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不敗神將:戎馬一生,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不敗神將:戎馬一生,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不敗神將:戎馬一生,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字天德,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是明朝開國的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任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隨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的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徐達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徐達農家出身,土裡刨食。他性情剛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長得面貌清癯,顴骨稍高,身材魁偉。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郭子興舉義,濠州人湯和率壯士十餘人參加。應湯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興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二十二歲的徐達欣然應召,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朱元璋發現徐達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戰四方。

郭子興與一同舉事的孫德崖等人不合。此時,佔據徐州(今江蘇徐州)的趙均用、彭大兵敗,投奔濠州。不久,趙、彭稱王,郭子興受制於下,並險遭殺害。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秋,朱元璋見在濠州難成大事,遂率徐達、湯和等二十四將離開濠州,南進定遠攻下滁州。徐達衝鋒陷陣,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滁州糧草不繼,徐達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縣)。攻打和州後,郭子興抓走孫德崖,孫德崖部也抓走朱元璋,徐達提出用自己換朱元璋,化解了這場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達等人渡江,拔採石(今安徽當塗西北),下太平(今安徽當塗),並進一步圖謀集慶(今江蘇南京)。在攻打採石磯和太平府的戰鬥中,徐達與常遇春二人衝鋒陷陣,勇冠三軍,擒獲元將陳也先,收服蘄人康茂才義軍。八月,徐達等分道攻溧水、溧陽、句容、蕪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二月,破蠻子海牙水師。三月,攻下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東下京口(今江蘇鎮江)一日克城,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七月,朱元璋稱吳國公,置江南行樞密院,以徐達為同僉樞密院事。同時,圍攻毗陵(今江蘇常州),生擒張士誠胞弟張士德,又與常遇春生擒其部將張德,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僉樞密院事。又先後攻克寧國、宣城。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月,攻克宜興。十一月,朱元璋親征婺州(今浙江金華),徐達留守應天府。

朱元璋佔據應天后,北有元軍,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徐壽輝,南有方國珍、陳友定。他們雖然同樹反元旗幟,但各有矛盾。朱元璋處於四面包圍之中。其中,陳友諒、張士誠二人勢力最強。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先滅陳友諒,再除張士誠。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徐達會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師一起進攻池州,大破其柵江營,正在攻打太平的趙普勝,由陸路逃走。徐達克池州,擒其守將洪鈞等人,並繳獲其全部戰船。徐達因功拜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接著,徐達麾兵乘勝攻安慶。八月,進攻安慶受挫,轉而進攻江北之地。下無為州,夜襲浮山寨,破趙普勝部將於青山,並乘勝追擊,一鼓攻克潛山。

之後,徐達回到鎮池州,對安慶形成了水路夾攻的形勢。趙普勝是陳友諒軍中大將,智勇雙全,據守安慶,諸將攻之不克。於是,徐達採用離間之計,使陳友諒殺趙普勝。趙普勝死後,樅陽水寨無人能守,徐達攻下樅陽水寨。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正月,陳友諒率大軍進犯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兵增援,並遣使告徐達,陳友諒旦夕將至。徐達即會常遇春,一面誘敵進兵,一面選精兵萬餘,埋伏在九華山下,斷其後路。當陳友諒軍至城下,只聽城內,鼓聲驟響,一剎時,城外伏兵四起,城內精兵衝出,內外夾擊,陳友諒軍大亂,被斬首萬餘,生擒三千,徐達軍大勝。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三月,拜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八月,徐達與陳友諒大戰於江州(今江西九江),繳獲戰馬兩千匹,精食數十萬石,並乘勝西進,直逼武昌。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三月,駐軍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原陳友諒降將祝宗、康泰舉兵叛亂,被徐達帶領漢陽軍隊攻破。四月,由於徐達馳援安豐,被陳友諒乘虛而入,攻陷了吉安(今江西吉安)、無為等地,並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六月,洪都被圍困已兩個多月,形勢吃緊。朱元璋急召徐達自廬州來會師,並以舟師二十萬屯湖江(今江西湖口)、九江口和南湖嘴以扼其歸路,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大軍將至,於是,撤圍從鄱陽湖東面撤退,雙方遭遇於康郎山(今江西餘干西北)。

雙方激戰數月,陳友諒移師,泊於渚磯(今江西星子南,鄱陽湖西岸)不敢再戰。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親自帶兵迎擊,雙方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激戰。

戰鬥開始,陳友諒在兵力和財力上佔著明顯的優勢,他擁有兵力六十萬,鉅艦數十艘,朱元璋只有二十萬人,而且用的都是小船。第一天交戰。徐達身先諸將,指揮將士,勇敢拼殺,一舉擊潰陳友諒的前鋒部隊,殲敵一千五百人,繳獲鉅艦一艘,軍威大振。陳友諒的軍隊拼死抵抗,徐達的戰船著火焚燒起來,他奮不顧身地撲滅了熊熊大火,繼續堅持戰鬥。後來,朱元璋派船救援,徐達頑強衝殺,終於擊退敵軍,從險境之中擺脫了出來。經過這一天的戰鬥,朱元璋看到自己的部隊上下一心,士氣高漲,完全有打敗陳友諒的把握,但因擔心張士誠乘機偷襲他的後方,於是,命令徐達還守應天。

徐達回到應天后,戒飭士卒,嚴加防守,使張士誠不敢妄動,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後顧之憂,全力對付陳友諒,取得了鄱陽湖戰役的勝利,全部殲滅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升左相國。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徐達會合參政楊瓊等人略取荊湘諸路,連克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長沙)、歸州(今湖北秭歸)、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陽)、寶慶(今湖南邵陽)等,肅清了陳友諒的殘餘勢力。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