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江南省,原為明朝南京(南直隸)地區,滿清入關後,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廢除南京為國都的地位,巡撫衙門設於江寧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

江南省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浙江省嵊泗列島等地。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還是後來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當時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就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

據資料記載,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宋代江南一帶的經濟總量已經佔到全世界的40%。所以自宋代開始,江南省所在地區一直是中國最發達的省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自從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建立政權以後,因其制過大,滿清政府為加強中央集權維持統治,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今南京)、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首字,稱為安徽省。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明朝南直隸(南京)於清初改稱江南省,後一分為二,成為安徽、江蘇二省

清王朝看到江南省實力過於強大,將之一分為二,分割成江蘇省和安徽省,各自省名還分別取自本省的兩大中心城市:江寧府、蘇州府;安慶府和徽州府。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清初江南省地圖

江南省曾經是明朝南京地區,也被稱為“南直隸”。滿清入關之後,在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按照明朝制度設立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南京也就從此失去了它作為國都的地位。到了康熙初年,清廷將承宣布政使司改稱為行省,於是後人將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稱為江南省。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明代南直隸管轄區域圖

江南省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等。清朝順治十八年,江南省被拆分為“江南右”和“江南左”。一年之後,“江南右”取江寧府、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而“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改稱為安徽省。

龐大的江南省就此一分為二,成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其中改變的原因還要從江南省本身說起。

江南省的地位

江南省被稱為“南直隸”,直隸的意思就是隸屬於中央政府,朝廷直接對其進行管理,有點像今天的特別行政區。明朝國都南京也是在江南省,所以江南省的發展優於全國的其它地區。

江南省一年的賦稅佔了明朝總賦稅的三分之一,它是明朝最富裕的地區。除了經濟外,全國每年參加科考的人才,有一半都是來自江南省。

江南省因為地域廣大,經濟繁榮,所以清朝政府專門設立了兩江總督對江南省進行管理。可是因為繁多的事務,兩江總督可謂是分身乏術。朝廷只好增派了淮陽總督、安徽巡撫等官員進行協同管理,可還是管理不過來。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清代兩江總督府

清廷眼看江南省不便管理,便有了分割江南省的念頭,這也是江南省被一分為二的原因之一。但是江南省劃分的真正原因是當時清朝面臨的時局造成的。

安寧就是一切

清朝初年,順治帝所要面對的挑戰非常多,有內憂,亦有外患。

內憂主要是嚴重的滿漢矛盾,以及大大小小的反清勢力。順治帝發佈的“剃髮令”要求所有領地漢民必須將前額剃光,在後額留下辮子。可是“剃髮令”違背了漢人的傳統倫理,漢人講究的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損壞它們。於是許多漢人們紛紛選擇不剃髮,順治帝便採取高壓政策,以強制手段逼迫漢人屈服。滿漢的矛盾就像一團亂麻,短時間內無法解開。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清軍入關後正在剃髮的漢人

反清勢力方面,不得不提起兩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陳浩南、陳家洛兩人為影視作品中的虛構人物),另一位是收復臺灣的鄭成功。清代康熙年間陳近南創辦的天地會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聚集了大批信徒。他們在各處與清廷展開抗爭,清廷圍剿數次,都難以將其清除乾淨。鄭成功則以臺灣作為大本營,帶領著明朝舊部在東南沿海一帶與清軍展開周旋。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民族英雄鄭成功

內憂不斷的清廷,還要面對四周的外患。南明朝廷一直虎視眈眈,西南的諸多小國在伺機行動,北方的蒙古摩拳擦掌。清王朝一旦稍有不慎,便會受到多方勢力的落井下石。

清朝建立初期,,對於內憂外患的清王朝來說,穩定是壓倒一切的政治需要,而體量巨大的江南省對於清廷來說是一個極大不穩定的隱患。

劃分求穩定

順治時期,清廷的行政中心在北京,離北京越遠的區域,當然也就越難以管理。江南省離京師較遠,清廷派了多名官員都難以對江南省進行有效的管理。而江南省的賦稅在清王朝的總賦稅佔比已經達到了一半之多。如果無法對江南省進行有效管理,那將直接影響清廷的財政收入,而入主中原不久的清王朝是非常需要資金的。

另一方面,富裕的江南省很容易讓一個人或者一方勢力做大做強,如果在江南省發生叛亂事件,清王朝根本難以對付。所以為了清王朝的穩定與發展,江南省只能一分為二,這樣清廷就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世上再無江南省: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等

清朝行政區劃版圖

雖然本是同根生,但江蘇與安徽兩地的發展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從清朝開始,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就一直在安徽之上,如今的江蘇已經將安徽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如果江南省不進行劃分,情況是否會不一樣呢?

當然,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