的地级市,车驾管业务量极其庞大。近年来,交警部门按照“最多跑一次,最好零跑动”的总体思路,将车驾管服务延伸到全市300个办事网点和多渠道网办平台,构建以车管所为中心点,线上线下两张网全覆盖的“一点双网”服务网络。

“窗口服务向网上服务延伸,让群众零跑动办事。”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镡京湘介绍,近年来,交警部门重点构筑六大平台,实现75种车驾管业务全部网上受理或者办理。近年来为超过40万市民提供“零跑动”网上办理业务服务,服务满意度接近100%。

与此同时,今年东莞公安出入境部门推出一系列重要便民措施,其中,今年4月1日推出“全国通办”重大便民措施,该政策实行以来,全市出入境部门已为超过34万人次外省户籍居民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

广东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副主任刘博:

主题发布会有数据、接地气

东莞公安“改变”主题系列发布会的效果很好。好的创意策划要达到理想的发布效果,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的认同和感知。

东莞公安“改变”主题系列发布会有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立足“实”。重点针对市民群众最关心的打击“两抢”犯罪、治安管理、办事服务等方面问题,以“1+5”的形式开展系列新闻发布活动,既总结回顾工作成效,也没有刻意回避困难和短板,有数据,有对比,而且内容和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接地气。

所以,与其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布创意策划,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公安机关回归本位、求真务实的新时代政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主动向市民报告,希望今后能一直坚持下去。

其次,是坚持“新”。坚持与时俱进,手段创新、平台创新。东莞公安新闻发布会系列活动只是启动点,或者说是触发点,工作思路清晰、明确。公安新闻宣传部门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线上与线下活动相

结合,全媒体、多层次政务公开新模式,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善用新形式、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宣传工作效能,让市民喜闻乐见。

最后,是效果好。东莞公安为每一场发布活动都准备充分的报道素材,制作形式丰富的产品,如宣传海报、看点长图、亮点“九宫格”等。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做了大篇幅跟踪报道,每一场发布会均通过“南方+”现场网络直播,微博微信等官方新媒体和媒介平台实时动态推送,特别是把爆款“金句”做成小视频迅速获得扩散。系列活动的传播力、渗透力非常强,从传播角度来看非常成功,值得充分肯定。

东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锡康:

东莞警务工作展现五方面变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深切地感受到东莞治安环境变化的脉动进程。东莞治安环境一直在变化,但进步的步伐和节奏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默默摸索前行,不断积聚质变的动能。近年,正以加速度的方式蝶变,警务工作向社会公众展现五个方面的大变化:服务意识都市化、执法行为规范化、社会管理精细化、警务支持品质化、民生服务便利化。

公安部门的工作涵盖市民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市民生活关联度最高的政府部门之一,公安部门民生服务的便利化从侧面反映出东莞城市化进程在提速。具体来讲,第一,政府角色在转变,由过往侧重管理转向现在聚焦服务;第二,政府职能在复位,由过往大量要求市民配合转向主要回归部门后台配合;第三,政务工作永远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关键在于职能部门是否有“改变一直在路上”的决心和行动。

城市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进步和政府服务提升,也包含市民素质的提升和对政府工作认知的深化。建议推动警民互动立体化,透过多渠道、多形式让市民及时、便利地了解警务工作,准确、完整地认知警务工作。

数读

打击效能

2017至2019年,全市刑拘数、逮捕数、移送起诉数均实现3连升,总量均位于全省第3位。

根据省委政法委通报,今年上半年,群众对东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满意率为97.58%,在全省排名第二。

2019年1至9月,破刑事案件数、刑拘数、逮捕数、移送起诉数分别同比上升24.87%、32.75%、35.38%、47.74%,保持“四个上升”的良好态势。

全市“两抢”犯罪在去年同比下降八成的基础上,今年再下降54.5%。今年1至10月的“两抢”犯罪发案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90%多。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市仅发生1宗飞车抢夺案。

今年以来,全市五类小案立案数同比下降31.3%,特别是接触性诈骗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44.2%。

服务品质

2019年上半年,全市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结果在全省的综合排名大幅提升,目前排名为历史

最高位。

今年以来,累计发出访评短信113.71万条、收到有效回复39.54万条,群众回复满意率连续7个月环比上升,整体满意率目前已达96.39%。

东莞公安创建“警邮E网通”,上线7项车驾管业务,业务办理已超过100万宗,真正做到“线上办,零跑动”。

科技强警

与2017年未启动“科技护城墙”建设时比,目前东莞市公安局数据中心共有静态数据328.8亿条,增长4.8倍;动态数据2947亿条,增长76倍。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一二类视频点共达9.9万多路,其中一类视频点3万多路,是2017年的近3倍,二类视频点6.9万多路,是2017年的5.5倍。

东莞公安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智能感知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建设动态人脸4210路、视频结构化4185路、“慧眼”小视频6.5万路。

来源 | 南方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