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90後小夥成公交數據線路規劃師 讓杭州的公交車越來越“聰明”

過去15年因為支付寶的出現多了40多種新職業

都市快報訊 2015年6月份,在“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呼聲中,即將大學畢業的李白(花名)給自己規劃了兩個就業方向:手機遊戲和智慧交通。

一個造福自己,一個造福人類,最後偉大戰勝了渺小。現在的他,聯合杭州公交運用大數據來指導線路規劃。在他和團隊的幫助下,天都城到彭埠地鐵站的345路改造升級為杭州首條“大數據常規公交”,日客流量從3000人次漲到上萬人次;從杭州市中心的孩兒巷到濱江的彩虹城,經過規劃後的113路公交車全程時長縮短半小時,比坐地鐵還快……

因為這些工作經驗,同事和合作夥伴說起李白,不再說他是個運營人,而是給了他一個新職業:公交數據線路規劃師。而這是過去15年,因為支付寶的出現,催生新職業,影響各行各業的一個縮影。

杭州的公交會說話

李白瞄準智慧交通,和畢業前國家在“十三五”規劃裡提出的“智慧交通”概念有關。身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李白本能地覺得它有機會。而他來杭州有三個原因:一個是杭州互聯網發展迅速;另一個則是離他的江西老家比較近,可以多回家看看父母。

更重要的是,杭州的公交會說話。為什麼這麼說呢?還記得2016年,杭州市民紛紛打卡506路網紅公交車,因為它是杭州第一輛可以刷支付寶二維碼的公交車。

現在,每天杭州有一萬多輛公交車跑在路上,電子支付乘車的比例超過90%。移動支付帶來的改變,不僅省去了人工數硬幣的麻煩,還形成了強大的公交數據資源。誰在坐公交?什麼時候坐公交?從哪裡到哪裡?這些大數據形成了杭州的“公交大腦”。

它能清晰地告訴李白和他的團隊,最繁忙的公交站點和線路,提前預判出出行高峰和需求,智能調度、優化線路,並增加線路發車頻次、調整線路起止站點等。

有了這些數據的幫襯,李白和團隊很快迎來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一個月開出一條新線路

去年8月份,杭州首條“大數據常規公交”新345路亮相了。從設站、路線規劃到首末班時間的確定,都經過大數據測算,如公交站點不是等距設置,有些路段站點十分密集,有些路段長達2公里都沒有設站。經過調整後,在保證運行時間的基礎上,客流量大增。

“日客流量從之前的3110人次,到現在已經上萬人次。”李白很自豪,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多了,就意味著更多人選擇了節能出行。

嚐到成就感的李白和團隊一鼓作氣,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為居住在城北“藍孔雀”板塊的市民們謀便捷。通過實地調查和公交數據大腦的客流分析,他們發現藍孔雀板塊主要的客流中43%為地鐵2號線文二路附近的上班族,但這麼多的客流卻沒有一路公交車可以滿足大家的出行需求。和杭州公交建議後,一條新的1215(M)路公交線路開通了。這輛公交車從哪裡開出,間隔時間是多少,途經哪些站點,李白和團隊都進行了合理規劃。

今年3月29日,線路開通的當天,李白特意趕到城北去坐了一圈,從花園崗公交車站開出,到地鐵2號線三壩站。有人在大關小學申花校區下車接孩子,有人說要去逛城西銀泰,還有人去三壩換乘地鐵,李白開心得不得了,平時話不多的他忍不住和身邊的乘客們聊起了天。

用腦代替用腳

要說公交數據線路規劃師完全是一個全新的職業,倒也不見得,因為公交線路規劃這件事兒,從有公交車起就存在。

以往,一個區域的公交路線要優化,從前期市場調查開始,到路線審批完畢,需工作人員一句一句問出來,一腳一腳走出來,花費時間怎麼說也要半年以上。

而現在,公交數據線路規劃師有可能完全沒去過這條路線的現場,像李白一樣,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頭就完成了。

不過說說簡單,其實對人的要求還挺高。比如,你得懂傳統公交路線規劃的一些參考方式,弄明白什麼樣的場景需要什麼樣的線路規劃,購物商城、旅遊景區和上班通勤,這些都是不同的出行場景。再比如,你還得懂技術實現的邏輯背景,你提出的需求,技術層面究竟能不能實現。

成為公交數據線路規劃師之後,李白在出行的時候會特別留意出行路線。上週末,他和朋友去良渚的一家商場玩,公交需要轉三趟車,或者兩趟地鐵也得花1小時20分鐘。回來後,李白一直在琢磨這事。

三年瞭解,五年熟知,十年專家,李白說他至少要在這個領域做十年。當別人問起他是幹什麼工作?李白總會脫口而出:公交數據線路規劃師,他認為這是一個特別朝陽的職業。

“城市越來越堵,如何讓以公交為代表的公共交通更準時,線路更優化,服務更貼心,這樣的工作怎麼會不吃香?”

15年間催生40多種新職業

雖然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李白的職業,但只要稍加解釋,大家都能心領神會,在杭州,數據改變生活的例子無處不在,而躺在手機上的支付寶,成了成千上萬生活數據的核心入口。也正因為如此,過去15年裡,支付寶開始影響許多行業,催生了大批新奇的職業從業者,活躍在我們身邊,改變我們的生活。

昨日,支付寶公佈了在其平臺上誕生的新職業。據統計,自2004年成立至今,支付寶催生了40餘種新職業,直接創造了近700多萬人次就業。

這些新職業,有的因支付寶業務發展而生。如隨著支付寶向下沉市場滲透,出現了170萬向中西部三四線城市小商家推廣收錢碼的數字微客;隨著支付寶出海,出現了海外退稅指導師;此外,還有40萬人次的螞蟻森林種植員、相互寶調查員等。有的因支付寶開放平臺能力而生,如100萬小程序開發者,數十萬新租賃經濟創業者。

這40餘種新職業有以下幾個特點:三分之二以上是兼職,三分之一兼職是在線完成;新職業從業者中,約一半生活在三四五線市縣。這些新職業也並不意味著年輕人的專屬,螞蟻森林種植員和護林員全是當地牧民和農民,一半以上年齡超過40歲;哈羅的“單車獵人”,一半年齡在30-40歲之間,還有10%年齡在50歲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