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破淨股越來越多,是“見底”的信號嗎?

在今年的A股市場中,結構性行情的特徵十分明顯,有些個股不斷新高,有些個股卻一路走低。4月份以來,A股的破淨率就出現逐步增多的現象。截至11月29日,兩市破淨股共369只,破淨率近10%,已接近2005年以來的歷史高點。那麼,A股“破淨”再創新高的背後隱含了哪些信息?是否真的迎來抄底時機?

老股民都知道,在A股歷史上的每一次大底出現,都出現了破淨公司的大幅增加。比如在2006年大牛市前的2005年5月初,市場跌破淨值的公司達到了21%,後面馬上引發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在2008年6月份大盤處於1600多點的低時,市場的破淨公司也達到了13.7%。後面大盤指數馬上開始反轉。特別是2008年6月初至2008年末的這一特徵非常的明顯。那麼是不是破淨公司達到一定比率,大盤就必然見底反轉和牛市馬上呼之即來了?

破淨股的“重災區”

週期性行業是破淨的“重災區”。從破淨率來看,銀行(69%)、鋼鐵(50%)、採掘(39%)、房地產(34%)和交通運輸(23%)位居前列;從破淨數量來看,房地產破淨股票高達45只,而公用事業和交通運輸緊隨其後,分別有27只。一方面,週期性行業大多屬於重資產行業,PB估值本來就相對較低,在市場情緒悲觀時更容易跌破淨資產。另一方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且隨著供給側改革進入後半場,市場對週期性行業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存在較大擔憂。

借鑑港股和美股的經驗,未來A股“破淨”或成常態。美股市場當前的破淨率在20%左右;而港股市場截至11月29日的破淨股票數為1427只,破淨率達58%,這也就意味著大量的港股被邊緣化,市場不願意為其“買單”,疊加退市制度鬆散,導致“殭屍遍地”。未來隨著A股市場迴歸本源,強化價值發現功能、完善退市制度,“破淨”或成市場常態,但大概率不會走向“港股化”。

破淨逼近極值是否意味市場見底?

“破淨”創新高往往被看作“抄底信號”,因為在牛市開啟前的歷史低點,破淨率往往會達到歷史高位。而A股市場當前的破淨率接近10%,已超過2013年底部,逼近2005年和2008年底部的水平,那麼是否真的意味著牛市開啟?

破淨股越來越多,是“見底”的信號嗎?

一般來說,牛市的開啟需要盈利、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相互左用。

如2005-2007年的大牛市來源於“經濟週期上行、盈利提升 貨幣寬鬆、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熱錢湧入 股權分置改革提振風險偏好”共振;2008-2009年的“改革牛”,在四萬億投資和十萬億信貸的刺激下,經濟觸底回升、貨幣大幅寬鬆;2014-2015年的“改革牛 寬鬆牛”,國企改革提振市場風險偏好,央行降息降準釋放流動性。

但從當前來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且增速下滑已成“共識”;貨幣政策仍在一定程度上受結構性通脹的掣肘;年底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較低,趨向“落袋為安”。

所以短期市場或仍以震盪行情為主。

總結

今年以來的這次破淨率持續上行與歷史上相比,大盤指數並沒有明顯下行,目前仍處於2900點左右。整體估值也沒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當前國內正處於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和新舊產業交替的背景下。而且目前市場主力資金的結構和成份與10年前的2008年也有著很大的不同。當前投資者均傾向於持有逆週期、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景氣度向上且盈利能力強的公司,比如醫藥生物、高新科技、新興產業、大消費類,機構資金抱團現象愈演愈烈,得到資金青睞的公司自然享有較強的估值溢價。而行業處於下行週期、不被資金青睞的公司市淨率更容易回落至更低的區間。

另外破淨公司主要集中在週期類行業中,比如銀行、房地產、採掘等。而TMT、食品飲料等行業的破淨公司數量極少。而銀行和資源板塊等週期性較強的行業公司估值本來就比較低,再非理性地下跌自然就很容易跌破淨值。所以,雖然當前A股市場的破淨公司達到10%左右,但是從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市場資金結構來講,只能做為一個有效的參考指標,但是以此來下結論,就此判斷離大盤底部為時不遠,未免有些太過於武斷。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點關注跟上吃肉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